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
1人文地理复习提纲名词解释:洪堡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游记》《宇宙》等李特尔李特尔(Ritter,Carl,1779~1859),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生于奎德林堡,卒于柏林。曾任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生于1844年8月30日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卒于1904年8月9日下萨克森州的阿默尔兰县(Ammerland)。历任《科隆日报》记者、慕尼黑技术专科学校和莱比锡大学教授。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白兰士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并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如加卢瓦、白吕纳、马东、德芒戎和布朗夏尔等。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白吕纳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生于图卢兹,卒于塞纳河畔布洛涅。法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瑞士弗里堡大学和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在瑞士洛桑大学开办欧美第一个人文地理学讲座。他继承和发展了维达尔-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思想,认为人文地理学应着重研究人在地表所做的事业,并把这些事业称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事实;主张人地关系的可能论,认为人对人地关系的形成具有选择的可能和自由。著有《人地学原理》、《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学》等。赫特纳赫特纳(Hettner,Alfred,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生于德累斯顿,卒于海德尔堡。哈雷大学博士。1882~1890年先后两次去南美洲旅行考察。1895年创办《地理杂志》,并长期任主编。曾任海德尔堡大学教授。到过俄国、北非和亚洲等地旅行。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他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是其地理学思想的代表作。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施吕特尔德国地理学家。生于维滕,卒于哈雷。曾任哈雷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是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索尔(苏尔)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O.Sauer)1925年发表《景观形态学》,倡导文化景观。麦金德2麦金德(HalfordJohn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本来是地理学家,后来也介入政治理论与经济学。生于盖恩斯伯勒,卒于帕克斯顿。历任牛津大学高级讲师和第一任地理系主任、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院长、英国下院议员。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森普尔美国地理学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又译辛普尔。生于路易斯维尔,卒于西棕榈滩。曾任克拉克大学教授。她致力于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思想文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历史的影响,强调自然地理条件的决定性作用。著有《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中海地区地理及其与历史的关系》。斯匹克曼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对麦金德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亨丁顿美国地理学者亨丁顿(EllsworthHuntington,1876—1947)在其《气候与文明》(1915)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而热带气候单调,居民生活将永远陷于相对贫困。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文化适应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文化适应。另:文化适应——人类在环境适应过程中,除去体质发生变化外,还出现另一种变化,就是对工具的利用和制造,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技术等,即主要依赖工具、技术、组织等物质或制度文化来适应环境,所以叫文化适应。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人口迁移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按涉及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迁移的时间,可分为永久性迁移、季节性迁移等;按人口迁移的社会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自发移民和有组织移民等。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人口容量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迁移农业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迁移农业。现在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1.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2.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3.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3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换句话,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塥坨(ghetto)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地区,可以称之为民族邻里或塥坨(ghetto)国家国家可以定义为: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市等)。政治地理结构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领土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国活动,尤其是一个国家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素。可管辖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定义为:“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关于主权不仅是指水域,而扩展于领海之上的空间及海底和底土。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但最宽不得超过领海基线以外的12海里。综合国力(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国家权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他通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组合而体现。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美国历史学家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麦金德则提出“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被称为“陆权论”的另一派理论。50年代,美国战略学家塞维尔斯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即“空权论”。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4意境地图(mentalmap)、意境地图亦称心理图谱,是人们的大脑通过环境信息刺激而幻想出的心理图片或通过大脑回忆出的地理事物图象。行为空间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问答题:1、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发展趋向:人文地理研究日益向实用方向发展,面向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实际问题,另一个趋向是应用方向,它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合发展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等。2、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称为非物质文化,它是与物质文化相对。3、文化区、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征?结合实例理解。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三类:1、形式文化区(formalcultureregions)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特征是: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带。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例如:两个民族之间存在国界,彼此立场对立,不仅不相往来而且亦各不允许对方民族存在。2、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cultureregions)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特征:功能中心位置明确、边界界线确切、区内有功能联系。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农场、一个教区等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perceptualcultureregions)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特征: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在于,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与形式文化区的差异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例如:日本语只在日本国使用文化扩散——人文地理现象的时间研究可以分为两类:1、扩展扩散(expansiondiffusion)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如南方草原驯养牛、羊——北部
本文标题: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7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