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管理学主讲人:王娟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ail:juanjuansasa@126.com第6章决策决策制定过程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当今世界决策的制定思考题管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第一节决策制定的过程【本节点睛】管理的核心是决策。正确的决策决胜千里;错误的决策南辕北辙。【走进管理】迪斯尼败走巴黎1984年,美国沃特迪斯尼集团提出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首选开设东京迪斯尼乐园。由于是第一次在国外开设迪斯尼,经验少,风险高,因此决定采用不投资、不参股,只向日方转让技术的方式,收取技术转让费和管理服务费,由日方的东方地产公司投资建造和经营,结果是意想不到的成功。当年游客达1000万人次,突破了预计指标,到1990年游客已经达到每年1400万人次,超过美国加州的迪斯尼游客人数。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成功,增强了沃特迪斯尼集团的信心。但技术转让风险低,利润有限。除去开办时的咨询费外,仅限门票收入的10%和国内商品销售额的5%。于是,1992年开办第二个巴黎迪斯尼乐园时采取了股份合资的方式,投资18亿美元,在巴黎郊外开办了占地4500公顷的大型游乐场。奇怪的事,巴黎迪斯尼乐园第一年的游客人数大大低于预计指标,当年亏损9亿美元,迫使巴黎迪斯尼乐园关闭了一所附设旅馆,解雇了950名雇员,全面推迟了二期工程的开发。巴黎迪斯尼乐园股票价格从164法郎跌倒68法郎。欧洲舆论界戏称巴黎迪斯尼是欧洲倒霉地。问题:东京模式的成功和巴黎模式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分析:东京模式的成功和巴黎模式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后,实现的目标的途径是关键。东京模式采用的是低风险、低利润的技术转让方式,巴黎模式采用的是高风险、高投资、高利润的合资方式。投资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2)1984年正是日本经济腾飞之后,消费者正在寻找新的娱乐方式。东京迪斯尼的开设,迎合了消费者欲望,成功在情理之中。1992年欧洲人的收入已经很高,闲暇时间的支配方式和娱乐习惯已经形成。巴黎迪斯尼虽然花了巨额广告费,也很难改变欧洲人的娱乐惯性,失败是早已注定的。(3)西蒙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东京模式的成功是决策的成功,巴黎模式的失败是决策的失败。东京模式在没有经验时获得成功,巴黎模式在有了经验后失败,这是值得管理者深思的一个问题。案例中,迪斯尼集团未能充分认识当地的消费习惯、经济环境、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等,导致了“败走巴黎”。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的决策必须遵循一定程序,在对内外环境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主要内容决策制定过程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当今世界决策的制定一、决策(一)决策的涵义决策是基于组织的使命(包括总方向、总目标和总的指导思想等),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观点分析:“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的选择和调整过程”。“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二)决策理论的演进1.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于经济人假设。决策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从经济的角度)。主要内容观点:(1)最优化标准。决策者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充分了解备选方案的情况,决策者是理性的、能按最优化的原则作选择。(2)决策者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3)决策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问题讨论:古典决策理论对指导实际决策活动的局限性?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代替。决策理论的演进2.行为决策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蒙为代表人物《管理决策科学》主要观点:(1)决策就是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三个阶段:情报收集——拟定方案——选择方案(2)以满意标准代替古典的最优化标准:人是有限理性的,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原因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决策环境的影响;知觉上偏差的影响;决策时间及可利用资源的限制等。(3)风险型决策中,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决策者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会带来可观的收益。(4)重视决策者的作用以身作则;全局观念;权威不是强迫命令;依赖和培养下级主动承担责任。决策理论的演进3.当代决策理论:主要观点:(1)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2)决策过程:识别决策问题——确认决策标准——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择方案——分析备择方案——选择备择方案——评估决策结果(3)广泛应用教学、系统论、计算机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问题讨论:决策过程中如何克服个人理性限制?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克服个人理性的局限性,应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发挥群体决策的积极作用.群体决策的一个最大优点,是群体可能比任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这势必有利于确定问题和制定备选方案,并且能够更严格地分析所制定的方案.此外,群体参与制定决策,还能够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所制定的决策,特别当参与决策制定的群体还负有实施决策的责任时,可增加群体每个成员对决策许诺的可能性.(四)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者:决策者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决策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素.(首要因素)组织目的组织所欲达到的功利性目标及相应的衡量标准。