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数学领域课程特点与建构..
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特点与建构徐志国江苏常州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运动活动?•生活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开展的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保教并重综合发展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回归幼儿的经验:•幼儿园课程的经验取向:•幼儿在幼儿园所听、所看、所做及感受到的一切;•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历的事情:•幼儿在幼儿园充分表现自己的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各种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卷入其中的事件。•课程就是做事:·符合幼儿需要的事·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思维)·幼儿能感受到趣味的事•【不担心幼儿园不让孩子做事,而是担心让孩子做过多无意义的事情!】——良好的课程是幸福童年的保障•有质量的课程——儿童做有兴趣、有意义、合乎需要的事情;儿童能面临适度的挑战;儿童前后经验能形成联系;儿童在过程中能得到多方面的经验;儿童能投入、专注的活动,并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儿童能产生后续活动的冲动或意识;案例一:你能看懂吗?幼儿的话:我爸爸的速腾车开在马路上,前面有辆公交车,后面有辆自行车,后来,这辆自行车犯法了,警察把他锁在路边,不让他上高速!研究启示:童年的学习生活中,每个孩子画了多少幅作品?那些记载着孩子梦想和生活的作品,我们老师是怎么对待的?我们尝试解读过孩子,去了解过孩子吗?研究导向:幼儿的作品反映了幼儿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幼儿的手法技巧。教师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以及能力发展?我想这种作品分析、解读就是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的课程理念:课程回归幼儿经验,活动追随幼儿兴趣,课堂尊重幼儿差异,环境体现幼儿地位,师幼关系亲切和谐。基于幼教大课程观下来审视:——幼儿园数学领域课程的建构当前数学教育实践者的困惑•数学需要教吗?怎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教育需要整合到课程中吗?还是要保持独立的学科?•数学教育需要游戏化、生活化吗?如何游戏化、生活化?问题一:教,还是不教?*孩子要么是记不住,要么是记住了却不能理解和运用;*我认为孩子会了,但实际上他们学的知识不能迁移;*会的孩子好象不是我们教的,而不会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上面的几种感受传递了哪些信息?数学教育“感受”上面的感受至少传达了三种信息:1.我们对于“幼儿是怎样学习数学”这一问题知之甚少,幼儿学习数学似乎是一个自发的过程。2.对于“教师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能起什么作用?应该起什么作用以及怎样起作用?”也是认识不清甚至表示怀疑。3.对于数学对幼儿的影响只关注短期目标却忽视了长远发展目标。实践证明:•儿童的数学学习,既有赖于个人的经验和体验,也有赖于成人的帮助。•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儿童的操作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问题二:要不要学科教学?幼儿数学学习的途径:•1.环境•2.游戏•3.随机教育•4.项目•5.课程•6.有意教学三种学习经验–自然的学习经验;–非正规的学习经验;–正规的学习经验;从学习经验类型看各种教育途径环境游戏随机教育项目课程有意教学自然的学习经验非正规的学习经验正规的学习经验儿童—环境儿童—环境—成人成人—环境—儿童实践证明:•系统化的学科教学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支架和阶梯•主题教学中的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技能的应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学前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特点生活中学数学,操作中练思维数学经验在各年龄段形成与发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及任务学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幼儿数学领域发展性评价模式1.能对生活和周围世界有正确、客观地认识;2.能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3.能初步养成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1)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的初步发展(3)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4.能够积累大量的数学经验,为当下幸福生活服务,为未来发展服务(如幼小衔接)——我园培养目标中明晰“乐思善为”四大意义一、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学前阶段的数学启蒙教育而言,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激发儿童的好奇、好问、猜想和思考,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概括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应以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其数学领域学习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儿童的数学思维来自于动作,它是儿童主动建构的结构。所以适宜的环境和材料对于幼儿有效学习显的尤为重要。