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医骨伤科学•上篇总论•第一章发展简史•第二章病因病理•第三章辨证诊断一般局部、四诊合参、伤科各部检查法、骨关节X诊断•第四章伤科基本手法正骨手法、脱位复位手法、伤科推拿手法(穴位)•第五章针灸疗法•第六章固定•第七章药物疗法•下篇各论•第一章骨折慨论•第二章上肢骨折•第三章下肢骨折•第四章脊柱骨折•第一章发展简史•一、中医骨伤科学的慨念•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组织伤病的科学(防治人体损伤的学科)。•二、结合体育系卫生方向(体卫)的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情况:•1、熟练掌握运用中医骨伤科的知识,对中、小学校学生的运动创伤有能熟练处理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2、掌握上篇及下篇的慨论(治则)及重要的各论。•3、掌握、了解各论的知识小点。•三、本学科的知识涉及面广,难点所在,力求学生有全新的学习兴趣。•1、中医方面:《医古文》、《内经》、《中医学基础》、《温病学》、《中医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推拿学》、《针灸学》。•2、西医方面:《基础化学》、《组织学》、《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化学》、《胜利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X线诊断学》、《生物力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统计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动物手术》等。•3、中医骨伤科方面:骨伤、筋伤、骨病、骨科手术、手法是特色。总之,难度较大,因此:•A、补充实用方剂D、补充治疗细则•B、补充伤科推拿E、补充相关针灸学、穴位•C、补充其它运动创伤上篇总论四、中医骨伤科学发展慨况1、骨伤科的起源2、骨伤科雏形在公元前1066年—公元220年,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代。西周时期出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等朴素的唯物辨证法思想,《素问·痿论》有脉痿、筋痿、骨痿等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辨证施活。汉代名医华佗,医技高超,通方剂,精针灸、长外科,发明“麻沸散”施行“刮骨疗毒”和剖腹等手术。3、骨伤科的形成和发展(公元220年—1368年),魏、晋、隋、唐、五代及宋辽金元时期,晋代葛洪在《肘后方》实为《肘治救卒方》,提出了骨伤四大证:骨折、脱位、筋伤、内伤,首创骨折新疗法:手术整复、夹板固定,发明了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整复法。唐代道人于公元840年著有我国首册骨伤科专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书中提出了骨折的四大活则,整复骨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4、骨伤科兴盛明清时代(公元1368年—1840年—1911年)中国古代骨伤科进入全盛时期。5、骨伤科创新中西医结合先进西医诊疗技术、电子显微镜、活检、X、CT、核磁共振专科学校各类造影技术、关节镜、自体移植、异体移植、抗菌、输血、内固定专科研究机关1953年成立上海伤科研究院、洛阳正骨学院、成都体院骨伤科、1960创建骨伤科专业专科技术人员专科医院河南平乐郭氏正骨术、上海、北京、天津、武汉、江苏、广东专科书籍我国目前骨伤科界存在中医骨伤科、西医创伤骨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三大学派。新科研方向:断肢再植、显微外科手术引进、骨髓、神经损伤、关节软骨病、老年退行性关节炎、软组织劳损、末端病、老年人的股骨软骨折、植血管。•五、统计资料所示(天津骨研所)伤科情况•1、特点:•①骨折的发生具有由肢体远端到近端,由上肢到下肢再到躯干,由高向低排列的规律,这与解剖部位的活动频率密切相关。•②脱位:肩关节、肘关节、下尺桡关节是高发部位,占全部脱位的57.87%。•③各部骨折的性别、年龄分布:•骨折:95.7%脱位:3.48%韧带损伤:0.813%男性:68.6%女性:31.4%•上肢骨折:55.8%下肢骨折:36.1%躯干骨折:8.1%•年龄分布:最高24.93%为20——30岁组。最低为80——90岁组,0.6%。