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课件
人感染甲型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叶光理主要内容甲型(N1H1)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与甲型(N1H1)流感有关的消毒方案疫点消毒方案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交通工具的消毒方案一、疫点消毒方案(一)、消毒原则。(二)、终末消毒程序。(三)、对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一)1、对消毒人员的要求甲型流感的终末消毒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指导下,由掌握有关消毒知识的人员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原则上直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消毒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在医院,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或病区安排专人进行。消毒人员开展消毒前应接受培训,合格后上岗。(一)2、消毒范围与对象消毒范围应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消毒对象应包括被传染源排除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患者尸体等。(一)3、消毒时机终末消毒有较强的时效性,进行得越及时、越彻底,防疫效果就越好。接到甲型流感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采取消毒措施。(一)4、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说明书和标签上是否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然后看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按说明书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应以使用说明书为准。(二)终末消毒程序消毒前:1查、2对、3防护。消毒时:1开道、2测算、(3采样)、4消毒。消毒:物表、空气、污染生活用具、排泄物等要求不同。消毒后:1清理、(2采样)、3记录、4嘱咐。消毒人员注意事项:(一)室内空气: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病家、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具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通风,可采取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三)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二)地面、墙壁:可使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min。(三)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0min,或用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或阳光下暴晒半天以上。四)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溴)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min后清理。(五)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0min,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洗净。(六)诊疗用品、家用物品、家具: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1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七)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八)手: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也可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或使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九)运输工具:可用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5min。也可用0.5%的洗必泰或0.2%的季铵盐消毒液擦拭座椅、桌面、舱室内壁,拖擦地面。(十)垃圾: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至表面湿润保持4h以上二、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消毒原则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消毒的意义有限。非甲型流感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不需专门针对甲型流感开展消毒工作。甲型流感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无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学的方法。如进行空气消毒,应选择连续的物理消毒方法。二、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消毒对象1.需要日常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宾馆、饭店的床单、被罩浴巾、毛巾;卫生间的马桶、浴缸;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服务人员的手等以及《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对于大型公共设施如宾馆、商场、超市、影剧院和会议中心等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二、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消毒对象2.需要日常清洁的场所和物品所有水平的物体表面表面,例如地板、电梯间、柜台、桌子、椅子、每天至少使用清洗剂和热水清洁一次。3.不需要针对甲型流感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空气、墙面、下水道、书本、试卷。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案---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对食饮具:流通蒸汽、煮沸、远红外线消毒碗柜等。衣服和被褥:勤洗、勤晒、除菌消毒洗衣粉清洗。如确定公共场所为甲型流感的疫点,应按疫点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三、交通工具的消毒方案(一)甲型流感流行地区日常性消毒措施:1.空气的消毒与通风:对飞机、火车和地铁的空调车厢到港或到站后,应打开所有舱、车门进行通风换气,必要时,可使用大型电风扇吹风以加大换气量。对公共汽车、出租车应随时开窗通风。2.机舱或车厢内设施的消毒:对桌、椅、门把手、厕所的马桶、洗手池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机舱内仅允许使用此法),消毒作用20-30min。达到作用时间后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3.食饮具的消毒食饮具的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如,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min-30min;亦可选用化学消毒方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4.手的消毒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消毒剂,以供乘客随时使用。卫生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为0.3~0.5%碘伏消毒液、含70%乙醇和0.5%醋酸氯己定复配的手消毒液、75%乙醇溶液或70%异丙醇溶液(后三种消毒剂飞机上是否可用待定)擦拭手部1~3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二)在行进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在飞机、火车等行进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人时,应迅速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将病人转移到机舱或车箱内循环风的下风口处,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疑似病人、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口罩。1.疑似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疑似病人应使用单独的卫生间,分泌物、排泄物不得直接进入马桶,应排入单独的密闭容器内,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2.机舱或车厢内设施的消毒: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机舱或车厢内的桌、椅、门把手、厕所内的马桶、洗手池等所有表面和机舱内配餐区域的表面进行消毒。3.对卧具的消毒:对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不耐热的毛毯、被褥,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6小时;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二)在行进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二)在行进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4.对食饮具的消毒:疑似病人用过的食饮具,应密封保存,到港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使用餐盒可焚烧。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可用沸水煮沸20分钟或用蒸锅流通蒸汽蒸15-30分钟。5.对手的消毒:飞机、车、船的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消毒剂,以供乘客和乘务人员随时使用。卫生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为0.3~0.5%碘伏消毒液擦拭手部1~3分钟,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6.对空气的消毒①舱内空气的消毒:飞机到港后应对机舱内空气立即进行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的方法或按照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②火车厢、船舱内空气的消毒:车、船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对车厢、船舱内空气进行消毒,可采用0.3%-0.5%的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使用气溶胶喷雾的方法消毒。③其它交通工具行进中,发现疑似病人时,能停车的应立即停车,将病人送往附近的医院。护送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能停车的应按照上述在乘交通工具行进过程中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的原则处理。未经消毒的飞机、车、船等不得继续使用。(二)在行进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医院内感染控制(一)病人隔离原则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二)医院的隔离1、呼吸道感染疾病门诊2、疑似病例病区3、确诊病人病区(1)已建立负压病房的医院可以采取房间隔离(2)未设负压病房的医院应做到以下隔离措施隔离病区三区划分流程图工作人员清洁休息区工作人员休息、活动、就餐和生活区更衣区半污区(病区)病区走廊、医师及护士办公室污染区(病室)疑似病人病室、临床确诊病人病室消毒垫脱工作衣、工作裤、工作鞋,冲洗手液体肥皂洗手,流水冲洗脱隔离头套、眼镜、隔离鞋套、一体衣脱隔离衣、隔离口罩、隔离帽浸泡消毒穿隔离衣、戴隔离口罩(N-95)、戴隔离帽戴隔离头套、眼镜、穿隔离鞋套、穿一体衣更衣区更换工作衣、工作裤、工作鞋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二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2、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4、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5、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三级防护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2、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等。防护眼镜或面罩:透亮度好、具有较好的防溅性能。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手套鞋套使用个人防护用具的原则个人防护用具可以减少而不是完全消除感染的可能个人防护用具只有在使用正确时才有效个人防护用具不能取代洗手等基本卫生措施
本文标题: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74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