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服务资源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我司委托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及上述四个专业的主干课程,提出了这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经济学课程建议采用工商管理类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基本要求),并确定了相应教材编写计划。教学基本要求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相关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总体要求进行说明,确定教学基本知识点。教学基本要求是各高等学校组织课程教学、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有关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在使用本教学基本要求的过程中,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适应的调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9月《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服务资源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简介教学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历经4次年会,在专家反复讨论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经教育部认可,最终确定该学科必修的5门核心课程及下属4个二级学科各4门共16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由教育部制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核心课程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委托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该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经过几次教指委年会和专业小组会议充分讨论,反复推敲最终定稿,统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分社出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工作成果,希望该套教材的出版能够为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9月《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服务资源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总前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质量,我司委托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上述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提出了这些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经济学课程建议采用工商管理类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基本要求),并编写相应教材。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及相应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秋季陆续出版,供各高等学校选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9月《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服务资源《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服务资源主编简介郭立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系副主任,吉林省统计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资源最优化配置,决策理论方法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主编《运筹学》、《管理数学》等三部教材,在《中国管理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二十多篇专业论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十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李北伟:博士,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系教授,吉林省政治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博士后联谊会副会长、长春市光电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技术经济学领域的创新问题与投资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加的省软科学重点课题两次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十余篇专业论文,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第一章决策分析概述第二章确定性决策分析第三章风险型决策分析第四章不确定型决策分析第五章多目标决策分析第六章序贯决策分析第七章竞争型决策分析——博弈论第八章决策支持系统目录第一章决策分析概述第一节决策分析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一、决策分析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与管理学家西蒙(H.A.Simon)提出的现代决策理论,他指出“管理就是决策”,突出了决策在现代管理中占有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对决策常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认为决策就是做出决定,仅限于人们从不同的行动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即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拍板”;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相当于决策分析,它把决策看作一个过程,即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提出各种可行方案,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按照决策准则,从中筛选出最满意的方案。二、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一)决策者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它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二)决策目标决策者必须有一个希望达到的明确的目标,可以是单个目标,也可以是多个目标。(三)决策方案存在着供人们选择的不同的决策方案。有明确方案和不明确方案两种。(四)自然状态决策者无法控制但可以预见的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五)决策结果即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所出现的结果。(六)决策准则它是评价方案是否达到决策目标的价值标准,也是选择方案的依据。第二节决策分析的分类及其基本原则一、决策分析的分类(一)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根据决策者具有个人身份和组织身份这样两种身份,可以将决策分为个人决策和组织决策。(二)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根据问题出现的重复性及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可以将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四)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自然状态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五)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按决策过程的连续性分类,可将决策分为单项决策和序列决策。(六)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按决策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的数量,可以将决策划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七)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按决策问题的量化程度,可以将决策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第二节决策分析的分类及其基本原则二、决策分析的原则(一)信息准全原则准确、完备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任何决策都要从收集、分析信息入手。(二)效益原则这里的效益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指决策所要取得的效益;其二是指决策过程本身的效益。(三)系统原则决策应坚持系统的原则,坚持局部效果服从整体效果、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谋求决策目标与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决策从整体上最优或令人满意。(四)科学原则决策应运用决策科学的理论,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先进的决策手段。(五)可行原则决策方案必须是可行的,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六)选优原则决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寻求优化的目标及优化地达到目标的行动方案。(七)行动原则在选定最优或满意方案之后,还必须把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规划上,并付诸实施。(八)反馈原则决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决策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九)民主原则决策时应坚持民主原则实行民主决策,充分调动各系统、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高效率、高效益地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第三节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一、决策分析的基本步骤一个合理、科学的决策过程必须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发现与分析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分析、比较各备择方案,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决策的执行、反馈与调整等。这五个步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1-1所示。图1-1决策分析过程的一般步骤.第三节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一)问题分析问题的存在是决策分析的前提,所有的决策分析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决策对象的现实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需要缩小或排除的差距。(二)确定目标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决策系统所期望达到的状态,它是拟定方案、评估方案和选择方案的基准,也是衡量问题是否得以解决的指示器。确定目标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其一般步骤如图1-2所示。图1-2确定目标的一般步骤要正确地确定目标,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的针对性。(2)目标的需要和可能。(3)目标必须具体明确。(4)目标的约束条件。(5)目标体系。第三节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五)实施方案方案选定后,决策分析过程还未结束,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特性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差距,理论的可行与否最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决策方案也是如此。要保证方案最终可行,必须将方案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案的真伪。(三)拟定方案拟定方案就是寻找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决策者应在客观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允许下,根据决策目标及搜集整理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地拟定出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四)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决策分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从狭义讲,选择方案就是指做出决定,即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拍板”;从广义上讲,选择方案还包括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因为,只有在对各种方案进行科学而严密的分析与评价之后,方案的选择才有科学的依据,从而避免选择方案的盲目性。第三节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二、关于追踪决策追踪决策是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原决策方案存在重大失误时所进行的一种补救性的新决策。表1-2列出要进行追踪决策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主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主客观情况基本不变原决策正确追踪决策实施原决策错误追踪决策表1-2追踪决策现状原决策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1)回溯分析,是从原决策的起点开始,按照决策程序,对原有决策的产生环境、主客观条件逐步地进行客观分析,查找失误点及失误的原因,以便及时做出修正。(2)非零起点,是指追踪决策是在原有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原有决策的实施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实施结果对决策条件及决策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客观环境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使得追踪决策产生的时点已不再是原有决策产生的那个时点了。因此,追踪决策时应充分注意各种变化对决策过程的影响。(3)双重优化有两层意义:①要在各个新方案中进一步择优,新方案优于原决策的方案;②新决策优于原决策,追踪决策的预期执行效果应优于原有决策的可能的执行效果。(4)心理效应是指应尽量消除原有决策失误对内部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决策者在原有决策失误的情况下,能够再次以客观公正的、积极的心态进行追踪决策;同时,应注意不要对外泄露有关决策失误及追踪决策的信息,以避免引起连锁的社会心理反应。第四节决策分析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概述一、决策分析的定性方法决策分析的定性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一定的事实资料、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其直观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当决策者掌握的数据不多、决策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并且难以用确切的数量或数学模型表示的情况下,决策者通常只能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凭借其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分析能力,运用系统的、逻辑的思维方法,把有关资料加以综合,进行定性的分析、判断和推理。二、决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决策分析的定量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和其它分析技术建立起可以表现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进行决策的方法。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可借助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如,如企业生产中的配料、下料问题、总产值、利润额、产品的生命周期等。三、综合决策由于决策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在使用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决策结果比较切合实际,提高决策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形成综合决策法。本章小结决策分析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提出各种可行方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按照决策准则,从中筛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它包括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方案、自然状态、决策结果和决策准则等几个基本要素。本章结合其要素对决策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决策分析是一个包括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价方案、实施方案直至目标实现的系统过程。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信息准全原则、效益原则、系统原则、科学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行动原则、反馈原则等。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当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原决策方案存在重大失误时,要进行追踪决策。要做好追踪决策应掌握其基本特征,如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等。在决策分析的过程
本文标题:决策理论与方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