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我国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个案研究总报告(刘晖 广州大学)
课题名称:我国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个案课题批准号:BIA060041课题级别:国家一般课题课题拨付经费:7万元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4月课题负责人:刘晖广州大学高教研究所主要成员:邹晓平、李毅、雷晓云、罗三桂、杨晓霞、冈虎、古广灵、张祥云、刘志文、廖宗耀、刘键、蔡一帆、谢瑶妮、刘信标、许莹冰、熊明2研究总报告序言最近3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政策取向、治理方式、发展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意味深长的变化。既有令人鼓舞的进步,可圈可点的经验,也有值得反思的教训。其中,地方大学产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值得认真回顾、反思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系统性变化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地方化、民营化、职业化三股力量的发生与壮大,即综合性地方大学的异军突起、民办(私立)高等学校的横空出世和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兴未艾,它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地方大学为中国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1980年第一所地方大学诞生后的十余年间,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举办或组建了十几所地方大学,这些大学曾经在是通过扩张、升格走“传统大学”的发展之路,还是扬长避短、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之间举棋不定,幸运的是她们中的大多数在迟疑徘徊之后选择了后者。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地级市举办的地方大学的发祥地,数量、规模和类型最具代表性,我国地方院校发展的历程、存在的典型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具备的特色,在珠江三角洲地方大学均有所体现。地方大学的发展轨迹和办学特色,她们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地方化的历程与经验,她们的办学模式与特色代表了中国高等教育既融入国际主流又彰显自己个性的发展格局。就总体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多元化、地方化、差异化,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并成为大家的共识。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还是各级各类教育微观进步,追求差异与特色是其一致的方向,换句话说,特色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这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色发展是通过各个类型高等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来实现的。3如果说中国高等教育在30年间以超乎寻常的气魄,谱写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进而成为高等教育规模世界之最的宏大交响史诗的话,那么地方大学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华彩乐章!4摘要本课题以我国地级市政府(第三级政府)举办的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院校研究为个案,总结1980年代肇始于广东的“新大学运动”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阐释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与发展趋势,探讨制定特色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本课题将办学特色研究放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中,从特色内涵、基本原理、形成条件、治理结构、地域文化、国际交流等讨论办学特色问题,拓宽了研究视域,增加了寻求答案的可能性。尽管结论未必是终极答案,却使我们关于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的图景更加清晰了,收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本课题力图从宏大叙事着眼,从实地研究着手,虚实结合,致力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立足于厘清地方院校与“传统大学”的区别,试图通过理论层面上的哲学思辨明晰办学特色的丰富内涵;通过经验层面上的个案研究探讨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大学、深圳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技学院和五邑大学等五所本科地方院校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其共同特色,进而“窥斑见全豹”地了解我国同类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区域文化和国际交流与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关系,基于本土文化和国际交流的双向视角观察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从六个方面提出对促进我国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的建议。5目录一、研究问题…………………………………………………………71.研究目的……………………………………………………………72.研究意义……………………………………………………………73.研究假设……………………………………………………………74.核心概念……………………………………………………………7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91.理论基础……………………………………………………………92.相关研究成果………………………………………………………113.文献综述……………………………………………………………12三、研究程序…………………………………………………………191.研究设计……………………………………………………………192.研究对象……………………………………………………………193.研究方法……………………………………………………………194.技术路线……………………………………………………………20四、研究发现和结论…………………………………………………201.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内涵的研究与结论……………………………202.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的叙事研究与结论……………………………213.地方大学治理模式特色的研究与结论……………………………254.区域文化与地方院校关系研究与结论……………………………275.国际交流与地方院校关系研究与结论……………………………316.地方院校三十年的特色发展之路总结……………………………327.珠三角地方院校办学特色研究的结论……………………………368.对我国地方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的建议……………………………39五、分析和讨论………………………………………………………421.关于珠三角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典型性的讨论……………………422.关于影响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分析……………………443.关于地方院校办学特色与“地方性知识”的讨论………………4764.