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说起儒,儒学,儒家一类的词,大家也许就会首先想到春秋战国时候的孔子。原因很简单,孔子是大学问家,大圣人。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圣人的也才两个,一个是武圣人关羽,另外一个就是大学问家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新儒学可分为宋代新儒学和近现代新儒学。近现代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而当代新儒学,是继先秦儒学、宋明儒学之后试图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再度复兴儒家之道的一种文化思潮。而当代新儒学,是继先秦儒学、宋明儒学之后试图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再度复兴儒家之道的一种文化思潮。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是新儒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者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一些内容以求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思想。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是新儒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日趋成熟的托古改制的社会改良思想,即用儒学来解释改良思想。代表作有《大同书》等。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是新儒学的嬗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孙文的籍古创制,孙文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思考西方弊政的基础上,仿慕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立的政体学说。在《建国方略》中慕仿周礼制订了非常详细的“结会”“动议”等程序和仪规;在《民族主义》讲稿中以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础;在《民权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观念来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的分野。在《民生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倡导的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同义语。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是新儒学的开宗明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梁溯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开始在“新儒学”旗帜下进行的儒学研究。新儒学开宗的政治基础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含有儒学的内容。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新儒学的活动主要体现于思想领域;新儒学的目标是在汇通中西文化的前提下解释和发展儒学。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建设》、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等。主要成果是熊十力继承陆王心学构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总的说来,新儒学基本上是以儒学的“内圣外王”为立宗之本的,它是在儒学遭到普遍责难的时候出现的。这一阶段的新儒学在思想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没有对社会发展,尤其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从新中国建立到大陆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新儒学的沉寂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中国大陆的新儒学研究归于沉寂,海外新儒学亦甚少成绩。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是新儒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之中。恢复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过去的一些新儒学著作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术界开始反思和讨论新儒学的功过利弊。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过去“新儒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儒学和新儒学进行彻底的和全面的去糟取精古为今用。发展阶段的新儒学是当代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新兴的有“大众儒学”等新儒学其实是博采诸子和西方文化的精华,经过自我更新,成为具有生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文化环境的新精神所需要的儒学。新儒家也被称作“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意即新儒家乃是“返本开新”的儒学。所谓“返本”,意即回归传统儒学的本原、根本道统、道德本体的“内圣之道”。至于“开新”,即是革新儒家的传统文化,开科学和民主之新,也就是要变革传统儒学的“外王之道”。现代新儒家以“返本开新”为纲领,补救传统儒学“外王弱”的不足,“开新的外王”就是在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主导下,引进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总而言之,现代新儒家所说的新儒学,就是要恢复传统儒学的“内圣成德之教”,“接续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并开出学统和政统为内涵的“新外王”,从而使儒学演化适应当代世界新文化环境的精神需要。现代新儒学企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重建宋明理学的伦理精神象征,并以此为基础吸纳、融合、会通西学,构建一种“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但它也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不同于传统儒学,现代儒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以理性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生活实体。新儒学的理论视野与理论涵括力都不能不在事实上突破传统儒学主要局限于道德领域发展,而直面客观知识的问题。第二,生长于现代理性主义生活实体之中的现代新儒学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儒学发展的根本变革。这几种体现在“道问学”一系列的发展中。以本体诠释学得相关理论创立了一种突破传统儒家“德性优先”与“泛道德主义”封闭,鲜明的倡导德性与理性并重,赋予两者同等地位。第三,中西方文化交流会通过的时代特征,使得大多数现代新儒家都不在孜孜于再儒学内部区分所谓“主流”与“旁枝”,而是在中西方比较的整体背景的整体下整合心血与理学,从根本上反省儒学。第四,现代新儒学的内在旨归是寻求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这是要立足与儒家的传统智慧,面向现代社会谋求新的更大的综合。即使现代新儒学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他依旧同传统儒学有很大的关联性。承续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尽管各家的理论形式不尽相同,但是,肯定宋明理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理论特征。现代新儒学的思想来源是宋明理学,即现代新儒学是以程朱或陆王的学术理路推动儒学在当代的复兴。新儒学对传统儒学有很大的继承性,它任然对孔家的人生态度和儒家文化的包容为其基本性。现代新儒学是传统儒学的现代发展和现代转型。作为“五四”以来的新儒家学者融会中洒、谋求儒学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和努力,它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与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规定了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使其成为一种与传统儒学既区别又联系的学术思潮和理论形态
本文标题: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