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8年武汉市中考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及范文
指导2018武汉市中考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含权威解读】一原题呈现2018武汉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根据材料,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二乱花渐欲迷人眼——众说纷纷的解读武汉市2018年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公布之后,由于今年公布的标准答案中没有作文解读与评分标准,所以,各界人士各个机构纷纷给出自己的审题解读和指导。其中对题意的解读,特别是关键概念的理解分歧还是很大的。比如,“德”“邻”是广义,还是狭义?还有人认为“德”必须是高尚的道义,如果是德中含有自身的利益(如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发展,属于互利互惠性质)就不应该算真正的“德”……还有人认为“邻”只能是同心同德的一起行善的朋友,如果是受到利益恩惠而来的(如王争艳治好了病人,而成为她的朋友,还有受感召而来采访王争艳的记者、群众等等),这些都不能算“邻”。诸如此类,各界人士莫衷一是,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到底哪一种理解才是最准确?最权威的?这是新初三学生和家长最要明确的问题。因为,若果偏听偏信,就会误导新初三的学生,或者束缚他们的思维。真相与答案是——每年中考作文,最终要以武汉市中考评分标准为准则。题意的解读最终要以命题与评卷专家组的解读为准。那么,最权威的解读与标准是——请看市教科院命题专家组制定的标准:二2018武汉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现在已经印发并公布):一对本题题意的界定1正确题意——有德者,必有亲近的朋友。(有德者人不孤。)(判断一篇作文题意是否正确,不应以作文是否有对题意的字面表述为依据,应以文章的内容—阐释或支撑—是否表现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为依据。)2错误题意:只把握了话题“德”,比如只谈道德的重要,道德是人生的底线,道德比成功重要,而对“德”的阐释偏离了本材料中应该涉及的德对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这一方向或者只谈如何成为有德之人等。再或者只谈如何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只谈朋友在人生中的作用,没有阐释“德”在形成良好关系方面的价值。3.对题意支撑的界定——支撑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事件或材料能将“有德”具体化,并能具体清晰地表现出“德”在一个人(家庭国家)形成良好人际(邻里、国际)关系方面的价值;或展现因“有德”而“有朋友”的内在逻辑,从而支撑出“有德”的意义和价值。4、支撑缺陷: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比如对能让自己“有朋友”的“德”的支撑不具体;没有明确展现“有德”与“有朋友”之间的内在联系,贴上“有德”的标签(文中主要内容只是对具体人物的“有德”作笼统的表述却详写“有朋友”的过程支撑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比如:①只写出“有德”的重要性,看不出“有德”在形成良好关系方面的作用②只写出如何“有朋友”,看不出“有德”在形成良好关系方面的作用③只写出如何成为有德之人,看不出“有德”与形成良好关系的作用④只写出朋友在人生中的作用……【特殊情况评分说明】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2)题意或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3)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2.字数不足600字的评分要求:(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1分(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2分。3.字数超过600字却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1)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低档分数。