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灸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保命之法,灼灸第一——《扁鹊心书》第一节艾灸法一艾灸材料(一)艾叶与艾绒1艾叶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和三萜类成分。2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3艾绒的制备:4艾绒的储藏:(二)艾绒制品1艾炷(1)艾炷规格:小炷、中炷、大炷(2)艾炷制作方法:①手工制作法:②艾炷器制作法:2艾条(1)纯艾条:(2)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3)无烟艾条:二艾炷灸法(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1化脓灸(瘢痕灸):用小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1)操作方法:①间断法②连续法(2)临床应用:慢性疾病①慢性腹泻②哮喘③肺痨④瘰疬⑤养生(3)注意事项:谢感共功能保健灸——既是古典灸法理论的集中运用又是对传统“瘢痕灸”的创新取穴:悬钟、足三里材料:陈年艾绒、火柴、线香、医用胶布、大蒜或芦荟。方法:陈年艾绒捻成麦粒样圆锥形艾炷,医用胶布剪成圆形,将艾炷置于穴位上,以线香点燃后,医者双手合拢围在穴周,让艾炷自行燃烧,当患者感觉穴位有灼热感时,便开始随医生数数:“1、2、3、4、5、6、7、8、9”至艾炷燃尽,去灰,贴上圆形胶布,并于灸后2周内酌进豆类等“助发物”促灸疮早发。半个月内若胶布脱落,还需重新贴上,超出此限则不需再贴。时机:多按二十四节气施灸,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者尤多,急病则不拒时机。疗程:每次每穴只灸1壮。最好每年施灸1~3次,年龄大、病情严重者,可每月或两个月施灸1次。适应症:经常感冒,体质虚弱,抗病力差者。有头晕、手足发麻、下肢乏力等中风先兆者。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及纳食呆滞、睡眠不佳者。年龄在36岁以上,欲作防病保健者。方义——重视阳气选穴足三里、悬钟穴含义:①宋代《太平圣惠方·明堂》及《针灸资生经·中风》“凡人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时足胫上忽酸重顽痹,良久方解.此乃(将)中风之候便须急灸三里与绝骨四处各三壮”。②胆经为震卦,而胃经为艮卦,胆胃经穴同取,有山雷颐卦之意,有颐养后天的立意。③胆为子时,为阳气来复,职司人体阳气输注之经。灸法作用:人体是以阳气为主宰,灸法温阳益火。对操作、治疗时机、取材、数数(用“9”老阳数)及医者等均有严格的要求,务必补益和顾护阳气。综上:本法结合时间医学理论,将气血流注,气机开阖应用于灸法,充分体现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合”、“脏气法时”等唯物主义宇宙生物观及“因时制宜”灸治养生防治思想。阳气足则体内经络血脉之中流窜之“痰”“瘀”“滞”等“有形”标实可化于“无形”。2非化脓灸法(无瘢痕灸):即用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寒证、虚证、痛证多用。现代发展:纸管贴穴灸(二)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1隔姜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2隔蒜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3隔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4隔附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5其它隔药灸“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技术规范化研究”---上海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黄连等药研成细粉,加黄酒调成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2.3cm,厚度0.5cm大小,艾条剪取成1.5cm左右,放置于药饼上灸治。三艾条灸法(一)悬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现代发展:热敏灸腧穴热敏化现象(二)实按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四温针灸法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现代发展:无烟艾灸粒五温灸器灸法(一)温筒器灸1温筒器结构2操作方法3临床应用4注意事项(三)温盒灸法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臀、腹部等处。温盒灸法(三)其他温灸器灸/wEPDwULL第二节艾灸法的临床运用一、作用与适应症(一)作用1温经通络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3温肾健脾4回阳固脱5益气升阳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7防病保健(二)作用特点1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2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坚紧为宜。3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4主要用于寒证、虚证(阳虚、气虚)。(三)作用范围1.内科:感冒、急性菌痢、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症、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2.外科、骨科:疖、指(趾)感染、急性淋巴管炎、颈椎病、骨折、腰扭伤、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乳腺炎、褥疮、慢性前列腺炎、骨结核、血栓性浅静脉炎、腹股沟斜疝、痔、直肠脱垂、输血输液反应、乳腺增生病、前列腺肥大症、精液异常症、恶性肿瘤、放疗反应等。3.皮肤科: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寻常疣、黄褐斑、腋臭、鸡眼等。4.妇产科: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5.儿科: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6.五官科: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7.