•骨折发生率依次为:指骨折13.82%,Colles骨折6.57%,尺桡骨双骨折5.41%,肱骨髁5.24%,桡骨4.23%,胫腓骨干双骨折3.48%,锁骨3.96%,掌骨3.12%,跟趾2.98%,股骨粗隆间2.53%,股骨颈2.49%,骸骨2.26%,外踝2.21%,股骨干2.13%,胫骨2.11%,肱骨干1.97%,肋骨1.01%,跟骨1.80%,腰椎(压折)1.57%,肱骨外科颈1.57%,距骨1.39%,骨盆1.38%,内踝1.28%,双踝1.08%,腕舟骨1.08%,尺骨1.03%。•第二章病因病理•第一节病因•病因指创伤发生的原因。伤病同其它疾病一样,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伤病的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机体本身的特性)和外因(损害机体的外界因素),它们是引起伤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内因:“正气”是指机体各脏腑组织的身理机能、防御能力和精神因素;•外因:“外损”泛指导致伤患发生的各种外在因素,包括外力作用,六淫邪气、饮食饥饱、虎狼毒虫、疲极精力、金疤踒折等。在伤科疾病中,外因在疾病发生上起主导作用。•一、外因•(一)外来暴力•凡跌仆闪挫、坠堕撞击、负重挤压、扭捩牵拉、金创火器、过度活动等原因引起的伤病,都与外力作用有关,造成损伤的外力,一般可分为四类:•“损伤”: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早策划能够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生理功能的斋乱。•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外力接触的部位,包括撞击、挤压、坠堕和金创火器等(能量传递?),轻者皮肉受伤,重者筋骨脏腑受损。如引起软组织挫伤、摩擦力损伤、擦伤等。•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这离万里接触的部位。多见传达、扭转杠杆等外力或复合外力形成体现。是暴力作用于机体的某一部,力量通过机体的传导,引起另一部的损伤。•3、肌肉猛烈收缩亦可造成损伤,其多发生在肌肉起止点肌腱的附着部,如跌仆是股四头肌强烈收缩所致的股骨骨折。•4、慢性劳损:是长期积累外力所致。•(二)、强力任重•可引起胸部屏伤、闪腰、椎弓根骨折等。伤气、伤血•(三)邪毒感染•细菌、损伤积瘀及六气(六饮),风寒暑、湿燥火。瘀血:及时冷敷加压包扎。•(四)、七情内伤•因病致郁:喜、怒、忧、思、悲、恐、惊。•二、内因:内因是指人体产生伤病的内在因素。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外力伤害所致,但伤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职业性质、兵力因素及先天性疾患有关。•第二节病理•慨念:人体伤病发生后,局部和全身的病理变化和机理•人体是由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损伤可分为:外损:皮肉筋骨。内伤:气血、经络、脏腑、津液。•关系:皮肉、筋骨气血气滞血瘀•外损内伤: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津液亏损、脏腑不和•一、气血与损伤的关系:•气与血的慨念:“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损伤后,内、外出血血液的丧失瘀血,如股骨骨折失血可达800ml以上。•(一)血瘀气滞•内、外出血瘀血气滞,特别是闭合性骨折行气活血法(疏肝)•(二)、亡血耗血•失血量,大出血,气机损害严重,出现亡血气脱。(失血量达1/3休克)补气补血药(输血、服中药)•二、津液代谢与损伤的关系:•津液为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与气血在生理上及病理上亦相互影响。损伤后(严重),可引起少、汗少、尿少、口渴、烦躁、唇干、皮肤干燥等失水及神志症状,严重者则摁扣出现高热、虚脱。•三、脏腑与损伤的关系:•(一)心•“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志•(二)肺•“主气,司呼吸,朝血脉,生治节”•(三)脾•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损伤后注意调理脾胃,有助于损伤的恢复。•(四)肝•主筋。伤后肝气失畅,气机郁滞而血行受阻,致胁肋胀痛,易怒、咯血、吐血、头晕不支,甚动风抽搐等。•柴胡疏肝散•(五)肾•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损伤后注意补肾续骨。•(六)腑•损伤后,便秘于结。番泻叶冲服•大黄(生军)•四、经络与损伤的关系:•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具有联络全身、通行、濡养组织、调节人体各部分功能的作用。