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华商 2012-2013(1)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1章 总论
《中级财务会计》(上)1-10章讲课:张敏课时:54学时上课时间:第1-18周第一章总论【案例】沈阳黎明服装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23日公开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1999年1月28日股票上市,股票代码:600167。公司主营业务:服装、服饰、毛纺品及原辅料开发设计、加工、制造、批发、仓储等。上市当年该公司为粉饰经营业绩,通过非法手段编造虚假财务数据,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27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于2001年被财政部驻辽宁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查出。提出几个问题:(1)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什么?(2)提供的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有哪些?该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数据会对使用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会计信息质量应具备哪些要求?(4)如何理解会计造假?会计造假的动机何在?(5)怎样理解会计名师潘序伦所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第一节财务会计的概念级特征※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前提)和会计基础※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一章总论※第二节财务会计的目标(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第一节财务会计的概念级特征(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图示——FASB2.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图示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要求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程序和方法2.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图示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要求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基本准则第二节、财务会计的目标1、财务会计的含义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主要依据,对企业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各方报告企业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向2、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为: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一、为谁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1、企业所有者2、企业债权人(企业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3、政府管理部门和政府税务机关4、企业的职工与工会5、企业的顾客二、为何提供信息?对于提供信息的原因有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论和决策有用观1、受托责任论:受托责任的产生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作为资源的受托方,承担了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前提条件是:有明确的受托方和委托方,如果委托方与受托方中有任何一方缺失或模糊,都将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2、决策有用观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往往出现单一的受托方对应众多分散甚至潜在的委托方,双方无法处于直接接触的位置上,使得委托受托关系变得复杂又模糊;因此,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显得日益重要。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之间虽看似针锋相对,但实际上并不矛盾,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三、怎样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各自解决什么问题?权责发生制(一)会计主体1、概念: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必须站在这个特定的会计主体上开展工作。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集团。提问:为什么要进行会计主体的假设?请举例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前提)和会计基础★解决会计主体前提的必要性——同一项经济业务对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应收账款(债权)应付账款(债务)业务内容A向B销售产品,货款暂未收到。A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破产。比如:资产的计价方法按照历史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A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停业清理持续经营前提的基本含义图示(三)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经营期人为的分为若干期间,目的是为了结算帐目、确定损益、编制报表,及时提供会计信息。123456789101112A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的基本含义图示会计分期1.1~31月度1~12年度1~6月半年度1~3月季度正是由于会计分期,才有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权责发生制: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作为确认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收付实现制:以款项是否收付,作为确认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依据。费用收入虽然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为3月份的收入。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本月并不受益(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计算为3月份的费用。3月4月5月6月销售产品一批,货款3000元暂未收到。分摊1600元分摊1600元分摊16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4、5、6月保险费4800元。销售产品一批,货款3000元暂未收到。用银行存款支付4、5、6月保险费4800元。根据某企业9月发生的下列经济业务确定本月收入、费用:①销售产品收到现款120元②销售产品120元,购买单位A交来现款50元,余款暂欠③收到购买单位A前欠货款120元④收到购买单位B预交货款120元⑤收到C单位交来9—12月份仓库租金120元⑥本月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100元⑦本月应交所得税100元,未交⑧本月交纳上月所欠办公电话费100元⑨本月财产保险费100元,已交50元,余款暂欠⑩支付管理部门10--12月份报纸订阅费100元收入①120+②50+③120+④120+⑤120=530(元)费用⑥100+⑧100+⑨50+⑩100=350(元)收入①120+②120+⑤120÷4=270(元)费用⑥100+⑦100+⑨100=300(元)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四)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应该以货币单位为主要计量单位。我国采用人民币为本位币。元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利润负债会计要素内容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前提的基本含义图示会计主体假设,是进行会计活动的空间条件持续经营假设,是进行会计活动的时间条件会计分期假设,也是进行会计工作时间条件货币计量假设,是揭示会计工作的计价标准四、怎样提供信息?提供信息的基本方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一)确认—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主要解决会计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如何提供这些信息的问题。只有对会计要素作出科学严格的定义,才能为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怎样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停虚假经济业务停会计报告虚假会计信息图1对可靠性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例:可靠性要求()A.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B.如实反映符合确认与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C.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二、相关性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作出评价和预测。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图2对相关性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三、可理解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经济业务会计凭证账簿(内设账户)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要求: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核算环节会计报告环节图3对清晰性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四、可比性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该互相可比。其中“相互可比”分为了两个层次含义:一是指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交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二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相同的交易所采用的会计指标相互之间可比。A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权益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权益图4对可比性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会计期间1月2月3月4月……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比较。A会计主体会计核算方法例: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直线法:各年折旧额相同▲加速法:各年折旧额不同【例题】下列事项中体现了可比性要求的是()。A.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确有需要改变的在财务报告中说明B.对赊销的商品,出于对方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没有确认收入C.对资产发生的减值的,相应计提减值准备D.对有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例题】可比性要求()。A.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C.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D.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五、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经济实质法律形式二者统一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经济业务★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的设备、材料等均属于其自身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经济实质),其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法律形式)也属于企业。因此,可按自有资产的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例题]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A.商品售后回购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D.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答案]AB六、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重要信息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图6对重要性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突出反映合并反映在会计报告环节的体现如企业利润的实现与分配等次要信息会计信息如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等七、谨慎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未来可能发生损失未来可能实现收入购买股票100000元,预计获股利20000元。!!!不可高估:更不能作为企业本月的收入入账4月5月6月未收货款30000元,预计损失150元。!!!不可低估: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计算为本月费用图7对谨慎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150元,企业按照规定可以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具体做法以后讲述)。[例题]某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开出,商品已发出,已在银行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状况恶化,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公司12月未确认收入,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A.实质重于形式B.谨慎性C.可靠性D.重要性八、及时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会计期间经济业务:4月购入A材料4件,买价1000元,支付运费80元╳3月4月5月╳图8对及时性原则含义的理解图示思考题:1、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什么呢?2、财务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怎样提供信息?怎样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案例二】会计信息的提供某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如下:1.将应于4月30日之前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推迟至5月5日。2.因企业的本年盈利状况不佳,将应当开始计提折旧的某项资产推迟至下年度计提。3.为改变企业业绩,将原来采用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由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4.为简化核算,将企业的包装物在领用时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5.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延期付款方式购买的资产按未来应付款额入账。6.为体现会计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与水平,采用外人并不熟悉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不用的)7.企业的一
本文标题:华商 2012-2013(1) 中级财务会计(上)第1章 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3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