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务会计学》《财务会计学》课程简介《财务会计学》是在《会计学基础》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最新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既有财务会计理论的阐述,又有财务会计实务的讲析,成为会计专门人才必修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的基础上,能灵活地根据企业的特点,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机关等报表使用人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信息。本课程以财务会计的逻辑关系为主线,将财务会计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第一章);第二部分是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第二章至第十二章)学习《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参考书目:1.厦门大学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2.上海财经大学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3.注册会计师考试用教材《会计〉》(1999年、2000年版);4.会计师资格考试用教材《会计实务》(1999年、2000版);5.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已颁布的10个具体会计准则;6.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的会计准则;7.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学》教案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一﹑本章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要求本章主要讲述财务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授课,要求同学们:1.明确财务会计的含义、职能作用以及在会计学科领域中的位置。2.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前提;3.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明确各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4.掌握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等式;5.明确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以及主要法规的基本内容。二、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1.我国财务会计的概念、职能及作用;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3.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构成。三、本章教学安排1.本章总体安排3个左右课时进行讲授,第一次课主要讲授《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心态、学习方法以及应看的参考书目等;余下课时讲授本章授课内容。2.上课过程中,请部分同学起来回忆和回答已学的会计基础知识,以了解同学们已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一来,一方面逐渐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另一方面以便安排后续教学,同时让同学们尽快适应本教师的授课方式。3.因本门课程往往是向会计本科二年级的同学讲授,所以在向同学们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最新会计前沿理论介绍,以激起同学们对科研的兴趣。4.及时安排同学们做本章课后作业,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讨论题。5.及时抽查部分同学的作业进行评阅,以了解同学门对本章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并对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班讲评,以加深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四、本章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第一节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一.财务会计的性质(一)财务会计与环境财务会计与环境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财务会计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其环境。1.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2.财务会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3.财务会计的环境因素(二)财务会计的定义会计界流行的对会计的定义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方面,其权威性的定义主要有:1.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的定义会计是确定、计量和传输经济信息的整体过程,以使信息使用者能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2.美国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定义会计是将有关财务性质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通行货币单位,加以记录、分类、汇总和表达,并将其结果予以分析和解决的一种艺术。可见,财务会计是通过其特有的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将企业中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编制成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以使其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二、财务会计的特征(一)提供通用财务报表(二)遵循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三)以固定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基础(四)核算对象是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五)定期编制财务报表三、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一)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基础,整个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的目标基础之上。(二)财务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判断。只有依据这些核算前提,会计人员才能确定会计核算的范围,确定会计核算内容,确定会计处理信息的程序和方法。(三)会计原则它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基础上确定的基本规范和规则。会计人员只有在遵循会计原则,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实现会计目标。(四)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在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的规范下,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第二节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一、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要求2.什么是会计主体3.会计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4.会计主体的作用(二)持续经营1.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要求2.持续经营假设的作用3.持续经营假设与企业破产清算(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假设的要求2.会计期间与会计年度3.会计分期的作用(四)货币计量1.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2.货币计量假设的作用3.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一、会计原则(一)体现总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客观性原则的基本内容:真实性、可靠性、可验证性2.可比性原则(1)可比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可比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关系3.