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二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篇中国古代建筑史农耕时代的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严格的尊卑等级,功能和类型稀少,人皆可匠,手工艺营造,薪火相传,陈陈相因,象征高于实用,地域差别显著。农耕社会上层的冗(rong)余财富支撑了古代建筑艺术的演进和辉煌的前工业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二、宫殿三、坛庙四、陵墓五、宗教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六、住宅七、园林八、构造、部件及装修九、其他中国世界遗产名单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二、建筑单体:单体建筑标准化三、建筑群体:院落式布局四、灵活安排空间布局五、有规划的城市六、山水式园林七、建筑装饰八、特有的建筑观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结构:框架---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体系1)抬梁式(椽-檩-梁-柱,室内空间大,多用于宫殿、庙宇)2穿斗式(椽-檩-柱,穿。柱头承檩。多用于民居,但也可制造大空间,如张飞庙2)穿斗式(椽-檩-柱,穿。柱头承檩。多用于民居,但也可制造大空间,如张飞庙)四川民居构架1.檩2.挂3.穿4.挑5.柱6.地脚枋7.连磉8.楼欠9.地欠10.楼板11.地板3)井干式(西南、东北,)怒族干栏式:现在专指底层架空的建筑,原意为“房子”。如壮语、侗语、水语、黎语通常为穿斗+架空,有时为井干+架空二、单体建筑:实行建筑单体程式化(一)平面布局:柱网-间-(概念、进深、开间),以间为单位构成建筑单体(二)立面三段式构图:台基、柱、屋顶重视台基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屋身灵活、可亭、可仓、可室、可厅大屋顶呈曲线或曲面(三)屋顶类型(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一)平面1柱网角柱檐柱:前后檐处除了角柱以外的柱子中柱:处于脊下的柱子金柱:其余的称金柱山柱童柱(瓜柱):没有落地的柱子角柱山中柱山金柱前檐柱后檐柱2、间”“间”有两个概念:•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间的名称:三开间九开间五开间七开间次间明间次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明间次一间次一间梢间梢间次二间次二间尽间尽间明间次间次间梢间梢间尽间尽间3、面阔与进深佛光寺面阔7间进深4间太和殿面阔11开间进深5开间(二)立面立面三段式。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一段北宋都料匠喻皓《木经》中的文字:“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三)屋顶1、正式屋顶和杂式屋顶正式屋顶杂式屋顶硬山顶悬山顶(不厦两头)歇山顶(九脊顶,厦两头)庑殿顶(四阿顶)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四垂脊,圆攒尖顶—无垂脊2卷棚屋顶1.卷棚硬山2.卷棚悬山3.卷棚歇山庑殿顶没法做卷棚3重檐屋顶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重檐攒尖4屋顶等级(就正式建筑而言)1.重檐庑殿2.重檐歇山3.单檐庑殿4.单檐歇山5.卷棚歇山6.悬山7.卷棚悬山8.硬山9.卷棚硬山5屋顶组合中国建筑特有的构件,高级建筑才可以使用构成:斗、拱、昂斗拱清式斗拱正面清式斗拱侧面总结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三、建筑群体: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中国建筑单体殿堂的形式并不太多,主要在屋顶形式上有区别,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五种基本形体。但由于采用了院落组合,以各单体的对比呼应,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群体空间形象。无论是住宅还是宫殿、宗教建筑或其他公共建筑,院落组合得到非常广泛而长期的使用和充分的发展,是中国传统建筑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群体布局方式的重大区别。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院落组合的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礼记》还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烘托尊贵地位的重要—中正无邪,礼之质也,使建筑不仅具有实际使用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具有表达思想意识的精神作用。《易经》还对建筑提出了大壮之美,在宫殿中体现就是巨大、宏丽、华美和威严。孔门儒家更多提倡一种“温柔敦厚”,也就是追求一种普遍和谐,每一部分都不应该过分突出,这一主张的确对中国艺术包括建筑艺术的总体风格产生了很多影响,甚至也是形成中国人趋于平和、宁静、含蓄、内向的心里气质的原因之一。(一)空间类型1)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2)合院式: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而成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1)廊院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单核多核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2)合院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而成2组织方式1)对称式故宫宫殿组群的布局方法:左祖右社(太庙、社稷坛)面山背水(金水河、景山)前朝后寝,外朝内廷(前三大殿,后三宫)。约在魏晋,朝、寝后又布置了御花园。御花园的设置,或断或续,一直到明清。布局中的尊卑等级:宫殿是中国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也最大的建筑,是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组成,鲜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社会政治秩序特别强调统治者权威的特色。其除了满足帝王的物质生活要求外,更主要的还要以其巍峨壮丽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和严谨整饬的空间格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帝王的权威。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三种艺术手法来达到:(1)、在建筑的“量”(体量和数量)上现出差别,即比起其他建筑来,宫殿建筑的体量最大,组成宫殿建筑群的单体建筑的数量最多;(2)、群体布局上强调所谓“中正无邪”即中轴对称的方式,宫殿里最尊贵的建筑总是放到中轴线上,较次要的放在两边,成为它的陪衬;(3)、把这种中轴对称布局扩大到全部都城,以进一步烘托宫殿的重要。所以中国的宫殿与都城的关系往往密不可分。2)不对称式退思园四、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五、有规划的城市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中正无邪”的建筑单体和群体布局,易于显出尊卑的差别与和谐的秩序,位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构图因素,具有尊严的效果。中国最早一部关于工艺的文献《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意即国都应是一座每面九里的方正城市,各面对称开三座城门,城中纵横各九条道路,每路之宽可容九辆马车并行,宫殿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置宗庙和社稷坛,宫北为市,朝和市的面积各为一百亩。六、山水式的园林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于欧洲古典园林管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七、建筑装饰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装饰的惰性或滞后性:构件失去了结构作用,他们所具有的装饰作用也不会因此而消失。龙的世界与狮子的王国神异的色彩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八、特有的建筑观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视建筑等同于舆服车马,不求永存。从来不把建筑作为一门学术。崇尚俭朴。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2.北魏洛阳城3.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二、宫殿: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外朝|治朝|内朝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三、坛庙: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圜丘祭天的坛。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四、陵墓:四出羡道。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战国时期)。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故称。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迁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统治管理。唐代陵墓:“因山为穴”(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地不同。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五、宗教建筑: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塔可有可无。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另附各种院。佛教四大名山:1.山西五台山(文书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3.安徽九华山(地藏);4.浙江普陀山(观音)。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矛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道教建筑的特点: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2.所奉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伊斯兰教礼
本文标题:第二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6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