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任务三 芦笋栽培技术
芦笋栽培技术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管理好的基础上,寿命可达20年。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独特、清香脆口、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对人体许多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水肿、支气管炎以及癌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因此近年来,芦笋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目前,我国芦笋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起源芦笋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野生种,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7世纪传入美洲,18世纪传入日本,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以美国最多。从1984年开始,福建、河南、陕西、安徽、四川、天津等地市大规模地发展芦笋生产。中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有“芦笋之乡”之称。每年春季都会举行隆重的芦笋节。营养特点1.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芦笋嫩茎含水93.2%,蛋白质1.7%~3.0%,脂肪的含量很低,仅0.2%,粗纤维1.0%。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41.4mg/100g;维生素B1为80~92.5mg/100g;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1.5倍,达到29400国际单位。2.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比例适当。天门冬氨酸含量高达1.8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3.23%,这对治疗心血管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很大作用。3.芦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如钙、磷、钾、铁的含量都很高;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硒、铬等成分,全而且比例适当,这些元素对癌症及心脏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食疗功效1.抗癌之王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对癌的抵抗力;加之所含叶酸、核酸的强化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生长。芦笋对膀胱癌、肺癌、皮肤癌等有特殊疗效,并且几乎对所有的癌症都有一定的疗效。2.清热利尿对于易上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芦笋能清热利尿,多食好处极多。3.促进胎儿大脑发育对于怀孕的产妇来说,芦笋叶酸含量较多,经常食用芦笋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4.食材良药经常食用可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食欲,提高机体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一种高营养营养保健蔬菜。根的类型及特点初生根:种子萌发时形成,纤细,寿命仅几个月。贮藏根:(肉质根)由地下茎节上发生的条状根,直径4~6mm,寿命长,起着运输及贮藏养分的作用吸收根:贮藏根上发生的纤细根,每年更新。根的发育与分布:发育次序:初生根—肉质根—吸收根分布:芦笋是深根性植物。大部分根群分布于1~2m内,最长可达3m,根的侧向分布半径90~120cm,最大可达1.5~1.9m,吸收能力极强。芦笋根系特征:芦笋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各有不同的功能地下茎的发育及特点:地下茎发生于根与茎的连接处,在土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年生长3~5cm),成为极其短缩的变态茎。节间极短,各节有鳞片状的变态叶和芽。地下茎先端的芽密集成群,称为鳞芽群。这些鳞芽会萌发成地上茎,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地上茎的形成:由种子萌芽或鳞芽发育产生。鳞芽萌生地上茎,在幼嫩时采收即得到产品器官芦笋,任其自然生长即成为高大的地上部植株。主茎和分枝中均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芦笋茎、叶分析:芦笋的嫩茎为产品器官,嫩茎产生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鳞芽的数量及发育的状况。而鳞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地下茎的发育状态,鳞芽发育生长,嫩茎形成,依赖于肉质根中积累的养分。但肉质根贮藏养分的多寡取决于上年地上部枝叶生长的时间及繁茂程度。由此可见,芦笋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繁茂的植株,创造良好的土壤及营养条件,促进根群良好的生长,积累丰富的养料,保证鳞芽健壮生长。性别及特征芦笋为雌雄异株,株性比≈1。雌雄株在性状上有较大差异雄株:植株矮,分枝多,开花早,发生茎多,幼茎单重小,但产量高雌株:植株高大,分枝稀,开花迟,发生茎很少,幼茎粗大,总产量略低生产上以培养雄株为多1)产量较高2)采收年限较长一、繁殖方法目前,我国芦笋栽培主要是采用种子进行繁殖,可以育苗移栽,也可大田直播。直播用种量较大,而我国当前芦笋种子仍以国外进口较多,种子价格昂贵,成本高。育苗移栽比大田直播苗床面积小,省种子,用工少,管理方便,出苗整齐,而且出苗率高,有利于防治病虫害。1.种子繁殖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极易伤根、伤芽,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不宜采用。此法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二、育苗移栽1.播前准备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为宜。选用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美国阿伯罗、阿特拉斯和帝王等杂交一代品种。苗床应普施腐熟厩肥,整平成畦,畦宽1.5m为宜。2.催芽播种芦笋种皮有蜡质,一般播种前用25~3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再放入25~30℃温度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淋种2~3次,经5~7天露白后即可播种。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最佳。用种12~15kg/hm2,播种时行距40~45cm,株距7~10cm。开沟单粒点播,深度2~3cm,播后覆土3cm,并盖上一层薄草,以增温保湿。3.苗床管理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出苗20天左右即苗高10cm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隔20天左右追1次,连追2~3次,促苗早发稳长。后期要适当培土,防苗倒伏。