组织目的应遵循社会法制及管理伦理,适合外部环境因素,并与组织在一定环境中所可能创造的内部条件相协调,实现主观和客观、组织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组织目的从属于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又是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决策环境—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决策信息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信息论创始人、美国数学家仙农(C﹒E﹒Shannon)说:“信息就是两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原来的情况不清楚,人们使用了各种科学手段,了解了情况后,不定性就减少或消除”。【小故事】你家有几头牛?大一的时候,一个内蒙古的同学在广州读大学,他说:现在读大学真贵,家里杀了头牛,好不容易凑齐学费。大家感觉他家生活很拮据,都给他捐款。大二的时候,这个同学又说:现在读大学真贵,家里又杀了头牛,好不容易凑齐学费。大家再一次感觉这同学家里的困难,又纷纷解囊,给他捐款。大三的时候,这个同学还说:现在读大学真贵,家里又杀了头牛,好不容易凑齐学费。大家感觉他家人得生活真是困难的不得了,又一次热情的捐款给他。到了大四的时候,这个同学还是说:现在读大学真贵,家里杀了头牛,好不容易凑齐学费。这时有同学问他:你家里怎么老杀牛啊,家里到底多少牛啊?这个同学说:我也不知道,大概几千头吧。南方的同学做判断的时候用的是南方式思维:因为在南方,一户人家一般养一头牛,牛杀了,表示家里的确困难;内蒙古的人,许多家里都有成百上千头牛……。这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决策框架不一样,会导致巨大的判断差别。二、决策的类型(一)按例行性分类1、程序化决策定型化决策,指涉及经常重复发生的例行性事物,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接受订货、购买原材料、选择运输路线等政府公务员的离退休、国家机关法定节假日的值班等。2、非程序化决策非定型化决策,指与某些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性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依赖于决策者专业技术经验、直觉、智慧和创造性,同时需辅之采用定量决策方法开展测试、模拟和敏感性分析。决策的类型(二)按重要性分类战略决策指与组织生存有关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带有长远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战术决策指在战略决策的制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而制订的决策。战术决策具有局部性、阶段性的特点,直接影响的范围较小、需要经历的时间也较短。业务决策指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作出的决策业务决策活动是针对组织近期的具体情况,遵循程序化、常规性标准而进行的,目的是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决策的类型(三)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分类1、肯定型决策指每个备选方案的环境约束因子明确、信息充分,结果都具有唯一性且可以确切地预估,只要将各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就能作出优选的决策。2、非肯定型决策指影响备选方案的环境约束因子较多、随机性较高,主要决策自变量的信息不太确定,因而各备选方案均存在多种自然状况和可能结果、各种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概率无法测算的决策。3、风险型决策指各备选方案的随机影响因素较多,存在多种自然状况和可能结果,但主要决策自变量的信息较充分,方案各种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概率均可测算获得的决策。4、博弈型决策一种特殊的风险型决策,又称对抗型决策。指的是若干(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抗者(竞争者)各自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角逐,可预估策略使用后果而专门进行策略优选的决策类型。决策的类型(四)按决策的序贯性分类1、静态决策又称单项决策或一级决策,是指针对一定的目标变量(x)一定时段内(t)的既定约束条件(s),一次性作出决断和选定行动方案,并予以贯彻执行,而不规定由于时间推移、自变量更替、约束条件改变相机采取应变行动或后续方案的决策。2、动态决策它与静态决策的特征相对应,也称为序贯决策、多级决策。指的是在针对一定目标变量(x)一定时段内(t)的既定约束条件(s)作出一次决断和选定行动方案的同时,规定由于时间推移、自变量转换、约束条件改变而相机采取一系列应变行动或后续方案的决策。决策的类型(五)按决策行为划分(1)个体决策①影响决策过程的个体因素个人的感知方式,特别是经验个人的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②个体决策的优缺点优点:决策速度快;责任明确缺点:容易出现因循守旧、先入为主等问题(2)群体决策①影响决策过程的群体因素特有的群体心理现象:如舆论、从众现象、默契、情绪、士气等②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优点:掌握更多的信息和可选方案;参与决策使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制定的决策方案,使满意度提高,利于决策的实施。缺点:所用的总时间较长;过多地依赖群体决策,会限制管理者采取迅速、必要行动的能力;容易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小资料】通用电气的全员决策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维尔奇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太多,而领导太少,“工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为此,他实行了“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据测讨论会,“全员决策”的开展,打击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繁琐程序。决策原则和过程决策的基本原则满意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应变原则可行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决策必须科学,必须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科学的决策=90%的信息+10%的判断”决策的基本程序第一步,识别决策问题。避免混淆问题和问题的征兆.识别问题是主观过程.职权、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迫于压力的决策过程第二步,确认决策标准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决策的基本程序第三步,为决策标准分配权重。分配权重例子(见图表6-2)第四步,开发备择方案列出可选择的决策方案无须对这一步所列出的方案进行评估【小资料】评价备选方案的标准成功的决策者通常是用四个标准来对备选方案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合法性。管理者必须确保备选方案是合法的,不违反任何国内、国际法律以及政府规定;第二,合乎伦理。管理者必须确保备选方案是合乎伦理道德的,不会对任何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第三,经济可行性。管理者必须确定备选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即在组织的既定目标下,备选方案能否被完成;第四,实用性。管理者必须确定它们是否拥有实施备选方案的资源
本文标题: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