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1.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见解;2)前人对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论;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临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观点。2.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1)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2)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3)增加对心理学各学派的了解;4)明确心理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5)总结各国心理学的历史经验。3.心理学史的学习方法?1)明确学习范围和要求;2)要在联系中掌握历史知识;3)在总结与评价中提高分析水平;4)注意比较各国心理学的异同;5)应注意培养文选阅读能力。4.心理学史讲的就是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的基本问题,称之为3W(What?Why?How?)的问题。第一章古代前期心理学观念第一节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1.最初所有的知识都在哲学里,最先分化出来的是力学、天文学;较晚的是物理学;最后是心理学。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示心理学也是从古希腊开始的。2.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他们认为世界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谁创造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性,都有神主宰着。神不是万能的,但比人高明,人可以祈求神的援助。3.所谓密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代表人物为阿尔阜斯。4.米利都学派是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代表人物有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5.泰勒斯:为古希腊“七贤”之一,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6.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由无限者分出两种相互对立的物质,冷和热。热在外,冷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可以说他模模糊糊猜测到世界是发展成的,生物由进化而来这些事。是最早有进化论思想的人。7.毕达哥拉斯学派:首领为毕达哥拉斯,他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数。8.毕达哥拉斯论灵魂:他认为存在着可以脱离身体、不死而轮回降生的灵魂。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9.毕达哥拉斯还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有关,认识到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都是整数的。10.爱抚斯学派:代表人物为赫拉克利特,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认为人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是人体中最热烈的部分,也是最干燥的。11.埃里也学派:和爱抚斯学派相对立,代表人物为巴门尼德。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物质也是思想。第二节古希腊民族主制繁荣时期1.恩培多克勒:将世界时变的与不变的结合起来,多变的万物是哟四种不变的物质,即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物质)1)四根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质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爱憎带有物质性。2)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民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3)人的心理特征依赖的构造:跟人的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4)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他认为世界先只有未分化的物质,后来才逐渐分化。2.安娜科萨格拉: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世界是数目无限的小体(他称之为微种子),每个小体都含有世界所有的一切相反的性质。如冷与热等。对于物体由于小体比例的多少变异而产生的变化,他认为是“努斯”(意即心)推动的结果,努斯是极其精细的流质。3.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刘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核虚空。物与物之间由于所含原子数目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不同而不同。他第一个用量的差异来解释质的差异。他认为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在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室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他认为客观上只有原子和虚空;颜色、滋味、冷热等感觉都是主观的。第三节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观念1.阿尔可迈翁: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并用孵过的鸡卵观察胚胎的发展。他认为闹事感觉和思维的器官。2.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声誉脑(是水根),黄胆汁生于肝(是空气),黑胆汁生于胃(是土根),血液处于心脏(是火根)。他认为羊癫疯是由于脑失去了粘液。他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征。第四节智者的兴起1.普罗塔格拉:认识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他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货就坏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好公民。第一个明确提出美德可以由教育养成。2.苏格拉底:他被雅典人称为智者。他认为道德只是少数杰出人物所具有的,而贵族是真正道德的体现者。他通过口头谈话或与人争辩的方式传播。他的论辩方法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归纳的论证”,他自己称为“产婆术”。第五节柏拉图柏拉图式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古希腊唯心主义的代表。1.理想国与灵魂三级论:理想国中社会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或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艺人。他把人的灵魂分三个等级,并与他的“理想国”等级相对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2.伊劫耶与知识即回忆说:他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劫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心。因为只有对伊劫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他认为认识即回忆的过程。第六节亚里士多德1.灵魂论:世界万物都有生命,有灵魂。他把灵魂分为三个等级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2.共同感官: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蛇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脏区域。