苗龄50~60天,单株地上茎3条以上即可定植。4.移栽定植定植6~7月份进行,开沟行距为1.5~1.6m,沟宽40~50cm,沟深30~40cm,沟内混合施入厩肥2250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硫酸钾300kg/hm2,回填沟内25cm厚,株距30cm,定植1.8~2.1万株/hm2。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移栽定植。移苗时尽量少伤根,每穴1株,将苗地下茎上着生鳞芽的一端必须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使以后抽生嫩芽的位置集中在畦中央,便于培土,将苗的肉质根均匀伸展,随即覆土2cm轻镇压,浇水后再覆土5~6cm,待植株成活抽出新茎后结合中耕追肥再培土与畦面相平。三、田间管理1.补苗定植后的幼苗,1个月内一定要经常进行查苗补苗。因为幼苗定植后,全靠贮藏根提供养分萌发,约定植后1个月,新根才长出,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供给幼苗生长。所以,定植后是否真正的成活,要需4周后才能知道。一般不成活的,在定植后20多天开始枯死。补苗时要先挖穴,然后浇足底水,以利于幼苗成活。补栽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使其地下茎的发展方向要同成活苗一致,以便转入正常灌溉,确保丰产丰收。2.中耕除草定植缓苗后随浇缓苗水施尿素105kg/hm2,并注意春耕除草,一般15~20天进行1次,中耕既可松土保育,又能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根部和嫩茎生长。中耕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免伤地下茎、鳞芽和嫩茎。3.施肥5~7月是地上部生长旺期,要满足肥、水供应;6月追复合肥300kg/hm2;入秋后追尿素150kg/hm2。追肥时离植株30cm开沟施入,进入采笋期,在春季培土或幼芽萌发前施肥催芽,用复合肥225kg/hm2,采收结束施复壮肥,使植株恢复生长,积累营养,为下一年采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施尿素150kgkg/hm2、过磷酸钙顷375kg/hm2、硫酸钾150kg/hm2、腐熟厩肥30000kg/hm2,混匀后开沟施入。4.灌溉与排涝在嫩芽采收期易发生干旱,应注意浇水使土壤含有充足水分,促使嫩芽生长快且粗壮、产量高、品质好。一般l0天左右浇1次水,追肥浇水相结合。7~8月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土壤水分过多,透气不良,使根部呼吸窒息,引起根部腐烂,严重的整株死亡。在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排涝。可结合大田管理,将地面整平,并逐步加深畦沟,提高畦面,同时挖好排水沟,以便大雨后,雨水能迅速排出笋田,避免造成地内积水。笋田长期积水会使土壤中氧气缺乏,根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导致根系腐烂,甚至整株死亡。5.植株调整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为提高产量,减少营养消耗,可尽早摘花摘果。早春萌芽前将茎叶清理集中焚毁,减轻病虫害发生。定植后第二年,芦笋抽生的地上茎增多,一般应全部保留。因为每株芦笋植株的母茎有一定数量,大约10~15个茎,当达到此数量时,嫩茎停止长出。若剪去一部分嫩茎,就会刺激根盘上的鳞芽继续萌发成嫩茎,消耗养分,伤害植株。只有在栽培管理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才可适当采收少量嫩茎。6.培土一般在3月下旬,当10cm地温达10℃以上时培土为宜,培成垄底宽50cm,顶宽30cm,高30cm的土垄,使嫩茎埋在下面25~30cm处,做到土垄内松外紧,防止漏光和雨天坍塌,发现龟裂或露尖,应及时用细潮土埋好,为减少培土用工,也可用黑色薄膜,于4月初采用小拱棚覆盖,达到避光的目的。四、病虫害防治1.病害(1)根腐病: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呈现凋萎,基部褪绿发黄,以后黄叶逐渐增多,凋萎日趋严重,直至整株叶片发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15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2~3次;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累积;及时中耕除草,加强植株调整,清除枯死的主茎和部分侧枝;适时去顶,防止倒伏。(2)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生长不良的小枝或幼笋上,开花期也易染病,新长出的嫩枝呈铁丝状弯曲,导致生长点变黑干枯,严重时会导致地上部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2~3次;田间操作过程中,切勿伤根,以免造成伤口让病菌有可乘之机;合理安排采收期,以防病菌侵染,避免采收过度,造成植株衰弱,降低抗病能力。(3)枯萎病:典型症状为根和茎基部腐烂和整株枯萎。发病初期茎基部变黄褐色,后转深褐色,植株自下而上变黄,最后呈白色而死亡。病株明显矮化、扭曲。枯萎病多发生在灌水条件好、平畦栽培的园内,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枯死病株。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5%治萎灵水剂200倍液,在植株根茎部及附近浇灌,每株灌药液300mm,一般应灌2~3次;不选前茬为蔬菜、甘薯、果树、桑树的田块,也不宜选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靠近水田、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而应选择地势高,排水、通气好的微酸性壤土和砂壤土田块。(4)炭疽病:该病主要危害茎,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变为暗褐色至黑褐色,外围有黑紫色晕圈,有时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芦笋田偏施氮肥易发病,应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追肥要及时,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发病高峰期(7~9月)不宜施重肥;平时应做好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要保证根系不受涝渍影响。(5)茎枯病:主要危害茎部。发病初期嫩茎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斑,大小可达1.5cm左右。病斑呈淡褐色或深褐色,中心部为灰褐色至黄白色,斑面散生黑小粒点,如病斑环绕茎部1周,其上方的茎叶将迅速枯死。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栽培;清洁田园,割除病茎,烧毁或深埋;田间覆盖地膜,控制氮肥,防止生长过旺;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1:1:240的波尔多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2~3次。(6)锈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及小枝。发病初期产生黄色或橙红色、略隆起小斑点状的病斑,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赤色粉状物。生长后期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茎叶
本文标题:任务三 芦笋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6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