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的背景:国内:国外:2.目的:3.特点:⑴原因: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缓慢而又谨慎.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改革的酝酿1.改革的背景:2.目的:3.特点:⑴原因:⑵表现:借助舆论减轻压力;改革机构由秘密→公开;成立委员会。4.结果:通过改革法案农业地区:工商业较发达地区:草原地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缓慢而又谨慎.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3、关于交付赎金的手续:2、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必须负担的义务: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政治、经济、组织)4、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组织管理: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不能随意离开赎地。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一)、法令签署: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历史上把这些法令统称为“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二)、内容:3.进步与局限进步性:1、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2、作用: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3、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解放”法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掠夺性: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的地价,“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阅读与思考:材料一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者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民的希望,他给予人民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日呢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民.”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象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意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任务对待改革法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答案提示:问题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肯定问题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地价。1、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2、列宁说1861年改革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3、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4、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
本文标题: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8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