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0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宣贯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2011年12月北京吕培印规范宣贯一、起草背景二、几点说明三、主要内容四、实施风险评估的要点与做法大纲规范宣贯一、起草背景1.国外相关规范2.国内研究现状3.我国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4.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规范宣贯(1)ITA风险管理指南——2004年国际隧道协会(ITA)的SørenDegnEskesen&PerTengborg等编写了隧道风险管理指南(GuidelinesforTunnelingRiskManagement)(2)BTS隧道风险管理规范——2004英国Mellors等提出了英国隧道风险管理规范(ACodeofPracticeforTunnelling)1.国外相关规范规范宣贯规范宣贯GuidelinesforTunnelingRiskManagement原文见:1.国外相关规范ACodeofPracticeforTunnelling原文见:1.国外相关规范1.2004年2月底,海峡两岸地工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国际亚新莫若楫博士介绍了欧美、台湾和新加坡等地铁开展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做法,并与施仲衡院士、王梦恕院士一同在大陆地铁行业大力推广风险管理。2.2004年3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国际亚新+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北京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成立风险管理课题研究组3.2003~2005年同济大学李永盛教授、陶履彬教授和黄宏伟教授等完成了“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研究”。规范宣贯2.国内研究进展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1月27日正式成立。5.2004年底,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文件“关于实施市政、公路、燃气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6.2005年3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同济大学等筹备“编写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7.2005年5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管理大会”。2.国内研究进展规范宣贯8.2007年9月1日建设部批准“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正式实施。9.2008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5号)文通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10.2010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成立。11.2012年1月1日,《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正式执行。规范宣贯2.国内研究进展3.我国近几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200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线路总里程约为390km。2010年底投入运营的线路总里程约为1300km,目前在建线路1500多km。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的线路总里程可能突破3000km。2020年投入运营及在建的线路总里程将突破6000km。目前在建城市达25个,正在审批的7~8个城市,预计明年在建城市达到32个。规范宣贯(1)可研(方案)阶段对线路走向、敷设方式、可能的工法、工程沿线重要建/构筑物、管线、桥梁、道路等对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估计不充分;(2)已经开展的安全预评价工作针对性不够,专业性不强,对设计方案的风险规避及保护方案的指导性不强。1.可研(方案)阶段4.各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规范宣贯4.各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规范宣贯(1)受城市环境条件和拆迁的影响,勘察资料的准确、可靠与精度难以完全保证;(2)地质问题评价不深入,缺少针对性;现有的技术标准也缺乏评价的针对性,如对围岩等级的评价;(3)勘察与施工之间的时间跨度大,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4)施工阶段的补充勘察工作不明确,不到位。2.地质勘察阶段规范宣贯(1)缺乏明确的环境调查与环境评估的阶段性要求;(2)受现有城市条块管理的限制,环境调查工作开展困难,调查成果的可靠性难以保障;(3)存在因产权单位配合问题,使调查工作难实施。3.环境调查阶段4.各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规范宣贯4.各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1)如何确保设计方案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安全风险;(2)安全控制指标难于满足工程实际应用。4.设计阶段(1)风险管理法规、标准缺乏,指导性不足;(2)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有待明确;(3)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完善;(4)安全预警标准与机制不健全;(5)现场预警、应急救援与应急响应能力需加强;(6)各类信息的传递与发布及时性、有效性有待提高。5.施工阶段4.各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规范宣贯规范宣贯二、几点说明规范宣贯(1)风险评估除概率分析外,还包括损失分析、决策管理等;(2)风险评估可以进行过程的连续分析,而可靠度由于其理论局限只能对过程中的某一点进行研究,对过程的分析是非连续的;(3)可靠度理论应用时一般都是以安全分析为核心目标,不以经济指标为研究重点,而风险分析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实现技术、经济与环境三者的均衡。因此,可靠度理论可以作为风险分析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等同于风险理论。1.风险评估与可靠度的区别规范宣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水平,在经济投入、技术方案、工期、劳动强度和综合效益方面达到最佳。风险越小越好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因为风险越小,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2.风险决策的理念规范宣贯3.风险管理强调全过程、连续性、全面性和系统性风险辨识哪有风险?后果如何?风险筛选?风险分析概率大小?概率分布?后果大小?风险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风险等级?风险决策风险责任?风险对策?风险控制?风险跟踪风险变化?效益评价?重新评价?误区:(1)阶段性、局部性和渐断性地开展风险管理(2)措施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3)投入不足三、主要内容规范宣贯规范宣贯1.0.2《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1.0.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必须遵循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1.0.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应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直至竣工及交付使用,实施全过程的建设风险管理。1.总则规范宣贯2.术语(1)风险(2)事故(3)风险管理:界定、辨识、估计、评价、控制(4)接受准则(5)损失类型:人员、环境、经济、工期、社会影响、第三方规范宣贯3.基本规定3.1风险管理3.1.