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25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1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一部分前言20世纪中国文学一、“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50余年较长历史时期内发生、发展、消长、繁荣于整个中国的文学。所以,中国当代文学理应包括香港、台湾、大陆三度空间(两岸三地)的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是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学最近50余年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当代文学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潮的文学。她具有悠久而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传统;直接接受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解放区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系统地借鉴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俄国和苏联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理论大师的创作经验的文学。现实主义不仅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原则和创作方法,而且作为一种创作心理和文艺心理已在中国人民大众心中形成深厚的历史积淀。所有这些,都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繁荣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提及中国当代文学的话题,势必要谈及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这就是“20世纪中国文学”。(二)“2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论构建:1985年,三位学者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发表论文《论“20世纪中国文学”》;陈思和也发表《新文学史研究中的整体观》,两篇论文前后呼应,第一次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新概念,并很快被学术界、理论界和评论界所接受。尽管“20世纪中国文学”特指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但这一概念的主旨2在于强调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要整体把握和宏观把握。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审视角度的更新和发展,而且加重了现当代文学在研究领域里的份量。这一概念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文学研究领域都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容:首先,20世纪中国文学是以现代汉语(白话文)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的。80多年前,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们大力提倡白话文而确立自身和时代的美学范畴时,他们的艰苦努力使白话文不仅成为交际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文学的载体而存在。尽管上个世纪仍有人文学者使用文言文著书立说或呤诗填词,但现代汉语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洗礼,思想大解放,而被确立为唯一的交际手段。我们今天高呼:要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首先应认真读好中国现当代文学艺术大师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因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不仅深刻包容了中华民族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真切的心理折射,而且也深刻体现了现代中国人所拥有的全部美好情操和文化积淀。其次,20世纪中国文学深刻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感应到的时代变迁和从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和反思精神。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除了美好的文学作品外,还是一部知识分子可歌可泣的梦想史、奋斗史和血泪史。他们以文学的方式参与了对这个时代的重铸和改造。灿烂的星空是由无数星星和苍穹构成的。而大量优秀、精美的文学作品正是镶嵌在幽静深邃的夜幕上的璀璨明星。因此,学好“20世纪中国文学”除了认真阅读领会文学精品之外,还需了解文学史的发展演变历程,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为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为追求真理和正义而付出的艰辛、血泪以及独特的献身精神。再次,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总结以及它所产生的意义并非孤立的,它表明中国传统单一的价值体系——士大夫庙堂政治文化向包括民间文化等多元价值体系的转移。这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在长期的文化实践中慢慢完成,其中也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一代代人用悲情血泪和宝贵生命换取的经验教训。3所以,20世纪中国文学既融汇了具体作家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具体遭遇和独特命运,又抽象地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继往开来的韧性和探索精神。(四)从中国现代文学到中国当代文学:桀骜不驯的文艺潮流,在人类历史时空中,以其汹涌磅礴的气势,永无止境地奔流着。它的轨迹和律动给我们描绘了一部绚丽多彩、形象生动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从群星璀璨、作家辈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到多姿多彩、曲折复杂的中国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这90余年的文学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仅是不经意间卷起的一束浪花,飞溅出的一滴水珠,但其中的跌宕起伏、悲情血泪却让人难以简单诉说。二、中国当代文学与第一次文代会(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由于政治和社会等诸多原因,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部分作家离开了大陆,前往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其中,新文学领袖胡适胡博士来到不被当局重视的美国;随后,梁实秋、张爱玲也相继来到台湾和美国而大多数作家,则怀着对祖国大陆无限的热爱和眷恋、对创建新中国的美好理想,陆续从国外回来:1946年,著名作家老舍和著名剧作家曹禺应邀赴美国讲学。曹禺于1947年回国;而老舍先生也于1949年12月回国,并在北京灯市口胡同购置一个四合院安家;著名象征派诗人卞之琳也从英国牛津大学回归大陆,茅盾等作家从香港回归。1949年,由于北平被确定为未来的首都,所以大批作家从全国各地云集北京,并开始酝酿召开全国性文艺工作者会议。3月22日,“华北文协”和“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举行茶会,当时郭沫若在茶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性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新的全国性文艺组织。