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公共经济学1-10章考核内容
1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一、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稀缺性”和“效率”1.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2.稀缺性—资源总体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具有有限、稀缺的特性。3.效率—一项经济活动如果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无法在不损及其他任何人生存状况的前提之下再提高或增加任何人的福利水平,这就是效率。4.选择—由于现实世界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必须做出判断和决策。5.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关于“稀缺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二、公共经济学:1.公共经济学—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用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公共部门—政府及其附属机构。3.公共经济学的四个问题是:①生产什么?—用多少社会资源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②如何生产?—这些产品是由公关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③为谁生产?—公共产品的受益群体是谁?④如何做出决策?—公关部门的决策是集体决策,如何决断?4.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的四个阶段:①了解公共部门从事什么活动,这些活动又是如何组织的。②分析并预测这些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③评估可选的政策。④解释政治程序。三、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分析方法。“是怎样?”2.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经济学中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的一个分支。3.实证性的表述—(见P4的表述)四、规范研究方法1.规范方法—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政策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应该怎2样?”2.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致力于对实证经济学的应用,其目的是就实际问题,包括公共政策问题而提出建议。3.规范性的表述—(见P4的表述)五、公共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公共经济学的进步与发展要归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者的相辅相成、系统应用。2.政府行为与政策分析的不完全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存在某些困难,对政府行为的分析与政府政策的研究不可能是完全的。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经济学家无法把握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经济学家们无法描述政府行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第二,由于经济学家们对经济行为的机制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使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致采用同样研究方法的人完全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分析结果;第三,由于经济学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于一项政策的优劣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这种情况在规范性研究中尤为明显。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①研究者首先要能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②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从收支的角度来看,政府活动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预算、支出与税收;③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这种评估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的行为目标是否合理?采用的政策手段是否正确?其结果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六、前公共经济学阶段1.传统财政学—传统财政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2.威廉配第对国家经费的划分—将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①军费;②官员俸禄与司法费用;③宗教事务经费;④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⑤孤儿抚养费及无业人员生活救济费;⑥修桥铺路费及其他公共福利费用。33.亚当斯密对财政问题的关注—斯密指出政府的职能,还分析了政府的收入来源、征税原则,以及通过发行公债来筹措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斯密的《国富论》使财政学理论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4.公共经济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关系—公共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扩充与发展。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除包括传统财政学的研究范围,还包括一是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二是关于政府的选择和决策。七、公共经济学阶段1.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一门科学。2.公共利益模式—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政府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政府会理所当然地推行慈善性政策。3.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公共利益模型”的质疑—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人无论在公共领域内还是公共领域外都是自利的,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被视为自利群体之间的一种交易结果。4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一、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种方式1.习惯机制—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它成为人们处理社会经济问题、配置资源的一种方法和制度约束。★习惯机制优缺点:这一机制能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秩序及其延续,但是也窒息了社会的创新2.命令机制—政府(或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和决策权力,做出与生产和分配相关的所有重大决策。★命令机制优缺点:在社会动荡或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是有效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在长期经济发展期,它将导致经济活动服从于上层的偏好与利益,社会福利遭到损害等后果。3.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4.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越性:①国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极大地刺激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热情。②以交换和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分工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③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为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了必要、恰当的信息。④市场经济的信息的完全性和充分应用是高效率地配置资源的两个必要条件。⑤竞争机制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力量。二、自由市场经济1.自由价格体系的两个基本功能:①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以实现物尽其用;②把商品及服务分配给消费者。2.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强调的三个特点:①自由放任;②面向消费者;③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最佳使用。53.