3.心理功能的两分法:其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情感、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4.对心理器官的论述:心理的器官是心脏而不是脑。第二章古代后期和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在科学史上这段时间被称为黑暗时期。第一节古代后期的心理学见解1.怀疑学派:1)皮朗论心神恬静: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要达到心神恬静,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知,对一切事物不下断语。2)埃奈希德穆论怀疑论的理由:认定事物的真相是不可知的。也怀疑因果论。2.伊壁鸠鲁学派:1)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公元前306年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有它的所在地取名“花园”,后来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心。他相信人人平等。后来他悟到真正的恬静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提出了自己的心神恬静方法:A心智与灵魂原子: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方式的结合来解释。原子是不可分的,不变的。原子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这就是自然现象无线丰富,变化多端的原因。而心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B快乐主义:一切感觉都伴有快乐或痛苦的感情。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快乐就是没有痛苦。2)卢克莱修:长诗-悟性论,反宗教、反唯心主义。认为宗教是人陷入极端的贫困,它蒙蔽人们的智慧;唆使人们做不道德的行为,成为罪犯;宗教奴役人们贬低人们的尊严。3)斯多葛学派:认为世界时物质,也是理性。人的灵魂是物质的,也是理性的。人的灵魂是物质的,也是时间诶理性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服从理性。一切事变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前定的,因此人应该听天由命,顺受一切。他们把心理活动分为两类,认识和情感。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二节古代后期西方医学与有关心理学的生理基础知识1.亚历山大城学派:代表人物为埃拉西斯托拉特和赫洛菲尔,最先知道了神经的功能,认为闹事心理的器官。2.格林:1)目的论的世界观:是一个近乎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认为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于神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信奉目的论,认为人体的结构如此巧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2)对心理的生理知识的贡献:脑是心的器官,并对脑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心理的功能有两类,一是理性灵魂的功能(器官是脑),二是非理性灵魂的功能(略与情感相当)。对于心身关系,认为心理和生理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心理不正常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第三节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1.奥古斯丁-最有影响的教父: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都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力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他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心是存在的。我“思”所以我“心”在。对心身关系,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自觉的记忆、理智、意志。其中意志活动是最重要的,它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之中,意志是心理活动的根本,其余只是意志的表现。2.经典哲学的高峰-阿奎那:他的思想是为罗马教会服务的。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提升自己的等级是有罪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必须服从教会。他说,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一切世俗的君王都要象诸侯一样服从他。3.13-14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1)罗杰尔.培根:是法兰西斯科教派的僧侣,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它的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抽象思维必须根据经验,强调依靠实验和数学研究自然。他认为经验有两种,一种依赖外部感官,可以得到自然界的知识;另一种依赖内部或灵感由后者可以得到关于精神的事情和一切关于人的“神秘的知识”。2)邓斯.斯各脱:引援上帝意志绝对自由来反对神学。3)威廉.奥卡姆:他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并主张教会只应管理宗教信仰的事,而且主张回到基督教的简单信仰和民主的组织,不要神学。第三章近代西方心理学(一)——文艺复兴时期第一节社会历史背景一.文艺复兴的含义: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是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地理发现和技术发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绝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人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做舆论准备,因此“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一次文化运动,站在这场运动前例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二.人文主义运动:西班牙人文主义者斐微斯通过寓言作品——人的神话,热情歌颂人的力量。他说人虽然是神定的,但人同神一样具有无限的能力,人甚至还是惊慕和赞美的对象。三.新兴科学及其与宗教的斗争:波兰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恢复了古代希腊人的太阳中心说,是近代科学冲破中世纪封锁的开始德国的约翰.开普勒是首先开始将归纳法和数学结合运用的人。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应应数学和实验方法法现动力的基本规律,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用改造的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正确。意大利杰出的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天文学思想。第二节进步思想家及其心理学的见解一、达芬奇:提出人眼对远近物体的知觉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线条透视;节目透视;空气透视;移动透视;双眼视察。二、特来西奥:在罗马长期研究自然科学,他认为一切只是都来自感觉,应该用实验去研究自然界。几何也是根据经验的。人有两种灵魂,一种事实物质的,是细微的精气,另一种是非物质的,不死的。三、璜.路易斯.佩维斯:强调感性经验,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第四章近代西方心理学(二)——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第一节法国和荷兰的社会背景第二节笛卡尔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
本文标题:心理学史简编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4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