这一提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备,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表大会(以后统称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6月30日召开预备会议,7月2日——19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4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正式召开,共有824名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规格极高,毛泽东亲临大会并讲话;朱德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辞;周恩来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大会总主席郭沫若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报告;大会副总主席茅盾、周扬也分别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和《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大会还听取了各方面代表团的专题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会还产生了“全国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专门协会。(二)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不仅实现了自抗战以来被隔绝的“国统区”和“解放区”两支文艺大军的胜利会师。而且,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终结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第一次文代会在总结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运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延安文艺所代表的方向,确定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方向。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历时期。历史的巨手也同时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篇章。政通人和的历史时期本应是孕育文艺春潮的理想河床,但正如中国现代文学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代文学更是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在政治的野蛮干涉下,一次又一次经受着文艺思想斗争、文艺政策调整、理论论争和无休止的批判运动的雨雪冰霜的摧残。中国当代文学在大振荡、大裂变、大批判、大动乱中艰难前行,这种情况,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极其罕见、绝无仅有。三/中国当代文学的范畴体系中国当代文学理应包括大陆、台湾、香港这三度空间文学。大陆文学是港台文学的母体,港台文学是大陆文学的分流。如果说大陆文学是沉郁深厚的中原文化的发扬光大,而潇洒灵动的台湾文学,体现出中原文化向海洋延伸,显示了中西文化密切结合的话,那么,作为国际金融、商业中心的香港文学,为我们提供的则是中国文学如5何适应世界现代潮流,及其与西方文学和平共处,并汲取吸收其有益的营养和经验的最好的范例。(一)台湾雅文学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台湾更成为亿万大陆同胞和世界瞩目的焦点。尽管台湾在上个世纪有50年的日据和50多年的分离,但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根”,都使台湾文学与大陆文学有着更多的一致性。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与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地域和血缘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但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又造就了台湾社会、文化和文学有别于大陆的特殊形态。历史上,几次巨大的社会变动,又使台湾承载了深重的历史负担。从1624开始,荷兰殖民者入侵并统治台湾,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台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又共同构成“20中国世纪文学”。所以台湾文学,尤其是台湾女性文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战以后,台湾本已归还中国,但由于蒋介石政府溃退台湾,至今又与祖国大陆分离已长达58年。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绝少提及台湾文学及台湾女性文学,人们对台湾文学特别是台湾女性文学的作家作品比较陌生,知之甚少。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所谓“象牙塔里的骄子”,理所当然应多关心关心台湾,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台湾文学和台湾女性文学的专业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确很有必要。随着“二战”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和蒋介石集团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盘踞台湾,以及大批文人被裹胁涌入台湾,台湾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以及文坛结构随之都发生巨大变化。从1945年开始,打开了台湾当代文学的帷幕。但整个40年代下半期台湾文坛十分萧条、沉寂和冷落。当时国民党政权迁居台湾后,由于政治的需要,6他们操纵成立了以“反共救国”为宗旨的“全国文艺协会”,政府提供资金办刊物。以设立高额奖金为诱饵,培植了反共的所谓“反共文学”。1/战斗文学(反共文学)发生于50年代初的政治文学思潮就是反共文学。这其实是退守台湾弹丸之地的国民党“反共复国”“反攻大陆”政治口号的产物。“战斗文学”中风头最劲的男女作家是潘人木和姜贵。2/乡愁文学台湾文学50年代出现“乡愁文学”,60年代出现“留学生文学”并日趋成熟,走上繁荣。台湾文学“乡愁文学”,和“留学生文学”的繁荣勃兴与台湾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有关。是台胞不可遏止的怀念祖国大陆、思乡情绪的集中反映。台湾文学60年代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分子创作的小说兴起。“秀才文学”取代了“大兵文学”成为创作的主流。出现了引人注目的乡愁文学。台湾小说创作出现了战后黄金季节。这时的作家主要以林海音、於梨华、聂华芩、陈映真、钟理和等为代表。3/留学生文学“留学生文学”是“乡愁文学”的一个支脉,表现大批留学生流离感、孤独感和失落感以及“无根”的一代的孤寂与苦闷。代表作家主要是於梨华、丛甦、张系国。4/现代派文学(1)现代派诗歌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50年代,是受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之下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到60年代形成气候。它首先发端于诗界。1953年2月,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季刊,不少诗人纷纷投稿,形成最早的现代派诗人圈。1956年1月15日,纪弦联络其他诗人,在台北召开第一届现代诗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现代派”诗社。纪弦、郑愁予、罗门、方思、商禽、季红、7蓉子等为其骨干。1954年,以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等发起成立“蓝星诗社”;还有洛夫、痖弦为骨干的“创世纪诗社”。“现代派”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这三大诗社都提倡现代诗歌,从而将现代派诗歌的创作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稍后,又出现了“笠”诗社、“葡萄园”诗社、“龙族”诗社、“大地”诗社、“主流”诗社、“草根”诗社等等。(2)现代派小说现代派小说的崛起晚于现代派诗歌,却真正奠定了台湾文学史上现代派的地位和声望。1956年,台湾大学外文系师生创办了《文学》杂志,这成为现代派小说崛起的重要标志,培养和扶植了台湾第一批现代派小说作家。1960年,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白先勇、陈若曦、欧阳子、王文兴等人又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而且成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重要阵地。它与“三大诗社”一起,使现代派文学成为60年代台湾当代文学的主潮。5/台湾当代乡土文学70年代台湾现代文学逐渐退潮,代之而起并大行其道的是台湾乡土文学。台湾乡土文学来势凶猛、阵容强大。就连当时红极一时的言情大家琼瑶都退避三舍。乡土小说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各种矛盾,批判黑暗,充分体现台湾城乡的风土人
本文标题:25中国当代文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3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