(2)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档次基础上降档给分4缺少标题扣2分。三专家组的专家回答某些关键词语概念的理解——一锤定音正好有人给命题与阅卷专家提出了这些容易混淆,容易起争议的问题。最后专家们作了权威解答。1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帮助他国基建,让他乘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这是否因为是有互利互惠的行为,有利益在里面,就不算德?作文阅卷专家组回答:都算(德)。2邻是广义还是狭义?王争艳善待病人,病人感谢她,亲近她,可否算邻?因受益而来亲近的人,如王争艳的病人,中国帮助过的巴基斯坦,因受益了而来亲近,这是否算邻?作文阅卷专家组回答:都算(邻)。由此可见,我个人认为,武汉市中考作文审题一贯要求是严格的,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准确把握题意。但是对概念的理解,多年来一直是宽容的,允许学生在概念的基本含义之内去解读。也就是说,只要不违背词义的内涵和外延,基本是鼓励学生作广义的理解,这样便于放开思路,大胆思考,广泛联想。以符合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命题人只是限定写作范围,但不会死板地去限定学生思维。比如2017的认识新事物中的新事物,就允许多样化的解读(新物质、新思想、新技术、新人等等,都可以)。同样,可以理解:德,是友善的的高洁的,但是对他人友善中,施德者自己也受益(或双赢),这并不影响德的善良的成分,双赢的施德也是德。很多学生写中国一带一路的善举,都写得不错,大多数可以得高分。如此类推,邻是朋友、睦邻,在施-加德善行为时,肯定会让对方受益,这恰恰证明了德的美好、有益。因为受益而来的朋友也是邻,因为德就是要让人受益,相反,无益的德反而显得空洞虚假,口惠而实不至就不是真德。管鲍之交中,管仲就受到了鲍叔牙的恩惠。他们都是对方的邻。所以王争艳的病人成为她的朋友,这是很正常的邻。甚至慕名而来的记者,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也算广义的邻。所以,我们也不能自我限定,作茧自缚地过于狭隘地去理解题意。一切都要以中考评分标准为准则。当然,武汉中考作文常常提倡广义解读,并不是说可以任意扩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任何解读时也不可违背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比如,有初二学生写作文时,将“德”理解为“勤奋”(林丹很勤奋,感动了李宗伟……成为他的友人)。这就违背了德的内涵和外延——德虽然是一种品质,但主要是要对外展现善意和高尚,而勤奋就不具备这个特点。2017年也有学生将爱迪生发明电灯作为认识新事物。这就违背了“认识”的内涵。认识是针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而发明是制造出新的、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可见,违背基本含义的理解才算偏题。只要在概念的范围之内的理解,都是合理的。四张慕元老师的深入分析与建议(供商榷与参考)(一)关于“德”——选材如何更胜一筹?张老师讲解:1在我组织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来写这个题目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写好这个作文,虽然也有种种问题(偏题跑题的约占5%,多数只是写得不具体而贴标签,占很大比例),但基本情况是理想的,很多学生写得还不错。并没有新闻报道中的中考学生出考场就反映作文比较难的现象。不知为什么,参加中考的学生很多认为此题较难。现在从我指导的旧初二的学生看来,今年中考作文应该是比去年简单多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精心选材。德的概念理解准确了,还要注意选材,因为德还有层次高低之分,有特别感人的德,也有一般般的不感人的德……在给各类习作打分时,明显感到,有些学生选材好,人物的德感人至深,这时,阅卷老师常常会给出高分(其他的要素也写得好)。也有些选材很普通,勉强称得上是德,内容缺乏感人性,老师常常只能给一个及格分或中等分。为什么会这样的差异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德是选材的关键。2德可以分为几种:1.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精神2.爱国(集体)精神3.爱心、友善、悲天悯人的精神4正直、高尚、大义、大度、廉洁5严于律己6职业道德……3从上述分类就可以看出,越是靠前的德,就越是感人,就易于打动读着,选材就好。