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那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众人最终将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4.“无形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完全竞争是“无形之手”的前提条件。5.“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无形之手”能促进公平,但是忽视“公平”。在现实中人们的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智力、财富的初始禀赋、社会地位、健康状况,性别,乃至运气等。6.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①制度框架: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契约的合法性、生产规模小,没有工会;政府市场作用小。②运行机理:价格机制。③适用范围:小规模经济生产时代。三、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规范性的,即应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2.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根据其定义,如果一种变动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福利增加,而不使任何一个成员福利下降,这种变动就是有效率的;一个有效率的经济是不存在上述变动的经济,或是满足上述条件的变动都已经发生了的经济。3.帕累托改进(paretoimprovement):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4.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没有外部性、信息完全相等条件之下,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可以引致帕累托最优状态。5.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给定适当的初始再分配,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性市场机制来实现。四、市场失灵的表现61.市场失灵—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低效率时,即发生了市场失灵。2.市场成功—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描述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状况。3.市场影响力—企业对所在行业价格与市场决策的控制程度。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拥有高度的市场影响力,它成为价格的制定者;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则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4.外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或他捞到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5.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企业规模扩大到必然结果,而企业规模的巨大化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技术进步;二是市场扩大;三是企业为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而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合并。6.市场失灵的原因:(1)与时间无关的因素:①缺乏充分就业;②垄断成分;③外部性;④公共产品;⑤社会公平(2)与时间有关的因素:①与不确定有关的问题;②蛛网和其他收敛困难;③市场均衡的时间。7.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①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②“外部性”问题;③市场垄断;④失业问题;⑤公共产品问题(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⑥消费者无知;⑦市场调节成本问题;⑧国际收支平衡。8.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从以上市场失灵的8个表现来论述)五、混合经济71.混合经济—是指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2.混合经济的类型:★资本主义特征与社会主义特征的并存★市场因素与计划因素的混合★国家借助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组建的公共部门而进行的市场管理3.混合经济的特征①社会经济活动不仅满足个人的经济目标,而且必须满足某些公共目标。②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而且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决策。③处理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介于自由放任与政府管制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方法”。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政治上的自由而得到补偿。4.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六、混合经济的不同模式1.秩序导向——政府更注重经济竞争的方式与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定。2.发展导向——政府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目标为自己的首要任务。3.各国混合经济差异的原因:①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②各国社会与政治的结构;③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4.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混合经济体制:①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需求管理型;②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③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型;④以法国为代表的强调供求管理的指示性计划型;8⑤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发展导向型。七、公共部门的扩张1.在自由竞争时期政府承担的两类公共产品是:①社会的基础设施;②社会秩序和法律。2.公共部门扩张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一是减少可供私人部门使用的经济资源;二是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3.公共部门规模扩张的原因:随着混合经济体制的发展,公共与准公共物品需求量增加,公共产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增长。4.公共部门的规模扩张:政府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政府机构中就业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从而使政府机构膨胀与基本预算规模的增加,使得私人企业承担更重的税收负担。八、政府是什么?1.强制性—政府作为社会中最强大的一个组织,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于其接收者而言具有强制性。2.义务性—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行为要向选民负责。3.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区别是:①政府部门具有强制性;而非政府部门的行为不具有强制性。②政府部门的行为主要向选民负责;非政府部门的行为主要对投资者复杂。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①在行政级别上的区别;②在管辖范围和权限上的区别;③在担当的职能上,中央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国防、外交、造币、调节区域间或国家间的商业活动等。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教育、福利、地方治安、消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性的服务。5.政府面临的解决问题:①生产什么?—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的均衡问题。②如何生产?—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组织还是由私人企业来生产?生产效率的问9题。③为谁生产?—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九、政府的经济职能1.有益物品—社会愿意鼓励提供的物品。2.无益物品—对社会没有益处,甚至有害的物品。3.政府职能:①政府的配置职能—政府对经济运行中资源的配置进行干预。②政府的分配职能—政府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以减少不公平的现象。③政府的稳定职能—政府保证经济运行尽可能地处于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的良好态势之下。④政府执行国际经济政策的职能—政府致力于减少贸易壁垒;执行国际援助计划;协调宏观经济政策;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学1-10章考核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7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