一贯性原则(1)一贯性原则的要求(2)一贯性原则的作用(3)一贯性原则信息披露要求(二)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1.相关性原则(1)相关性原则的要求(2)相关性的判断标准2.及时性原则(1)及时性的基本含义(2)及时性的要求3.明晰性原则(三)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2.配比原则(1)配比原则的要求(2)配比原则的内容3.历史成本原则(1)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2)历史成本计价的理由(3)历史成本计价的局限性4.划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1)划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的要求(2)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内涵(3)混淆两类支出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四)体现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1.谨慎性原则(1)谨慎性原则的要求(2)谨慎性原则的运用2.重要性原则(1)重要性原则的要求(2)重要性的判断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一)资产负债表要素1.资产(1)资产的定义及特点(2)资产的分类2.负债(1)负债的定义及特点(2)负债的分类3.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性质(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二)利润表要素1.收入(1)收入的性质(2)收入的分类2.费用费用的性质。3.利润(1)利润的性质(2)利润的构成二、会计等式(一)静态会计要素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动态会计要素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三)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结合等式1.会计期初表现为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会计期间内表现为静态和动态结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会计期末,当期经营成果为投资人获取或承担,表现为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四节会计法规体系一、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架二、《会计法》(一)总则1.《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国2.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主体3.会计工作的管理机关4.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二)会计核算1.会计核算的对象及内容:2.明确了会计年度为日历年度3.会计核算的记账货币和编报货币(三)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四)会计监督1.各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会计监督的各种方式(五)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六)法律责任三、企业会计准则1.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2.我国会计准则的推行情况四、会计制度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构成内容。第二章货币资金一、本章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述货币资金的基本理论及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授课,要求同学们:1.明确现金的定义、使用范围和会计处理2.明确银行存款的结算种类及其银行存款的会计处理;3.明确其它货币资金的内容极其会计处理;4、明确外汇业务的处理方式。二、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1、现金的管理制度2、银行存款的结算方式3、其它货币资金的种类及核算4、汇兑损益的核算三、本章教学安排1、安排6学时2、讲授为主,适当提问3、加强练习,通过评讲发现问题四、本章教学具体内容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一节货币资金概述一、货币资金的概念二、货币资金的内容1、现金2、银行存款3、其他货币资金三、货币资金核算的任务第二节现金核算一、现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㈠现金的定义㈡现金的管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主要内容:1.实行库存现金的限额管理2.控制现金使用范围3.规范现金收支管理二、现金的核算1、序时核算(现金日记帐)2、分类核算(1)总分类核算(现金总帐)(2)明细分类核算(按币种)三、定额备用金制度及其核算1、定额备用金制度2、核算:(1)帐户设置:“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或”备用金“(2)核算模式:拨付备用金时:报销费用时:取消备用金时:四、现金清查和溢缺的帐务处理1、帐户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核算模式:发现溢缺时:处理时:注:无法支付得现金长款应作为“营业外收入”,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则作为“资本公积”。第三节银行存款核算一、银行存款帐户的管理1.开户规定:必须开一个帐户,只能开一个基本帐户2.存入支取银行存款的方式二、银行结算方式1.结算及其种类2.银行结算的原则和纪律3.银行支付结算方式注:哪些结算方式既可用于商品交易,又可用于劳务款项的结算?哪些结算方式既可用于同城(或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又可用于异地?三、银行存款的核算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㈠其他货币资金内容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1.核算帐户——“其他货币资金”2.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⑴其他货币资金的形成和补充⑵其他货币资金的支付⑶其他货币资金的转回特别是要注意存出投资款与短期投资的区别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原则:严格职责分工;实行交易分工;实施内部稽核;实施定期轮岗制度。第四节外汇业务核算一、外汇和外汇收支业务(一)、外汇概念及其分类(二)、外汇收支二、记帐本位币和汇率(一)、记帐本位币(二)、汇率三、汇兑损益的确认四、外币业务记帐方法(一)、逐日折算法:适用于外汇业务较少的企业采用(二)、月终调整法:适用于外汇业务较多的企业采用第三章应收款项一、本章教学目的1、明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定义和范围;2、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核算和坏账的核算方法;3、掌握应收票据的概念、分类、计价、贴现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4、掌握预付账款的核算;5、掌握其他应收款的核算。二、本章教学重点、难点1.应收账款的确认以及与其他应收款的区别2.坏账的两种核算方法3.应收票据(尤其是带息票据)的核算,重点是票据贴现的核算三、本章教学安排1.总体安排6个左右课时进行讲授2.适当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已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程度,一方面活跃教学气氛,增加同学们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以便调整本章教学安排;3.重、难点内容先讲基本理论,后举实例加以说明;4.及时安排同学做本章课后作业;5.及时抽查并评讲作业,特别是有关现金折扣的核算、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应收账款坏账的核算要通过评讲作业使同学理解透彻。四、本章具体教学内容第一节应收款项概述一、应收款项的概念及核算意义1、概念:企业在经营或非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可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提出索取要求的一种权利。2、核算意义:(1)、有利于分析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2)、有利于企业通过信用手段扩大产品销路;(3)、有利于及时收回被占用的资金。二、应收款项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1)应收帐款(2)、应收票据(3)、预付帐款(4)、其他应收款2、按是否与经营业务有关(1)经营性应收款项: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
本文标题:财务会计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8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