最一般就是后面的职业道德,这虽然也算德,但是任何职业本身就要求相应的职业道德,故感人度最低,不易得高分。比如,写蔺相如、德蕾莎修女、白求恩、吴天祥、王争艳等等特别高尚(而获得朋友),他们的无私都超越了一般人的精神境界,这就感人至深,选材更好。而写“海尔公司砸掉劣质冰箱”“小野二郎认真做好寿司”,感人度就小得多,因为他们本来就应该保证质量,其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恪守了职业准则而已(也是为了自己长久利益),没有太多超越一般人的无私之举。只能是勉强为德,再怎么夸张都不感人(反而显得做作、拔苗助长)。这样的选材就先天不足,得分不理想。如果一定要写职业道德,我看下面这个事例就是最感人的:20世纪初,在美国纽约市的佛兰普科斯·罗迪成立了一家小银行。1915年圣诞节前夕的一天,这家银行的出纳员外出午餐,只有罗迪一个人在屋子里。就在这时,3个蒙面歹徒冲进来,把罗迪关进厕所,然后将银行里的22000美元席卷一空。储户们听到这一消息,都蜂拥前来提款。虽然罗迪尽了最大努力兑付,但仍然不支,最后被迫清盘宣告破产。有250名储户共损失了18000美元。一位银行家对罗迪说,银行遭遇抢劫,这是天灾人祸,既然已经宣布破产,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存款也不用还了。可罗迪说,法律上也许是这样的,不过我个人是要认账的,这是信誉上的债务,我一定要归还。罗迪为了还债而努力奋斗。他白天杀猪,晚上为人补鞋,罗迪听说一位储户患了重病,生活困难,就通过邮局把那位储户十几年前存的177美元寄给了他。以后,罗迪一家积攒一点钱总是先还给最困难的储户。但由于时间太长,有的储户记不清了,罗迪就在保险公司、教堂甚至在当地报纸刊登广告,寻找存款人。他从一篇新闻报道中发现加利福利亚有3位储户,便把存款分别寄给了他们。1946年圣诞节前夕,银行被抢31年后,罗迪终于还清了250位储户的18000美元存款。罗迪决定重操旧业,再次经营银行。罗迪和家人向过去所有的储户或他们的孩子寄去了贺卡,贺卡上附了几句话:“家父佛兰普科斯·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所,1915年遭抢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家父曾向各位储户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承诺,现在还清了全部存款和利息,欢迎你们再次到罗迪银行来存款,祝大家圣诞快乐。”接下来,这些散居美国各地的罗迪的老储户们不管有多远,都特地来到纽约,把钱存到罗迪银行里,同时还把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也介绍到这里来存款。罗迪的故事在报纸上登出后,感动了很多美国人,他们都愿意把钱存到讲信誉的罗迪银行。他们中很多人成为了罗迪的好友、至交。从选材上看选这个素材就比前两个职业道德类素材好,更易于写出高分。因为,这里不仅有最感人的职业精神,还有超越职业道德的良知、人格底线、诚实、正直、爱心等等精神,都蕴含其中,特别打动读者,也能够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同和赞叹。效果更好。这样看来,有德之人实在太多,选材范围实在广泛。但是,素材再多,也要注意精心选择素材,好的素材更能够事半功倍,写得更好,更动人肺腑。一句话,选择“德”的层次越高,就越容易写出好作文。4德要写清楚,写具体,不能只贴上“有德”的标签,到底是哪一种德,最好要提炼出来,或者有细节表现出来。(二)关于“邻”——如何写更胜一筹?张老师讲解:1.邻的概念理解在中考评分标准中:形成良好人际(邻里、国际)关系方面。题目中也很清楚的类型:朋友、睦邻、友邦。2.邻并不像德那样有层次感和境界的差异,各种层次的邻都可以写,越具体越好:1.最诚挚的朋友(至交、志同道合的朋友)。2.一般朋友3.追随者、受益而来的朋友4.倾慕者、赞赏者5认同者……3.邻要写具体,有哪些邻,是什么邻,都必须写清楚。但可以略写,交代清楚就可以了。4.邻的数量不影响作文质量,一个邻(如蔺相如和廉颇、管鲍之交)也是邻。多个邻也可以。不过,针对现在很多学生写作不够丰富、材料支撑中心不足的现状,张老师个人认为,文笔贫乏的学生也要将邻写具体,写详细。写不充分的学生可以多些几个方面的邻(吸引了各界、各类朋友),这样气势磅礴,更能够突出“有德就有邻”中心。避免内容的单薄。(三)“德”与“邻”是关系是什么?怎样写才更加鲜明突出?张老师讲解:1.“德”与“邻”是因果关系。因为有德,才带来了“邻”。2.这之间的关系要写鲜明,明确展现“有德”与“有朋友”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标题:2018年武汉市中考作文“德不孤必有邻”及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56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