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68世界科技文化史-复习题
本学期重点5思考的题目:12441请谈谈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和认识。世界科技文化史绪论一、名词解释:1、科技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以及使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显然也属于文化范畴,而且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和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地说,科技文化是指人类在科学技术这种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使自身生活方式不断变革的特殊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产物的总和。它产生于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在一般人类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科技文化也具有整体性、历史性和层次性。近现代文化史表明,科技发展的水平与程度已越来越从根本上规定了文化进化的水平与程度。2、从人类早期文化中独立出来的完整、成熟的科技文化的特点有:系统性、国际性(或全球性)、基础性、创新性(或革命性)。二、简答题:1、学习科技文化史的意义。(1)有助于学生多维角度、立体理解科学的本质,克服单纯知识教育的局限性。科技史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的交叉学科。通过这门课程,不是让学生钻到史料堆里不能自拔;而应当引导学生从重要的历史事实出发,运用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力图从科技发展的历史事实中概括出科技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立体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在将学生的观念与科学史中科学家的观念相互交融,进行跨越时空对话的时候,才可能建构起学生新的科学观念,切实理解科学的本质。(2)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中,应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和人文精神的灌输。青年一代作为未来世纪和人类新文化的建设者,应树立溶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身的“大文化”观念,为迎接未来新文化时代的到来而努力。科技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应当为此而做出自己的贡献。(3)通过科学史的研究加深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论的理解,正确评价和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现代科技正在深刻而迅速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从而成为现代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然而,近代科技文化中潜伏的矛盾如今虽在表层上得到某种缓解,在深层却有所加剧。如与科技成果应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环境与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能源与资源危机以及核战争危险等全球性问题。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章科技文化的起源一、名词解释:1、自然崇拜近代宗教学创使人马克斯·缪勒在《宗教科学导论》中提出了宗教起源于自然崇拜的观点。自然崇拜最大特点是将某种神性赋予自然物体,自然崇拜是原始社会一种极其普遍的信仰形式,是原始人类最初的一种认为自然物和自然力具有生命、意志以及伟大能力的信念。在自然崇拜中比较普遍崇拜的对象有土地、天体、山峰、岩石、河流、水、火等。2、图腾崇拜所谓图腾,就是在氏族部落出现后,原始氏族把自己所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东西作为标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把它叫做“图腾”(totem),原义是“他的亲族”。“他”指被崇拜的某种对象,如动物、植物等非生命对象,即图腾本身;“亲族”指崇拜某一图腾的氏族及群体成员。二、填空题:1、磨制石器可以说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这个时代石器制造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2、恩格斯说:“尽管蒸汽机在社会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解放性变革……但是,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3、原始宗教是原始思维的必然产物。原始宗教的形式有很多,如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4、中国原始手工业包括制陶、纺织、建筑及运输工具等生产技术。5、古埃及有以十天为单位的历法,这一历法经常要变更,所以被为称为活动的历法“Slidingalendar”。6、185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亨利·兰德发现了埃及的数学纸草,被称为兰德纸草或“数学指导”。7、古巴比伦留下的上古时期的医学资料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涉及不少医学知识。8、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经验科学中虽然包含科学因素和科学知识的萌芽,但原始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基础中的神秘主义成份很多。如医学与巫术是一个复合体,天文学与占星术分不开。三、简答题:1、简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数学的萌芽。古巴比伦人流传下来的数学教材中仍有许多实际生活内容的计算题,但理性化的趋势增强了,明显地表现了从实际计算向数学的过渡。古巴比伦的计数系统比较简洁,约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的苏美尔人发展了60进制的计数系统,用它来记录钱物交易,数字的顺序决定了数字的关系或单位值(位置值),但未使用零值。苏美尔人运算容易进行。基本符号是1与10。在公元前2500年前,苏美尔人就有了乘法表,会计算方、圆形面积、立方、圆柱形体积;圆周率则取π=3的近似值。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数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已引入“0”的概念,开始有位值的表示。这是重大的进步。在代数上有解二次方程的根的内容。另外,未知量开始用“长”、“宽”、“面积”这些概念来表示。有了用作除法运算的倒数表,以及用来解一元二次和一元三次方程的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也有了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这表明古巴比伦数学已有了抽象性、概括性的趋势。虽然古巴比伦数学比当时的古埃及数学水平要高,但也还是经验的。另外,虽然两河不定期地泛滥促进了古巴比伦天文学的发展,但是他们没有埃及人那样经常性地定期丈量土地的机会,加上由于他们的抽象能力较古埃及发达,这使他们善于把划分土地等简单的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繁琐的代数运算,因而古巴比伦的几何学发展不如古埃及。2、简述:古埃及的医学与巫术分不开,但反映了巫术向科学的进展。