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欧洲15-18世纪建筑
欧洲15-18世纪建筑•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9.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2、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像》•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像》拉斐尔作品壁画《雅典学院》3、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基本特征•到意大利去旅游,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建筑,但对欧洲影响较大的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它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15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地区。这种建筑的基本特征是追求整体的和谐、稳定,力求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之上。如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结构;窗户和门为方形或半圆拱,不再是尖拱形;空间不再用装饰性图案和镶边塞满,而是让它空着。它给人以朴实大方、简洁和谐的感觉。9.1.1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教堂穹顶穹顶的意义•1、这座教堂在1296年动工,它所在地段本是污秽不堪的垃圾场。它的形制很有独创性,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十字式的,但是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近似集中式的。结构为了突出穹顶,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鼓座上,这是空前未有的。虽然鼓座的墙厚到4.9m,还是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穹顶的侧推力,减小它的重量。在穹顶的底部有一道铁链,在将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为了抵抗穹顶的侧推力。•2、历史意义是: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9.1.2文艺复兴盛期在罗马•1、坦比哀多神堂2、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简介•1、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2、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参观这座教堂的几个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占地广阔,进入之后会不知从何看起。米开朗基罗亲自设计的穹顶9.1.3府邸建筑的发展•1、美第奇府邸•底层的大石块只略经粗凿,表面起伏20厘米,砌缝狠宽。二层的石块虽然平整,但砌缝仍有8厘米宽。三层没有砌缝。它的形象很沉重。为了追求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底层的窗台很高,勒脚前有一道凸台,给亲兵们坐,反映着城市内部尖锐的斗争2、帕拉第奥母题圆厅别墅含义•文艺复兴大师帕拉第奥的代表作。平面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前有大台阶,正中是一上有穹隆的圆形大厅。这是一种把集中式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称为帕拉第奥母题,形象上的主宰四方之感吸引了后来不少追随者。圆厅别墅圆厅别墅平面图及立面图9.1.4广场建筑群•1、安农齐阿广场2、罗马市政广场•罗马市政厅的建筑是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呈对称布局,据说这样的设计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3、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介绍•圣马可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边宽80米,西边宽55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们造型的优美、和谐,石雕的生动、逼真,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中少有的杰作。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严整、华丽的总督宫,用粉红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总督宫是威尼斯国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9.1.617世纪巴洛克建筑•1、巴洛克风格(Baroquestyle)特点“巴洛克”是一种风格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1、圣玛利亚大教堂威尼斯圣玛利亚大教堂介绍•威尼斯圣玛利亚大教堂就是17世纪巴罗克艺术的杰作。巴罗克艺术,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文艺复兴盛期艺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它是在天主教会势力复辟、封建贵族的统治得到巩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适合了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了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欧洲,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罗克时代之称。2、特雷维喷泉特雷维喷泉介绍•1、意大利罗马市内最大的喷泉电影《罗马假日》风靡全球后更成为罗马最著名的喷泉。