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宣传片《水韵江苏》、《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语言分析
感性的麻辣与理性的儒雅——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水韵江苏》语言分析传媒学院09硕士研究生:张青荣【摘要】《成都》以一个外地人在成都的感受为线索,呈感性、激情的叙事风格,如同夜间的咖啡,浓烈、深沉而变幻,多采用用主观拍摄视角进行仰角、侧位拍摄,多运用特写镜头、摇曳的近景与中景镜头、广角变形的全景镜头与劲爆而突兀的转场;《江苏》以水为全片连接纽带,侧重理性、平静的叙事风格,如同午后的绿茶,清爽、自然、淡雅而通透,多采用用俯角、平角、散点透视与正位拍摄,多用航拍的大远景、平稳的全景与中景、细腻的近景与少量特写,运用多种方式智慧而艺术地转场。但“金无足赤”,两部片子也存在些许遗憾之处。【关键词】艺术风格;视听语言表达;感性激情;理性平静在视听语言课程中,老师让我们同时观摩了两部宣传片:《水韵江苏》和《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看完这两部短片,感受颇多,感触也颇多。四川、江苏,在我生命中占据最重要分量的地方——一个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一个是我正为之挥洒青春与汗水的热土,两个地方都让我为之骄傲与自豪,两部宣传片的同时放映似乎与我有着某种天然的缘分与巧合。于是乎,热血沸腾,毅然决定对两部片子同时进行学习赏析。(一)、艺术风格分析:一、艺术视角;现有很多宣传片,较为突出从商业角度宣传本地特色,为的是吸引商业投资发展地区经济,以及吸引国内外游客发展城市旅游业。而宣传片《水韵江苏》(以下简称《江苏》)和《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以下简称《成都》),给人的总体印象不仅仅是地方宣传片,更是有着较高艺术性的形象艺术片。它们在介绍当地文化经济特色基础上能更多地给人视听的愉悦与精神上的享受,让更多的外宾和不了解成都或江苏的人,通过短片能感受到一个真实而人性、人文的成都或江苏形象。《成都》,导演在艺术视角切入方式上,改变了单纯的“橱窗式”展示,以一个外地人在成都的感受为线索,以线性时间结构为主导,采用故事叙事的方式层层深入,逐步推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江苏宣传片则处理得更巧,以江苏得天独厚的广袤水域为连接纽带,以时空交错结构为主导,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江苏省的整体风貌逐一展示给观众,让人观片如同观文、品诗,给人心旷神怡之感。二、艺术叙事风格;两部片子不仅艺术切入视角不一样,风格上也迥然不同。虽然它们的画面、音效、场景设计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叙事风格、所持感性与理性角度不一样,最后所传达的主题内涵也不一样。《成都》多呈现感性、激情的叙事风格,在体现主体的精神的基础上,侧重于亲情、乡情、友情、激情的传递,突出一个“情”字,并借此表现四川人特有的麻辣味与豪放性格。短片主要以成都的自然、人文景观、人们的生活为题材,将自然、人文、传统和现代特色融于一炉,突出成都是一座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生活氛围浓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是一座富有激情与创新精神的城市,是一座生活环境滋润又舒适的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其中浓郁的色彩、劲爆感的转场、拉长变形的镜头、快速变幻的节奏等影像元素充分展示出感性语言的强力介入。《江苏》侧重理性、平静的叙事风格,全片按照一定逻辑先后顺序,富有条理、系统地展示江苏的地理与历史特点、文化特色、经济、交通、信息与科技产业、人民生活、自然与生态等方方面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江苏形象,并运用含蓄、委婉的叙事手法让观者享受到诗一般的意境,充分体现出江苏人含蓄、理性的审美特点,进而隐喻性地展现出江苏人的儒雅与智慧。片中系统整体的结构安排、优雅的浅蓝色调、自然而又富有艺术特色的转场、宏大而平稳的镜头、舒缓的节奏,无一不表述出理性思维的运用。