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部编八上古诗词鉴赏汇总-(列表2019年12月)
1古诗词鉴赏一.读诗的基本方法1.看题目:辨题材2.看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经历、风格3.看注释:作者、背景、字词4.看意象:题材、情感5.看重点词:出题方向二.常见意象汇总月亮---代表思乡之情,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杨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登高、凭栏---多传达想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的郁郁不得志。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鸿、雁、青鸟、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三.分析意境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和情调。它包括景、情、境(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三个方面。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五.常见艺术形象举隅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已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齡的《出塞》表现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疆之情,而3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角,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绵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10.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波六.古诗中常见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六.古诗常见题材1.咏史诗特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情感: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②抒发昔胜今衰的感概,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诗名诗句手法情感《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叙述“自将磨洗”“认”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反说其事诗人认为周瑜取胜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有孙权的信任,字里行间有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2.咏物诗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4到虚,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方法上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赏析方法: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3.写景(山水田园诗)特点: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田园诗多以农村景物、田间劳作、农民、渔夫、牧人等的劳动为题材。常常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用白描、衬托手法。情感①描绘山川美景,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喜爱赞颂和喜悦之情,表达对美景的陶醉留恋、流连忘返。②表达归隐田园、渴望退隐、热爱田园生活,寄情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向往自由,表现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④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诗名诗句内容情感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词人在短浆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好:春水碧绿,流传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在这湖光波影中,词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令人陶醉流连。可以感受到作者当年美好的心境、惬意的强怀。感叹于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的细腻。诗名诗句画面情感与写法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像解。从大处落笔,交代游踪,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莺和燕,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5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花和草,是植物。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行不足”说明余兴未阑。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诗名诗句内容情感与写法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身处“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的追问下去,颇有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了全篇的淡泊、闲适的情感基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写无意看山,山却进入了眼帘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抒发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连飞鸟都知道归林,人为什么还要留在官场上呢?抒发了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自然的意趣。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诗名内容欣赏《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了人物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其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6王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猎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得禽鸟归来。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写人、写动态、近景。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喜悦,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这田园的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使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首尾呼应,抒发情感王绩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不能“忘怀得失”;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4.战争诗(边塞征戍诗)(1)基本主题:①杀敌立功的豪情;报效祖国(舍身保国)的决心;前线大捷的欢欣;山河沦丧的痛苦;②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③久居边关的乡愁;思妇忧亲之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诗名诗句画面特点《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傍晚,边塞上号角长鸣,声音震天动地,战斗正在进行,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进,步步进逼;守军士气高昂,顽强抵抗,战斗从白天进行到黄昏,在晚霞映照下,大块大块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鼓角齐鸣,杀生干云,战争是残酷的。“秋色”又是美丽,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7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易水”正是燕、赵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鼓寒”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诗句手法情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又切合古人“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抒发了舍身保国之情。诗名诗句内容欣赏《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事件和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现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抒发内心感受。自己像“征蓬”随风飘出汉塞,又恰似“归雁”进入胡天。传达出了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茫茫沙漠,烽火台上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期间,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大漠之苍茫。境界阔大,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称为“千古奇观”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与首联呼应,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诗人情绪高涨起来了,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感慨。表现出诗人的达观。(2)意象:大漠、烽烟、黄沙、风雪、长城、关山、明月、羌笛、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3)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常用典故:8李广的典故:李广,汉朝大将,善骑射,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燕然的典故: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楼兰的典故:边境之敌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5.羁旅怀人诗内容特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多用意象“鸿雁、西楼、高
本文标题:部编八上古诗词鉴赏汇总-(列表2019年12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