因此,一切损伤都可损及经络,经络的病变主要有两个方面:•1、脏腑闪病可累及经络,经络伤病又可内传脏腑,造成经络脏腑俱病。•2、经络由于损伤而运行阻滞,可影响所联络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症候。在治疗中,必须重视经络这一重要环节,才能提高临床疗法。•经络运行时辰与大穴的关系五、筋骨与损伤的关系筋指软伤。伤筋伤筋能动骨伤骨伤骨必损筋在骨折治疗中,应筋骨并重。六、皮肉与损伤的关系皮肉是人体的外壁,内充卫气,伤患如破其皮肉,人体卫外机能受到破坏,外邪易侵入而发生感染气血瘀滞,瘀热成毒(脓肿)皮肉失养,致肢体痿弱或功能障碍第三章辨证诊断人体受损伤后,由于气血、营卫、皮肉、筋骨、经络、脏腑以及津液的病理变化,必然出现一系列的症候,对于诊断伤患以及了解其发展过程,随后等有终要价值。一、全身情况轻微损伤一般无全身症状。①较重损伤往往伴有神疲纳呆、夜寐不安、便秘、形体消瘦。②如积瘀化热,常有口渴、口苦、便秘、尿赤、烦躁不安等表现;③如严重损伤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小腿肌间隔综合症、脂肪栓塞等则可出现面色苍白、肢体厥冷、冷汗淋漓、口渴、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微细或消失、烦躁、神志淡漠等休克现象。二、局部症候(一)一般症状1、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挤压痛、活动痛等疼痛性休克。2、肿胀青紫:离经之血,严重者可出现张力性水泡(处理?)肌间隔综合症(切开减压)3、功能障碍:伤在手臂则活动受限,伤在下肢则步幅无力,伤在腰背则躺仰阻抑,伤在关节则屈伸(关节功能而定)不利。与功能丧失在程度上的区别(二)特殊症候1、筋骨损伤的特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情况(4)关节盂空虚(5)弹性固定2、脏腑损伤的特征:如颅底骨折可出现眼周迟发性瘀斑、鼻孔、耳道等出血或脑脊液外漏;硬膜处血肿(颅内出血)常有中间清醒期。三、辨证方法(一)骨伤科“四诊”:望、闻、问、切。(一)望诊1、望神色:“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察神色的变化可知道病人的衰旺盛方,也能看出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2、望形态:“形”指机体外形,应注意是否正常,有无畸形。“态”指病人的姿势、姿态、步态等。3、望舌苔(舌质、舌苔)伤科方面,主要察舌质。4、望伤部: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青紫、瘀斑、红肿,两侧肢体是否对称。有无成角、弯曲、旋转、缩短、变长、增粗、萎缩,两侧肢体的关节活动度是否有差别,有无过伸、过屈、内翻、外翻等畸形,对开放性损伤,应注意创面的大小、深浅、污染程度,创缘是否整齐及出血多少情况。(二)闻诊:听色怀念光阴和嗅气味1、听关节的响声:活动正常的关节,有时能听见柔和的响声。关节内或其周围有伤病时,常可听到异常响声,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鼠,有病理性响声。在脱臼的关节复位时,可闻及“咯嗒”声,表示关节已经复位。2、听骨擦音:骨折端相互摩擦所发生的音响,是诊断骨折的有力依据,检查时不能有意摇动骨折端去寻求骨擦音,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加重损伤。手捏断端之感受手下感觉3、听骨传导音:用听诊器检查骨传导音,可以帮助诊断。4、听肌腱及腱鞘摩擦音:肌腱活动时,若出现粗糙的摩擦音或摩擦感,则为该肌腱腱鞘炎,肌腱腱围炎等。5、听捻发音:且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脏,形成气胸,空气渗入皮下组织,星辰皮下气肿,按之有捻发音6、闻全身间声息:如发音低弱者为气血不足,如气粗,语言声低,出言迟懒者,多为胸部有重伤;起微,语言声低,心烦意乱者,多为亡血重症或重伤气脱之症;关部损伤,烦躁惊叫者,多为颅内血肿。7、闻气味:绿脓杆菌(厌氧菌),臭皮蛋味(三)问诊:在骨伤科的诊断中尤为重要,除作诊断学的一般问诊外,还必须重点询问骨折局部。(一)问全身1、问伤势:问受伤过程曾经有无昏迷、昏迷长短,醒后是否再昏迷,有无恶心、呕吐、咯血等。2、问寒热:畏寒者为气虚,气血不足,阳气不足,损伤初期发热,多属血瘀化热;孙撒谎能够中期发热,为有邪毒感染。3、问汗:自汗者为气虚,常见于损伤初期或术后,盗汗者多为阴虚内热,见于肺TB、骨TB等。4、问食欲:口苦者为肝胆有湿热;口淡者为脾虚失适,口腻者多属湿阻中焦,口中有酸腐味者为食滞不化。5、问二便:伤后便秘或大便燥结,为学瘀内热,生军、番泻叶或润肠通便的中药或
本文标题:中医骨伤科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3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