应当在充分认识环境与材料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积极地为儿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四、促进幼儿对粗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学前阶段,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基础的,浅显的、多侧面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概念的本身,而是引导有兴趣、能主动去探究,关注的是幼儿学习的动态过程。四项任务1.逻辑思维的发展有赖于动作;视角聚焦::说不清楚,习惯用动作演绎:喜欢边做边说事例:对于较为间接的,需要内化于头脑的问题,幼儿比较困难;如:问幼儿“爸爸的岁数比妈妈大,爷爷的岁数比爸爸大,他们三个人,谁的岁数最大”这类问题,他们将会感到非常困难。2.逻辑思维的发展有赖于具体事物;事例:教师指着5个红色雪花片,3个白色雪花片,问幼儿:是雪花片多还是红色雪花片多?幼儿的回答?……你接着告诉他们雪花片是指所有的雪花片,他们的反应判断?——整体与部分之间并没有形成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我园数学领域课程核心理念:生活中学数学,操作中练思维我们的理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生活中学数学,操作中练思维”课程理念的核心:1.数学来源于幼儿生活;2.数学课程要回归幼儿经验;3.数学操作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学习目标——经验回归生活学习内容——经验起源生活学习情境——场景紧贴生活学习材料——资源来源生活学习评价——“工具”运用生活生活中学数学1.操作中关注幼儿思维的过程:呈现个体思维的发展水平,可捕捉幼儿思维发展的差异资源。2.操作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幼儿思维品质:想问题有广度、深度、精准度和敏捷性、独特性;操作有思、有序,推进幼儿思维内化的进程。操作中练思维数学概念以及发展数学概念:•集合概念;•10以内初步数概念:(基数、序数、相邻数、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概念(应用题)•量的概念:包括对物体的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测量技能的发展两个方面。•时间和空间概念;•几何形体概念;1.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2.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3.学会“数学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4.能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交流。数学领域课程总目标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有参与和选择顺序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具有良好的好奇心、探究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培养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学习习惯;认知经验方面的目标:☆学习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宜的多元感性经验,逐步形成数学概念;☆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逻辑能力目标制定的依据:幼儿发展需要;学科的本有特质;社会发展背景;——数学不单是一种知识,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富有思想智慧。通过数学教育,可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经验的增长。围绕总目标制定学期分目标注意点:1.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2.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经验的系统性;3.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4.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数学课程组织与实施专门教育活动渗透教育活动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家园协作下的数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主题或其他领域的渗透游戏活动中的教育渗透环境创设“适宜”渗透……幼儿园数学课程的评价1、评价功能体现(1)促进每一位幼儿在数学领域“适宜”的发展(2)促进教师数学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3)促进数学领域课程本身的发展2、主要目的(1)了解课程的适宜性,为提高保教质量提供服务。(2)了解幼儿发展状况,为家园有效沟通提供服务。(3)了解教师专业水平,为提升队伍素养提供服务。数学课程评价的内容(一)幼儿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1.数学能力的发展:核心是思维力2.数学情感和态度:兴趣度、探究热情(二)幼儿数学课程发展状况的评价:1.课程目标的适宜性2.课程内容的多元性、价值性3.课程实施方法的有效性数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一)诊断性评价(预测评估)(二)形成性评价(现场生成)(三)总结性评价(案例)聚焦冲突1:《认识时钟》引发的思考:——时间的正确辨认、记录PS建立时钟、时间、自身活动的关系聚焦冲突2:《正方体》引发的思考:——面和体的认知关系两个教育阶段分别基于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对象?启发:我们是否在课程视野上可以再拓宽和延伸,从传统的学前三年,延伸到我们小学低年段?可不可以尝试让我们的学科课程也体现幼小衔接?在数学课程开发和组织实施中:先科学,再艺术;先规范,再灵活;先理解,再超越;先模仿,再创造;做个明白人: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敬请指导!博客:幼儿园里的“男”天QQ:108777429★
本文标题:数学领域课程特点与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0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