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课件
文学作品阅读中考常见考查题型•考题形式•1.概括某一段落(或全文)的内容要点。•解题钥匙•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一)概括题2、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解题钥匙•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赞扬了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了什么感情等。再认真具体分析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最后用简要的语言,完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概括。(二)品味语言作用题•考题形式•1、品味词语•A解释词语含义。•B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A.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B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2、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瞻前顾后,结合语境,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把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最好养成“先浅后深”的思维。)3、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A、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B、内容和主题上:如点明主旨,深化主题。4、语言赏析。A、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B、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反问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C、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四)、线索•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五)写作风格;语言特色•《春》特色文辞华美•《背影》特色语言质朴•《变色龙》语言诙谐具有讽刺效果•《蒲柳人家》乡土气息(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抓住题目关键词•内容必须切合文意•严格按照要求,特别是字数限制。(七)、想象类1、把握全文主旨2、抓住题目关键词3、注意专用短语的使用:“正如文章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等4、灵活应对(八)、感悟启迪类描写角度(侧面或正面)+性格+类型+作者感情倾向+你的看法(根据题目具体要求可删减步骤)(九)、评价人物1、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2、联系上下文确定是“呼应”、“铺垫”、“引出”、“推动故事情节”(小说体裁)(十)、环境描写的作用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强调了+对象+特性•4.反问:加强语气,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对比:强调了……突出了……•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答题模式:确认修辞+修饰对象+好朋友+对象特点+结合句子语境(联系作者情感)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5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