2、罗马许愿池又叫做幸福喷泉,因为它的原名是特雷维喷泉(FontanadiTrevi),传说会带给人们幸福,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栩栩如生,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喷泉的主体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间、海礁石之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一处。同时他也是著名罗马假期的场景喔!尤其傍晚的时候来看,加上灯光和昏黄的天色,真的百闻不如一见的美,超级超级浪漫3、西班牙大台阶最具创意的大台阶《罗马假日》•大台阶由3个大平台分为3层组成,共137个石级,两侧的弧形台阶将各平台连接起来,台阶平面如同一只花瓶,形成动人的曲线,台阶宽窄的变化,踏步分和的搭配,走在上面让人感到缓急张弛的韵律。在大台阶建成之前,东面的教堂和过往接到与西面的广场处于无序状态,曲线形大台阶将不同标高、轴线不一的广场与街道有机地统一起来,建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大台阶之上,一座16世纪的双塔式教堂俯瞰着广场;台阶前“小舟喷泉”,点点水珠给广场播撒着清凉。只有多情浪漫的意大利设计师才会有如此负有想象力的创意9.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2、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1、商堡府邸2、16世纪法国枫丹白露宫枫丹白露宫介绍•法国,枫丹白露宫及庭院,文化遗产,198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是12世纪以后法国皇帝的狩猎行宫,位于法国北部广阔森林的中心地带。16世纪由拿破仑一世改建、扩大和装修。宫殿按照意大利风格建造,宫殿建筑周围有大量茂密的森林,也融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法国建筑传统。位于法国北部墨纳一马恩省,距巴黎东南65公里。这座宫殿位于一片美丽的园林之中,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体现了文艺复兴与法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众多的建筑家与艺术家参与了其建设,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卢佛尔宫卢佛尔宫介绍1、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著名的中世纪城堡建筑,占地45公顷,1793年改为国家美术陈列馆并对外开放,该馆藏品达40余万件,共分六个部分:古代艺术馆、埃及古物馆、东方古物馆、雕塑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的雕塑)、油画素描馆、实用美术馆。卢佛尔博物馆藏有许多闻名世界的艺术珍品:有古希腊胜利女神尼卡雕像、断臂的维纳斯雕像、米开朗基罗的《奴隶》雕像和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岩间圣母》、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着人民》等。2、法国国立博物馆和艺术陈列馆,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原址具有700多年的历史,1204年,P.奥古斯都兴建城堡,其后建成卢佛尔宫,历经查理五世﹑路易十三﹑路易十四﹑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一再改建和扩建,到1857年,全部工程才告结束,成为融合各种风格,气势雄伟的宫殿建筑群。占地45公顷,1791年5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令,把卢佛尔宫作为国立博物馆对外开放。卢佛尔宫金子塔•法国巴黎卢佛尔宫是世界一流的美术馆。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所主持的扩建工程,使这座古老的艺术殿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玻璃金字塔是扩建工程露出地面的主体建筑,它覆盖着全馆的主入口和中央大厅,满足了多项功能要求,成为全馆的枢纽,在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不模仿传统,也不压倒过去,成为该馆的新象征。•9.2.4罗可可建筑•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洛可可风格装饰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1、巴黎的苏卑斯府客厅巴黎苏俾士府邸介绍•巴黎苏俾士府邸建于1735年,是府邸椭圆形沙龙的洛可可装饰风格的代表,建筑师是勃夫杭。室内洛可可装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题材常为蚌壳、漩涡、水草及其他植物等曲线形花纹,局部点缀以人物。色彩常为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家具也饰满花饰植物纹样,富有情调,充分满足了当时人追求奢华富丽与矫揉做作的需求。但该府邸外观简洁,除了阳台上的铁花栏杆外,与一般古典主义城市住宅相同。9.3欧洲其他国家建筑安特卫普行会大厦俄罗斯建筑•俄罗斯建筑一直到十七世纪末都是保持着强烈的拜占庭建筑风格,而在拜占庭建筑中,穹顶是它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造,解决了古罗古设计师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后来欧洲建筑都有很大影响,所以俄罗斯建筑中的“尖顶”(准确的说,它有很多种名称,比如“帐篷顶”、“金盔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影响。•最早一座典型拜占庭形式的建筑位於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Sofijskijsobor,1037年建),它模仿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大教堂设计。其上方有13个圆顶,后来的建筑逐渐将圆顶减少。初期的圆顶通常较大较扁,后来渐渐往上拉长拉尖,也往旁发展趋饱满;诺夫哥罗城(Novgorod)的索菲亚大教堂是俄罗斯第一个洋葱顶的教堂。1、俄罗斯圣索非亚教堂2、伯拉仁内教堂3、哈尔滨俄罗斯教堂4、俄罗斯教堂造型的彩灯
本文标题:欧洲15-18世纪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17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