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默写版
1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2、隋的统一: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意义:结束了,顺应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4、隋朝建造了赵州桥。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公里,四段:、、、。五大水系:、、、、。识记:12345(一条河,两千多千米,三个地点,四段,五大水系)3、开通的意义:加强了。4、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⑵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意义:加强了,扩大了,推动了。四、隋朝的灭亡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李渊就是唐高祖。2.贞观之治:626年,(唐太宗)即位,年号“”。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敢于直言)。(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谋杜断)(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减省刑罚;③增加,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4)经济上,,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三、女皇武则天(高宗妃子)1.改国号为,是中国历史上。创立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3.影响:“,”,为“”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四、开元盛世1.背景: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相和。2.措施(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2、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②陶瓷业:越窑、白瓷、。3、商业繁荣:长安城:是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西南──吐蕃(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641年,把嫁给,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2、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文学方面(诗歌)代表人物代表著作诗歌特点人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三吏”、“三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三)书法、绘画和音乐舞蹈类别代表人物著作特点书法《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九成宫醴泉碑铭》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绘画《步辇图》(记内容)形态兼备,形神兼备《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思考: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①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当时称为“”。2.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风俗习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东渡(日本奈良寺)1.过程: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2.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三、唐和新罗的关系新罗派使者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崔致远《桂苑笔耕》)。四、西行1.时间:初年。2.过程: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今印度等地)取经。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爆发:年(至763年),节度使和部将一起发动叛乱,史称“”。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逐渐形成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4.原因:(1)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5.黄巢起义:起义军在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6.唐朝灭亡:年,建立了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8.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3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年,后周大将(宋太祖)在发动兵变,以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2.统一:采取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局面。3.措施(1)军事上:解除,控制了军队;控制,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定期换防。(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②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的权力,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影响: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掌握,宋太宗继续采取、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也促进整个社会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消极影响:①重文轻武,。②既导致下降,又增加了。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0世纪初,(辽太祖)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临潢府。2.党项族: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史称。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北宋与辽──之盟(1)背景:时,澶州之战,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评价:①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②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它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双方展开频繁的,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向称臣,。宋夏边境贸易兴旺。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建国: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都城。二、金灭辽及北宋1.灭辽:年,辽被金灭亡。2.灭宋:年,金军攻破,灭亡。“靖康之耻”三、南宋的偏安1.建立:年,(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史称。2.抗金: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3.议和:(1)原因:宋高宗和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2)内容: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至一线划定分界线。(3)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4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①北人南迁②耕作技术提高2.表现:(1)粮食作物:由越南传入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和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的谚语。(2)经济作物:和种植区扩大。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发达。(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2.制瓷业: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3.造船业:、、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北宋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和。城市到处可以开设商铺,出现了和。(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3)纸币:前期,地区出现“”--世界上。时,纸币与铜钱并行。2.外贸(1)港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3)管理: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四、经济重心南移1.时间: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时完成。2.表现: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第10课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灭夏: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2.灭金:年,蒙古灭金。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年,继承汗位;年,改国号为,后定都。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3.统一: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南宋灭亡。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4.意义:结束了,为奠定了基础。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3.形成一个新民族---,大规模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交融。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的制度。2.措施(1)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事务。(2)在地方: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把、和称作“腹里”,直属于。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在东南地区,设置,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直接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5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根本原因:提高,繁荣,不断壮大)1、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每月举行多次庙会。3、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形成于宋代,在元朝兴盛起来。二、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时代姓名代表作作品特点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宋之交《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三、元曲元曲包括、和等。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代表作是悲剧《》。、、和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1、雕版印刷术: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活字印刷术:由时的匠人发明的。到了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发明了。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3、活字印刷术的传播:世纪,经过蒙古人的传人欧洲。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的应用和传播最早的指南工具,称为“”。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运用于。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的发展。2、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唐朝,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到,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默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1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