关于办学特色的“自在”与“自为”之讨论……………………49六、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重视或改进的事项;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511.本研究的局限………………………………………………………512.本研究的启示………………………………………………………52七、参考文献…………………………………………………………53八、致谢……………………………………………………………607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目的是厘清新办地方院校与“传统大学”(特指由中央政府举办、历史相对较长、办学风格师法古典大学的国立大学,为行文方便,我们以下简称此类大学为“传统大学”)的区别,明确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以1980年代以来我国地级市政府(第三级政府)举办的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院校研究为个案,通过文献研究和经验研究,归纳珠三角五所地方院校的发展背景和办学特色,探讨我国兴办地方院校的运动与西方“新大学运动”的异同,揭示我国地方院校已有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勾画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的思路和战略。为中国高等教育知识的累积提供“地方性”资源。2.研究意义1980至1990年代,广东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举办了11所地方院校。本研究试图结合广东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实际情况,以珠江三角洲地方院校为研究个案,求证广东地方院校是否有办学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形成和培育过程如何?进而从理论上回答如何从理念、政策、制度和战略上进行规划和操作,从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本课题将对于拟议中的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分类评估方案、对于指导地方院校的差异化竞争和发展、对于地方院校培育特色和提高水平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研究假设本项目研究假设由我国地方政府(主要是地级市政府)举办的本科院校业已形成了区别于其它类型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即它们作为“新大学”呈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大学”的办学特色,具有区别于“传统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其中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对广东地方院校的个案研究确认我国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的历史与现状,探讨这类地方院校的特色发展战略。4.核心概念地方政府——一般认为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个层级的政府都是地方政府。行政学意义上的地方政府指“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地域某些社8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1本研究采用这一定义。我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以四级体制居于主导地位,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乡、镇”。2除特别说明外,本文使用的地方政府概念主要指地级市地方政府,亦称第三级政府。我国目前存在省、地、县、乡四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总数达到41497个,其中省级地方政府34个,地级地方政府312个,县级地方政府2861个,乡级地方政府38290个。3具体而言,农村与城市稍有不同:前者是“县—乡(镇)—村”两级政府,一级自治;后者是“地市—区—街道—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一级自治。地方院校——在本研究中亦称地方大学,本课题研究中特指由地级市(自治州)地方政府(或称第三级政府)出资举办的、接受省政府(教育厅)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通常称为“省市共建(管)”)的公立本科地方大学。本研究所指的地方院校或地方大学,与一些研究者使用的“中心城市大学”或“区域大学”概念的内涵基本相同,中心城市大学的内涵和外延受局限较大;而区域大学是一个使用频度不高的概念,内涵也不易界定;地方大学有为区域服务辐射中心城市周边区域的能力,是一个被理论者和实践者广泛认同的概念,使用地方大学可以较准确地表达本研究的立论。迄2008年为止,地级市举办了222所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我们认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大学作为个体在精神和物质层面的个性化表现,基于对事物的一般性的理解,大学的办学特色在空间上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在时间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观念层面上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在实践层面上是一种个性化活动。作为一个多维的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大学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问题在哲学层面其实是个个性与共性、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新大学运动——“新大学运动”,通常是指十九世纪产生于欧美国家的、与新兴工业需要和新兴城市发展相呼应的地方大学建设运动,它是西方高等教育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不同国家其产生时间和具体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服务功能大体一致。一般认为19世纪60年代源于英国的地方大学建1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7.3徐勇,高秉雄.地方政府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2.9设运动使“新大学运动”声名远播,紧随其后的美国的“赠地大学运动”具有类似的状况。我国1980年代开始的地方大学兴办运动以其相似动机和方式也被称为“新大学运动”,它的实践和理论业已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有机部分,呈现新的知识增量和“地方性知识”。此类地方大学是本研究的对象,我们主要以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所谓“新大学运动”中诞生的广东新办地方大学为个案,力图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治理知识的累积提供“地方性”资源。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1.理论基础(1)哲学有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理论我们遵循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的哲学分析方式,来认识地方政府举办的“新大学”与“传统大学”的区别与联系,进而阐释地方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
本文标题:我国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个案研究总报告(刘晖 广州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48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