表面看来,《成都》与《江苏》仿佛都运用了相似的视觉符号,但却因其风格的差异而导致视听感受的不一致。如两部片中都有“荷叶滴露”、“茶叶在茶杯中转动”的画面,《成都》倾向于表现荷叶滴露的激情,选取雨点敲击荷叶并飞溅出无数水花的欢欣场景;《江苏》倾向于表现荷叶滴露的雅韵,选取蒙蒙小雨细细地飘落荷叶,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成都》为表现沏茶的豪放,采用侧俯的拍摄角度,并安排一长的茶壶嘴参茶使得茶叶充分旋转;《江苏》为表现茶叶流动的韵味,采用正俯的拍摄角度让观众看着茶叶在杯中慢慢飘荡。《江苏》,如同午后的一杯绿茶,清爽、自然、淡雅而通透;《成都》,如同夜间的一杯咖啡,浓烈、深沉而变幻。虽然在成都片中也出现了大量苍翠的风景、清幽欲滴的绿色,但她们归于浓妆系列的苍翠与清幽,不同于《江苏》的儒雅、平和与恬淡。(二)、视听语言特色分析:《成都》与《江苏》因其艺术风格的迥异,在视听语言上也呈现出各自斑斓的色彩,比如在角度与构图、景别与运动、转场、光线与色彩、运动镜头、文字配乐、节奏处理、画面剪辑、虚实处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以下重点从“角度与构图”、“景别与运动、转场”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角度与构图特色分析;角度是决定影视画面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往往能决定画面的性质。1、《成都》多采用用主观拍摄视角进行仰角、侧位拍摄。将摄影机置于外地旅游者视点上,着力于塑造动感、夸张的构图。1)、为追求感性、激情的视觉效果,影片多用仰角拍摄。仰角拍摄的主体其高度感和成像面积都被夸张,易让观众对被摄体形象产生高大、强壮的感觉,并让运动的物体更富动感,从而让该片艺术风格鲜明地呈现出来,并体现出麻辣、豪放、活力、现代的人文主题,如仰角而变形的街道行人、川戏变脸、建筑背景等等;2)、侧位拍摄因摄像机相对主体角度的倾斜,使得画面形成了很多倾斜线条,如倾斜的建筑、柱子、行人等,更进一步增强了视觉上的动感。2、《江苏》多采用用俯角、平角、散点透视与正位拍摄。1)、俯角的画面,能体现出主体对象的广阔性,呈现宏观的表述意义,具有智者或高人俯瞰天下的胸怀,如正俯角度下的地球、鸟瞰的城市、小区、田野,全景航拍的大海、中山陵等等。正因为此,该片全面、规模地展现出了江苏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折射出江苏人高瞻远瞩、睿智的个性优势;2)、平拍镜头,在视觉上趋于客观平淡,追求从容、淡定的内在意义,因而这种角度拍摄的画面易展示江苏人平静、从容的性格特点。平角度的画面还容易使观众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能让人仿佛置真正身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中,细细品味它诗一般的意境;3)、散点透视的运用主意体现在片头:水墨般的江南风景,与随波荡漾的“水韵江苏”文字交相辉映,共同形成一幅独特的山水画;4)、正位拍摄,因摄像机基本正对主体拍摄,画面中易产生庄重、肃穆的氛围,这也与江苏悠久的历史、儒雅的文化特色一脉相承。二、景别与运动、转场特色分析;1、《成都》多运用特写镜头(如:街道行人、川戏变脸、放风筝小姑娘、熊猫手帕等等)、摇曳的近景与中景镜头(如:模拟外地男主角走动拍摄效果)、广角变形的全景镜头(如变形的成都车站、体育馆、大桥、街道等),并多采用劲爆而突兀的转场效果(如平静的都江堰与喧闹的夜间蹦迪青年的劲爆转场),以此表现一种宣泄与释放,进一步展现该片感性、激情的叙事风格,贴近影片的主题思想。2、《江苏》多采用航拍的大远景(如城市、农村、江河湖海等)、平稳的全景与中景(如江南水景、玄武湖、周庄等)、细腻的近景(如昆曲演员、人们幸福的笑脸、企业人员工作状态等)与少量特写,运用多种方式智慧而艺术地转场,由此明确传达出理性、平静的叙事风格,从而升华影片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其中的转场处理值得一议:有意思的是,该片大部分转场都以“水”作为连接纽带。有以不同场地、不同质感的“水”的视觉形式作转场过渡的,有以“水”的声音作为转场的,也有以与“水”有关的故事作为前后场景转场承接的,也有以“水”的解说作为转场载体的。如:苏州园林与江苏昆曲的转场采用水中昆曲演员的倒影进行转场;江苏昆曲场景再到周庄古镇则采用江南水乡的摇橹声与平静的水面作转场过渡;周庄场景与郑和下西洋事件的过渡则以语言进行转场:“最为奇妙的是,就是这片宁静的水乡,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冒险精神的三次远航的起点。”