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地方政府论述题简答题整理
地方政府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采取其他形式的国家结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4、简述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答:地方政府管理和地方财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地方财政是地方政府管理提供物质基础。(2)地方财政影响和制约着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履行和目标的实现。第一,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只能建立在地方政府财政可能性基础上。第二,地方财政管理不善会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进而引发管理危机。5、简述隶属型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答:地方政府隶属于中央和上级政府,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所属官员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地方政府服从上级的指挥,对其负责;地方政府是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代理人,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中央和上级政府实施政治统治,维持统治秩序,地方政府本身没有独立的人格。一般来说,在实行专制或独裁制度国家,或在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的国家,其地方政府大都属于这种类型。6、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实现未来理想的基础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更为强调经济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根据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发展战略;第二,调控地方经济;第三,维护经济秩序;第四,管理国有资产;第五,经营基础设施。9、简述地方选举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答:(1)地方选举是地方民主的实现形式和重要保证。(2)地方选举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3)地方选举强化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民众监督地方政府。(4)地方选举在公民政治社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责任感。12、简述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特征与行政区划类型。答: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特征:1、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在自制区域内实行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类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13、简述中国地方立法权的构成要素。答:地方立法权的构成要素:1)主体: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2)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特别授权;3)适用范围(或空间效力):不超出本行政区域所辖空间范围(领地、领空、领海;4)内容:制定、修改、废止权力;5)行使结果:表现为五种规范性法律文本(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四个经济特区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和其它规范性法律文件);6)调整对象:三大领域14、中国地方行政权有哪些突出特征?答;1)主体: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派出机关、上级政府派驻机构)。2)行使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实现地方公共利益;3)作用方式: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法律渊源:源于地方政府的固有权利与授予权力;5)地方行政权不同于地方行政职权15、试述司法权力地方化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答;1)中国共产党各级政法委员会对司法权的领导:地方各级政法委的职责、实现形式及对公检法功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党委能够决定法院、检察院重要人事任免。2)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权的分享:事实上的权利分享者。表现在:通过人事任免权间接分享、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3)地方行政机关对司法权的分享:法院、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体系的地位低于其宪法地位;其经费、人员工资、机构编制等均有地方行政机构统一管理,本身不独立,两院工作极易受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干预,司法权事实上被分享。16、简述“市管县”体制对地方政府纵向间关系的影响及其发展改革思路。答:(1)“市管县”体制对地方政府纵向间关系的影响:积极影响:“市管县”体制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和行政一体化的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的结果,使长期的城乡分治走向城乡结合。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助于城乡经济互补与联合,有助于农村城市化;在地方行政体制发展上,加强了省、市、县之间的联系,使市、县两级政府的职能有所扩展。这种体制成为处理省级行政机关与县级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的主要方式,地级市正在逐渐成为省、自治区之下的辖县层级,在整个行政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弊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市管县”体制逐步失去当初的功效,成为束缚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具体表现参见P146-147四点。同时,副省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痼疾:行政区划层次过多、同级政区之间规模大小悬殊、城市数量太少等。(2)发展改革思路:主要观点是“减少行政管理层次”,核心是减少“中间层政府”,实质是在省、自治区内,减少地级市的数量或取消地级市,逐步实现省、自治区对县的直接管辖;在直辖市内,减少区的数量或取消区,逐步实现直辖市对街道的直接管辖。中间层政府削弱后,省级政区有能力直接管辖区和县,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完全可能实现的。18、为什么说“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答: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是一个普遍现象,无论单一制国家还是复合制国家都存在,只是分权程度和方式不同。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是一个整体,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规定和授予。授予分两种:一种是将某种或某些国家事务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同时授予地方政府,另一种是中央政府将上述权利分开,由国家立法、由地方执法,国家拥有立法和监督权,地方政府拥有委托行政权。单一制国家的财政体制是一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权力的划分,实行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联邦制国家的财政体制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的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以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划分,由此导致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权限的划分是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19、简述中国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依据公共职能的需要确定地方政府的构成及规模。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其职责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包括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在地方政府层级设置方面应当依据本区域内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分布特征设置政府的结构;规模上应当依据政府作承担的职责决定政府规模的大小,依据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数量、种类和特征决定地方政府的组成机构设置。(2)建立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制度规范:确定地方政府责成部门的间接标准:经过上一级政府批准、并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工作机构,且其负责人必须由本级人大任免的机构,才能被确定为本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决定某一机构是否具有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地位的权利主要在上一级行政机构手中。依据地方社会公共需求,逐步在制度上和法律上规范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20、简述政府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答:中国地方政府的责任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宪政机构中的政治责任制;(2)党政结构下的政治责任制,即政党责任制;(3)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政治责任制,即形式上的行政责任制。21、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环境。答:(1)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国际环境: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国外政府创新实践的示范与影响。(2)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国内环境:中共十六大为各级地方政府创新提供了理论资源;具有创新精神的干部走上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岗位,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推动者与实施者;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要求,推动着地方政府创新;地方治理性质的变化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23、简述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途径。答:一、税收权力过于统一;二,地方税主体税种缺位;途径有:第一、给予地方政府在地方税上一定的立法权;第二,发展税基共享式地方税种;第三,逐步健全财产税;第四,完善地方税辅助税种。5、简要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答:其一,它不是由中央政府任命或批准任命;其二,它所运用的公共权力来自当地居民授予,与上级和中央政府之间不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其三,自治体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其四,自治体地方政府在处理法定自治范围事务时,拥有法定的独立处置权力;其五,但在完成国家委托的行政事务时要受中央或相应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挥;其六,对于不属于自治事务,也未接受委托,则自治行政机关无权干预;8.简述中国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答:从地方体制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仍为混合体地方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看,首先是地方各级人大都设置了常设机构,县以上称为常务委员会,乡镇称为人大主席;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的另一重大的编号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行政机关改称为人民政府。10.与行政体地方政府单位的构成相比,自治体地方政府单位有哪些构成形式?答:第一种是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构成;第二种是相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构成;第三种是绝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构成;第四种是相对议行分立体制的地方政府单位构成。11.中国地方政府建设、经营和管制公共基础设施的职能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哪几类?答:一类是地方政府通过法定程序,允许非地方政府所辖公共基础设施单位(包括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建设、经营一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第二类是地方政府所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第三类是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日常行政管理。12.简述地方政府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答: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一种互动关系。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是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国家行政权力在地方的载体,其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和依法运转,是地方政府承担公共管理任务和提高效率的组织保障;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是其根本职责,是其实现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权力和履行职责为公民服务的活动。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是否合理和高效,直接决定着其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内容的发展演变,又发过来导致其内部管理体制发生相应变化,包括机构设置和运转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两者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关系。18.行政体地方政府的特点和优缺点。答:特点:该地方政府的手掌及其主要部署,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该地方政府的权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愿和授权;该类型地方政府是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物,是集政治统治与行政管理于一体的地方国家机关;优点:政令统一,行政效率较高,有利于增进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稳定;中央政府能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地域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克服地方政府主义倾向;缺点:不符合政治民主这一现代精神,难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漠视当地民众的利益和意愿,容易遭到民众的不满和反抗;27、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规模、任期、组织和职权。答:中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方式是由选举产生;其规模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单位在该国地方政府体系中所属的层级和该地方政府所辖行政区域的人口数量(p100);其任期是每届任期5年;组织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包括常务委员会、主席团、代表团、专门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包括乡级人大主席、副主席和主席团;职权:地方立法权;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决议的遵守和执行;决定权;选举和罢免权;监督权。43、地方财政与地方政府管
本文标题:地方政府论述题简答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5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