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夜书所见》片段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促织”“篱落”的意思;理解“挑”“知”字的妙处2.理解并能够说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3.带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且能够将它背诵出来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挑”“知”字的妙处,并能够体会这句诗的感情口述它的意思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说到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在离开家乡的某一秋夜,见到了这样的情景:枯了的梧桐叶一片一片掉落,江上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作为一位背井离乡的诗人他感到?他感觉到了无比的寒冷,心也冷。(板书)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又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情感?请大家读古诗的后两句,在读的时候注意用“/”划好节奏,我待会看看谁读的最美最有感情,就请他来告诉我们这两句是怎么划节奏的。二、新授(一)感受节奏,理解词句1.师:请你来读一读,并且说一说是怎么划节奏的?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读的真有感觉呢!上节课学的划节奏学的很好。来,请大家带着节奏感再齐读一遍。3.师:那现在谁能来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吗?看不太懂的话我们可以再来看看课本上的插图,看看插图上画了诗句里的什么?4.(两个小孩子,小房子,篱笆,蟋蟀,树,月亮)5.师:诶?我听到有人说蟋蟀和篱笆?诗句里有写吗?6.(对的,古时候的蟋蟀叫做“促织”,篱笆叫做“篱落”)7.师:那谁能帮我把这一系列事物说成几句话?(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有两个小孩子在房子前斗蟋蟀)8.师:你可真棒!斗蟋蟀说的特别好。斗蟋蟀可是我们那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我们来看看原句是说“挑”促织,这个“挑”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弄,(ppt展示图片),应该读第三声!这个斗蟋蟀不仅是游戏还是比赛呢!斗蟋蟀的时候需要用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竿去逗弄蟋蟀,以防他们懈怠,不肯比赛。9.可是这是我们结合图片看到的,那作者是怎么写出斗蟋蟀的?我现在如果把“知”换成“见”可以吗?10.猜出来的?你说到点子上了!那既然这个“知”不是我们平时说的知道的意思,而是(猜,料想)(请同学们在旁边写上他的意思)既然是猜出来的,那就证明诗人小时候一定也玩过斗蟋蟀,所以他远远的看到这两个孩子神情专注,就能够猜到是在斗蟋蟀玩游戏。11.那我又觉得这两个孩子是诗人小时候和朋友在一起玩,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我觉得诗人背井离乡,他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12.那他现在是该有多么的寂寞与难受啊!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感动。。(二)师:和上面两句实景相比较,这叫做虚景。两种相结合就叫做虚实结合。一实一虚,作者因为在寒冷的秋夜看到萧瑟的梧桐叶不禁想念起他的故乡,有思乡之情。(三)复述意思,背诵古诗1.听音频,老师范读。2.全班齐读。3.男女同学分组读。4.(出示ppt与背景音乐)情景模拟,此时你就是诗人,结合注释与我们刚才说的意思,复述一遍全诗的意思。请同学复述。5.然后出示全诗的意思。请同学背诵古诗。三、总结我们看到叶绍翁诗人离开家乡有这样浓浓的思乡之情,那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去找出两首和这种感情相同的古诗,并写一段话,写你离开家离开父母时候的感受,200字即可。四、板书设计9.《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江上秋风挑促织一灯明触景生情→动客情虚实结合→思乡情寂寞难受寒冷思乡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夜书所见》片段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3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