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故事?•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骨•闻鸡起舞•牛角挂书•......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该故事已见“引锥刺股”条,此不详述。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牛角挂书李密在少年时发奋学习,上进心很强,他打听到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中的《项羽传》,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呵!凿壁偷光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书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当上了宰相。说说1-7所表达的意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共同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的繁体字学习应动手实践古时学习工具:算筹学习的地方:学校或学堂学习应从小开始习的繁体字学习的时间应在早晨学习应从小抓起,学会动手,学习最有效的时间是早上。•小强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小胜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小鹏回家自己做饭,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倒喝彩,他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和同伴一起聊天。•......•说一说:你有哪些学习经历?(并写在书本上)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培养。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人相处,等等。在知识学习中,记忆、理解、关联、运用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层次。记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具备记忆能力,如果没有记忆,知识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就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消化、吸收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关联已经理解的不同方面的知识,在面对特定问题情境时,可以发生关联,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运用已经理解的知识,如果能够经常得到运用,就可以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能力。人生无处不学习•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吗?需要,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伴随着我们成长。长大以后还需要学习吗?需要。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呀呀学语的婴儿写字的儿童弹琴的少年学步的婴儿玩耍的儿童踢球的少年我们该如何去学习?方法:•1、学会自主学习作为中学生,我们应逐步减少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2、提高学习效率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并且善于思考,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有计划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方式各有特点,每种方式都有具体长处和短处,我们学习不同的内容,也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摸索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在不断尝试的努力过程中,才能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把握学习新节奏。•你想过自己为何而学习吗?•主要想学习什么东西呢?•掌握知识有用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学习为什么那么重要?我就举一个例子荀彧=荀彧=(xúnyù)狗或•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本文标题:2016年秋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一框学习伴成长课件 (共16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39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