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对疾病还不能做出合理解释,往往用超自然的、宗教迷信等等去说明疾病的起因,把疾病归于神鬼的惩罚,认为只有驱魔消灾才能使人恢复健康,所以当时最早的医师就是巫师。巫师在实践中发展了某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传授下来,客观上对早期医学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天,关于古埃及考古发现的医学“纸草”,其中著名的医学纸草有两个:①《埃伯斯纸草(EbersPapyrns)》(公元前1600年),按此纸草书的记述,其中包含有46种疾病的处方,还记录了纸草出现前的医学状况。②《埃德温·史密斯纸草(EdwinSmithPapyrus)》以最早的外科文献著称,是目前保存较好的医学纸草。此纸草书记载了前3000年的事情,长达20米,载有47种疾病,包括肺病、痢疾、咽炎、喉症、皮肤病、血管神经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并且一一描述了它们的症状、诊断法和处方。共记载了700种药剂,877个处方。这些纸草书虽然尚未摆脱巫术的影响,但对外科疾病做出分类,已有简单的医疗分科,如眼科、喉科、妇科、儿科、伤科等。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伤科纸草书中,把外伤分作三类:可治的、不可治的、在可治与不可治之间的。对疾病有病名、检查、症状、诊断、治疗等项内容,显示了科学的“味道”。3、为什么摩尔根把发明弓箭作为人类蒙昧时代后期的标志,而把制陶技术作为进入野蛮时代的主要特征?蒙昧时代高级阶段从弓箭的发明开始。恩格斯对弓箭的发明给了很高评价,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的制造是原始技术显著进步的一个标志。弓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剩余的猎物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从学会制陶技术开始。制作陶器是进入野蛮时代,即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用火烧制粘土发明的制陶技术,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四、论述题:1、我国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已经孕育了自然知识的萌芽。①天文学知识的萌芽由于农牧业和实际生活的需要,我国原始人就开始注意观察某些显著天象,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最早的天象观测,并用以定方位、定时间、定季节。在中国裴李岗和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房屋都有一定方向。然而,直到文字产生之后,古典天文学这一领域才得以诞生。②物理学知识的萌芽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打制石器、制造弓箭、建筑房舍、人工取火及陶器造形中积累了大量有关力学和物理学的经验。狩猎时使用的投矛器、制造弓箭等工具可以引申出动力学原理;打制石器,把石器削尖可以引申出劈尖原理;人工取火能使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而积累了大量物理学的经验知识;而摩擦取火,实质上实现了机械运动向热运动的转化。我们祖先为我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知识孕育了古典物理学知识的萌芽。③数学知识的萌芽远古时代,我国就不断积累着关于事物的数量和形状等萌芽时期的数学知识。仰韶文化及年代稍晚的马家窖文化等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皿上,有各种各样的刻划符号五十几种。另外,我国古代有“结绳记事”的传说,这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也可能是数字的起源。另外,原始人已经有了对图形的认识,例如,背厚刃薄的石斧、尖的骨针、圆的石球、弯的弓箭等形状各异的工具,这说明原始人对各种几何图形已经有了最初的认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编织技术,可以让原始人对形和数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④化学知识的萌芽化学知识的萌芽,主要同揉制树皮、兽皮的工艺、酿酒工艺和制陶中的烧窑工艺有关。从陶土到陶坯,只是一种力学、物理的变化,但陶坯在窑内经过高温处理,陶土改变了原来的分子结构,变成了质地坚硬、渗水性低、击之锵锵有声的新物质,则是一场深刻的物理化学变化。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制陶工艺,实际已掌握了氧化焰、还原焰和渗透法等不同化学方法,再加上在陶土中添加有关成分,因而可以烧出红陶、灰陶和黑陶。⑤动植物学知识的萌芽在动植物学方面,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据专家考证,中国北京猿人遗址有几十种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经过火烧的禽、兽遗骸。山顶洞人除猎取禽、兽外,还学会了捕鱼。草鱼、鲤鱼骨化石的出土,说明对鱼的习性也有了一定了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动植物的遗骸化石极其丰富。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现在所谓六畜(马、牛、羊、猪、鸡、狗)已经俱全。农作物中已有稻谷、栗子、糜子、白菜(或芥菜)、蚕豆、葫芦、芝麻等等。2、请您谈谈对这段话的看法。“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于健康的草原——愚昧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一片有害的丛林——巫术和迷信的丛林——中发芽成长的,这片丛林一再地对知识的幼苗加以摧残,不让它成长。”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认为,对于科学起源问题的研究必须和巫术、占星术和宗教的研究一并进行。原始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产生了原始思维、原始宗教、神话等。而作为共同文化或混合文化的这些实践经验和对自然的认识中,包含着科学思想的萌芽或形成的必要条件,因而是科技文化起源的前提。原始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源头。在原始社会,思维的内容并不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直接表述出来,而是通过和它的生存有关的事物和现象的直接接触、直接交往和相互作用而产生。它是通过感觉刺激来进行的思维,并且经过了从感知到表象思维、直至形象思维的漫长发展过程。在原始思维的早期,面对“神秘”的自然界,思维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往往处于一种模糊紊乱的状态。随着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原始人由原来的“懵懂无知”产生了希望支配和战胜自然力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原始思维发展的中期,是采取带有神秘性的联想、类比等思维方式来实现的。到了原始思维发展阶段的后期,原始人类以其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在观念中使原始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发展到顶峰。原始宗教是原始思维的必然产物,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总是要达到能够进行幻想的水平,有一定的抽象概
本文标题:68世界科技文化史-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06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