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程序应符合3.1.3的规定(p4)3.1.4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并以合同约定建设方的风险管理责任。3.1.5建设单位在编制概算时,应确定建设风险管理的专项费用,做到风险处置措施费专款专用。规范宣贯3.2风险界定3.2.4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应按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损失进行划分。3.3风险辨识3.3.3风险辨识中可选用检查表法、专家调查法等。参见附录A。3.3.4风险辨识完成后应编制风险识别报告,说明风险辨识采用的方法、辨识范围、参与人员及风险清单。见附表B。3.5风险控制3.5.2工程建设风险控制方案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参加,按照风险处置对策编制风险控制方案。3.基本规定规范宣贯4.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4.1一般规定4.1.2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宜以长度在10km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单条线路为基本建设单位制定。4.2风险发生可能性与损失等级4.2.1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宜采用概率或频率表示,并应符合表4.2.1的规定。4.2.2风险损失等级标准宜按损失的严重性程度划分五级,并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规范宣贯4.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4.3风险等级标准4.3.1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宜分为四级,并宜符合表4.3.1的规定。4.3.2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处置原则和控制方案,各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规范宣贯5.规划阶段风险管理5.1一般规定5.1.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方案,建设风险管理应完成下列(5项)工作:1编制工程建设风险识别清单。2分析工程建设(包括运营阶段)中潜在的重大风险(I级和II级风险)因素。3评估多种规划方案的建设风险。4提出风险处置方案。5编写工程建设风险评估报告。5.1.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实施主要内容(2项):规划方案风险评估、重大风险因素分析。规范宣贯5.规划阶段风险管理规范宣贯5.规划阶段风险管理5.1.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阶段重大风险处置,宜采用修改线路方案、重新拟定建设技术方案等风险处置措施。规范宣贯5.规划阶段风险管理5.2规划方案风险评估5.2.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方案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4项)(P13)5.2.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阶段风险评估包括下列(6项)内容(P13)规范宣贯5.规划阶段风险管理5.3重大风险因素分析5.3.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阶段应对下列(10项)可能引起重大风险的风险因素进行专项分析(P13、P14)规范宣贯5.规划阶段风险管理5.4风险评估报告编制5.4.2风险评估报告中应给出规划方案风险清单、不同规划方案风险对比,并应提出风险的处置措施。参照附录D和E。5.4.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规划阶段风险评估报告应通过转项评审后作为其他后续风险管理的依据。规范宣贯6.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6.1一般规定6.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应完成下列(7项)工作(P13)6.1.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可行性研究风险管理实施主要内容应包括现场风险调查、可行性方案风险评估等。规范宣贯6.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6.3风险评估6.3.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主要风险因素(10项)包括(P14)6.3.2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应评估风险因素和工期风险,并对重大关键节点工程进行专项风险评估。6.3.4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应合理处置新建地下工程与近、远期实施地下工程的相互关系,对于地质条件差、后期施工影响大的工程,应在本期工程建设阶段为后期工程施工预留条件,避免相互交叉影响引起风险。规范宣贯6.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6.4风险评估报告编制6.4.2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报告中应列明可行性方案风险清单,说明风险评估等级、总体风险评估结果,并应提出重大风险的处置措施。参照附录D和E。规范宣贯7.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7.1一般规定7.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应完成以下(3项)工作(P16)1工程勘察与设计潜在风险辨识,编制风险记录表2针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专项风险分析与评估3制定III级及以上风险的风险处置措施,并编制风险应急预案7.1.4工程勘察与设计中的风险管实施主要内容应包括(4项)(P16)规范宣贯7.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7.2工程勘察风险管理7.2.1工程勘察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5项)(P16)7.2.2因现场场地条件或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存在无法探明的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情况时,应分析设计和施工中潜在的风险。7.2.3工程勘察及环境调查中应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防范地下管线破坏、爆炸和火灾等风险。7.2.4工程勘察风险管理宜采用的风险处置措施包括(5项)(P17)规范宣贯7.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7.4初步设计风险管理7.4.2初步设计风险管理应划分风险分析单元,主要风险管理工作应包括(4项)(P18)7.4.3对关键工程、重大周边建(构)筑物影响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地下工程应进行专题风险评估。7.4.5初步设计风险管理可采用的风险处置措施包括(5项)(P18)规范宣贯7.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7.5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7.5.3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建立风险评估层状或树状结构列表,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开展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包括(5项)(P19)7.5.4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型车辆、新设备系统及关键单项工程进行建设风险分析,对建设中的关键工序或难点进行专项建设风险评估。规范宣贯7.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7.5.4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型车辆、新设备系统及关键单项工程进行
本文标题:20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宣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3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