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力拓贝尔诺,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行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理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一般而言,古代教育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1)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在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商代。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以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经典《吠fei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比较关心大众,表现在教育上主要是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3)古代埃及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建于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罗马教育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首先是僧侣教育,其次是骑士教育。(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包括: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14世纪以后,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3.近代社会的教育16世纪以后,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①儒学代表人物:孔子代表作:《论语》教育学思想:第一,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第二,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第三,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第四,重视启发诱导。第五,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②墨家代表人物:墨翟(di)教育学思想:第一,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第二,重视“说知”,即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③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教育学思想:主张归回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④教育学著作——《学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学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①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这种问答分为三种: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②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把人分为三种集团或等级:一是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二是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三是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③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①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它的主要观点: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它是把一切事务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②卢梭卢梭是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③佩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佩斯泰洛奇认为,教育要循序自然,即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④洛克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①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教育观点:第一: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第二:他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又将其发展为五段教学法。第三: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②杜威——现代教育学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观点:第一,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家,他主张教育应该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第二,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第三,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并主张以儿童为中心。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代表作: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通过长期的小学教学改革实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其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说。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该著作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第二章小学教育第一节小学教育概述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主要是针对适龄儿童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最基础的阶段,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办私学成为了一种风气,其中,又以孔子所办私学的规模为最大。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以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思潮日益兴盛,上至政府、下至普通老百姓纷纷开始创办新式小学。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入学对象为7岁儿童,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1919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这一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此后,小学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关心、爱护、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只能是基础教育而非专业教育。3.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第二节小学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国家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得规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的要求。教育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它最为具体。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第一,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第二,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第三,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是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在制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特点和需要,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3.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有关确定教育目的的理
本文标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2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