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一、他的生平经历二、他的迷笼实验三、他的三大定律孩提时代,桑代克其貌不扬,且生性害羞、孤独,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也特别有学习的天赋。1891年,进入康涅狄格州米德尔顿的卫斯理大学,主修英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在上大学三年级以前他不记得“听说过或见过心理学这个词”,当时他必须选一门必修课。在读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之后,他才对心理学感兴趣。去哈佛继续研究生工作,计划学习英语、哲学和心理学,可是听了詹姆斯的两次课后,他就完全迷住最后一门课程了。尽管对詹姆斯非常尊敬,他却选择了一个非常没有詹姆斯特色的课题—鸡走迷津实验。在后来的生活中,他说当初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获取学分和毕业文凭的需要……当时明显没有对动物的特别的兴趣”。当时詹姆斯不再搞实验心理学,但他同意了这个选题,并把他家地下室里的一块地方提供给没有足够大实验室的桑代克作动物试验。1898年,桑代克追求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没有结果,但最终桑代克与这位女士终成眷属,时值哥伦比亚大学聘请他为大学评议员。19世纪末,桑代克在卡特尔的指导下,开始进行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完成了著名的迷笼研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鉴于桑代克的研究成果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影响,暂且将他纳入行为主义学派,可他本人却认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桑代克的研究兴趣太过广泛,而其中很多是关于精神和意识方面的。他也并不欣赏行为主义者将精神和意识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对行为主义的观点异议颇多,所以就只能算是一位站在行为主义学派边缘的心理学家了。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上图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桑代克在1899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一位心理学讲师。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桑代克把他的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之后他越来越多的用人做测试对象,并把大量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心理测验等领域,提出了著名的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指情景(困于迷笼)与反应(打开门)之间的联结(学会开门)是否能够建立,取决于个体身心的准备状态。这个定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②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③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练习律:对已形成的联结,经常练习会增强联结,不用则会使联结减弱。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后来,桑代克修改了这条定律,指出单纯的重复练习,不如对这个反应的结果给以奖赏取得的效果更大些。效果律:指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是否能建立,以反应之后是否能获得满足的效果而定。如果伴随着一种满足的效果,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本文标题:桑代克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28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