其他:保健、抗衰老、抗疲劳、戒烟等。二灸法补泻(一)补法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二)泻法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三灸量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地灸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一)灸量使用原则1艾炷、壮数: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太乙针、雷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2疗程: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小,多用于急性病。(二)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1施灸方法2体质和年龄3施灸部位4病情四禁忌症(1)禁灸病症:①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②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忌灸。(2)禁灸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乳头、阴部、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禁灸。五艾灸法注意事项1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2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3注意事项(1)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3)冬季要保暖,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换取新鲜空气。(4)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言语表达障碍者,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防止烧烫伤。糖尿病尤须注意。(5)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养生保健灸,要长期坚持才能收效。(6)防止晕灸,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7)注意安全防火。第三节灯火灸药线灸药笔灸一灯火灸法是一种特殊的灸法,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烧灼耳穴、腧穴或病变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灸法。民间广泛使用,俗称“爆灯花”、“灯草灸”。(一)操作方法选择烧灼穴位,并作出标记。取灯芯草10-15cm长一根,蘸麻油少许,约浸3-4cm左右,用右手拇、食指捏住灯芯草下1/3处。点燃灯芯草浸油端,迅速敏捷地向选定的腧穴或部位烧灼,一触即提起。可听见清脆的爆响声,如无爆响声,可重复一次。棉绳隔姜片灯火灸(二)临床运用1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2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3处方示例:(1)腮腺炎(2)急性扁桃腺炎(3)小儿腹泻(4)鼻衄(5)多发性疖肿(三)注意事项1高热、烦渴、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2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否则易滴在患者身上,造成烫伤;3动静脉浅表处、孕妇腹部不宜施灸;4幼儿体弱以及敏感者,颜面部位施灸时点灼宜轻;5灸后局部注意防止感染,一般不留痕迹。二药线灸法采用经过药物溶液浸泡制成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烧灼腧穴或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灸法。(一)药线用苎麻搓成并经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按粗细分为3种。有不同的用途。(二)操作方法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如有火焰必须吹灭。将点燃端对准腧穴(或部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敏捷地将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灸在腧穴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每穴灸1壮,灸处有轻微灼热感。(三)临床运用1腧穴选取原则2疗程(四)注意事项1持线时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术者。2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不要平按。3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4根据季节、气候及病情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线。5线条搓得越紧越好。6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瘙痒感。7患者宜以坐位与卧位。8眼球及孕妇禁灸,实热证慎用本法。三药笔灸法(一)药笔和药纸1药笔2药纸(二)操作方法1药纸平铺于腧穴上,涂有药粉的一面贴近皮肤。将药笔点燃,对准腧穴中心及其周围,快速点穴3-4下,每点灸1次略行更换位置,不宜重叠。2点灸手法应轻重适中,不要将药纸烧焦烧穿,灸穴有蚊咬样轻微疼痛。3若点灸后皮肤不变色,不起泡,能保持效应2-6小时。待1-2天后,点灸处可出现褐色焦皮,数日后焦皮脱落,不留瘢痕。若点灸后涂一点冰片油,可防止痂皮产生。4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每支可用10小时。(三)临床运用1适应症:各种疼痛、炎症2取穴要点:(1)近取选穴;(2)远取选穴;(3)穴组更替3治疗时间:以上操作均可在2-3分钟内完,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灸法种类总结:
本文标题:83灸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4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