,同时以奔涌的长江水作为视觉转场;而“现代文明给江苏的水带来了新的活力,给江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内容。”自然地由江苏的教育转场到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画面上又以跳水健儿跳入水池的“水”作为转场。如此等等一系列智慧而艺术的转场效果让我们开阔了艺术视野,总之,该片在转场处理上是花了大功夫的,这些处理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与推广。(三)、不足之处分析:在今天地方城市商业化宣传片大面积泛滥的时代,《成都》与《江苏》尤如山涧吹出的清风,给人清新凉爽的感觉,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凉爽之余,仍觉有些欠缺,现就自己的个人体会略发表浅见:一、关于《成都》,很多观者特别是四川观众,大多反映存在以下遗憾之处:1、内容结构安排上思路不够清晰,顺序较混乱;影片总体上是以一个外地人的成都之旅为影像逻辑安排,但在局部地方存在重复与混乱。如“火锅”与“麻辣的川菜”本属同一概念,完全可放置一起或只取其一,影片却大势渲染,甚至在不同的章节反复出现;还有戏曲脸谱与川戏变脸,在类别上也属同一品种,却在片子的中间与结尾部分运用大量笔墨。这就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不知道中间或结尾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不知道影片具体要说些什么内容。2、对成都文化体现不够典型,成都人休闲生活中的享受味贯穿得不够;该片有些内容处理重复罗嗦,而有些该交待的又未作交待。比如饮食方面,除了麻辣型的火锅川菜,还有担但面、夫妻肺片、赖汤圆等很多特色餐饮;成都文化除了“杜甫草堂”,还有重要的蜀地文化、道教文化等;春熙路上除了现代商业气息的显现,还应该有很多民间艺人对民俗文化的展现;成都人休闲生活就更丰富了,仅仅靠提笼架鸟、茶馆品茗远远不能传达他们的休闲生活状态;3、文化表述脱节、声画关系不对位;如表现都江堰一段场景,旁白“成都是一个被水滋润了的地方,两千年的都江古堰流淌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如果不注意,还听不出这句话,但城市的历史不能仅靠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需要独特的画面与丰富的视觉效果来传递信息。4、男演员渲染过多。宣传短片作为寸金寸土的空间,语言要尽量精炼与浓缩,为了仅可能多地展示与主题思想相关的内容,与主题无关的细节就要尽量少。而片中男演员则从不同角度反复表现,这显得有些主次颠倒。二、关于《江苏》:《江苏》的前半部分剪辑处理得相当漂亮,但到后半部的经济发展部分,仍有“橱窗式”摆陈罗列之感,与前边诗词歌赋式的雅致画面有一定冲突。的确,企业产业经济发展必定少不了成绩与规模的展现,但仍然可以以一种诗意儒雅的形式呈现,比如短片后边对交通方面的宣传就很独到;短片最后出现的文字“江苏欢迎您”,王方老师做了恰当的描述:若以“全世界的水是相通的”代替,会将整体切入视点抬高,使该片前后呼应,主题更突出,人文思想体现得更充分,意境也将更深远。(四)、总结:虽然两部片子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总的说来,在现行的地方城市宣传片中已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视听形式,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宣传片可以说是关于一个地方或城市信息的浓缩,一部优秀的宣传片能够勾画出地方与城市的“魂”,让人触到它的“心”,“魂兮,城之韵所依。”也就是,观众看到宣传片这个“魂”,就能看到城市的韵味。感谢《成都》与《江苏》这两部片子,让我重拾那已渐渐褪色的思乡情结,并让我们感受到了江苏与成都的“魂”,那就是——感性的麻辣与理性的儒雅。
本文标题:宣传片《水韵江苏》、《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语言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6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