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ABCD)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近几年“黑砖窑事件”、“毒奶粉事件”、“煤矿倒塌事件”等屡见新闻媒体报道,震惊了全国,中央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你认为应该采用下列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来处理?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下列有关该书表述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贾思勰B.反对农业生产靠天吃饭C.强调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D.总结了明代的农业生产技术3.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电子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两汉B.唐朝C.北宋D.明朝4.“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右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无奈,这幅字的作者是A.郑玄B.郑板桥C.燕肃D.刘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5.“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和“马可·波罗来华”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A.弘扬佛法B.民族融合C.中外交往D.开发南洋6.“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清咸丰、光绪年间潍坊某工艺品生产达到鼎盛荣局面。这种工艺品是A.潍坊风筝B.杨家埠木版年画C.昌邑丝绸D.潍坊嵌银漆器7.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8.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A.中华民国成立B.C.蒋家王朝的灭亡D.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9.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三大改造的完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10.右图是2010年寿光蔬菜博览会上的巨型南瓜。参观者在惊叹的同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个人,他就是“中国蔬菜大棚之父”——A.王乐义B.沈文欣C.巩志昌D.马保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11.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他提出了A.民族区域自治B.一国两制的构想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的方针12.潍坊是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蜚声海外。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建立“风筝节”的决议,每年的“风筝节”是A.4月1日B.4月20日C.5月8日D.8月15日13.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上,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据此可知“红十字”标记起源于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4.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右图)的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下列哪一事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A.启蒙运动B.文艺复兴C.宪章运动D.工业革命15.现在世界上日本、泰国、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你知道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这一政治体制的国家与下列哪一文献有密切的联系?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1787年宪法16.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战争都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B.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都是战胜国。C.两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走向联合,最终打败了人类的共同敌人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17.“1985年,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进行该改革的领导人是A.戈尔巴乔夫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叶利钦18.大家一定熟悉这个小企鹅(见右下图),它是QQ标志。据统计,QQ聊天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万,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A.电话的广泛使用B.无线电报试拍成功C.电子计算机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运用19.下列图片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变化形势是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北约标志欧盟标志伊拉克战争的图片A.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的主题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0.右表主要说明了A.亚洲国家科技水平高B.美国工业生产水平下降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芭比娃娃生产情况简表原料来源中东国家半成品加工中国台湾地区假发制造日本组装地点马来西亚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201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二)历史试题2010年5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四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4分,共60分。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二:中国一贯奉行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政策,2009年北京举办了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展,充分体现了新西藏50年的巨变,第十一世班禅参观了这一展览。在今年的政协会上,第十一世班禅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材料三:自1959年叛逃国外,达赖一直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近年以来更是到处串访,捞取政治资本,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初会见达赖,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尽管如此中央政府一直表示,只要达赖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随时欢迎他回来。(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是什么态度?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密切汉藏关系的?(4分)(2)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是什么朝代建立的?(2分)这个朝代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还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2分)(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藏以什么方式获得解放?(2分)从材料二中判断西藏民主改革发生在哪一年?(1分)(4)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4分)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22.(16分)2009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下四幅图片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是中共一大会址图2是遵义会议会址图3是开国大典图4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如果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你应该选择哪一幅图?(2分)(2)图2召开的会议有什么重大意义?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选择了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4分)(3)图3开国大典前召开的是什么重要会议?会议制定了什么重要文献?(4分)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4)图4的会议后,中国形成了什么局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探索到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什么道路?(4分)(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历史说明了什么?(2分)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两则材料皆出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抓住机遇“弃旧图新”的重大改革是什么?(2分)二战后,这个岛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原因有哪些?(4分)(2)探索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的发展之路,请参考示例,完成相关填空(对应写出史实一例)。(6分)①争取民族解放:。②维护国家统一:。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示例:③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④推行霸权主义:。(3)这两个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3分)24.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材料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火车汽车飞机手机和电脑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年份1870年1900年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占世界工业产量的比重32%10%13%23%18%7%16%31%占领殖民地面积位次12341234——戴维·赫尔德《全球化与反全球化》(1)世界近代史上,什么事件使各地区各民族逐渐联系起来,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2分)(2)据材料一指出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原因。(3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给国际局势带来什么重要影响?(2分)历史试题第9页(共8页)(4)请你列举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2分)(5)面对“经济全球化”这种趋势,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积极应对?(3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10年5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2.D3.C4.B5.C6.B7.B8.B9.C10.A11.B12.A13.C14.B15.A16.D17.A18.C19.D20.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4分,共60分。21.(15分)答案要点:(1)民族平等,一视同仁(2分);文成公主入藏(2分)(2)清朝(2分);设驻藏大臣(2分)(3)和平解放(2分);1959年(1分)(4)和平友好(2分);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2分)(此题言之有理即可)。22.(16分)答案要点:(1)图1(2分)(2)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3)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或一届政协会议)(2分);《共同纲领》(2分)历史试题第10页(共8页)(4)改革开放(2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5)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2分)23.(15分)答案要点:(1)日本明治维新(2分);美国的扶持;战后民主化改造;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答出两点即给4分)。(2)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冷战政策(或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每空2分,共6分)(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勇于创新;学习先进;立足国情,制定适当的政策(任答2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分)24.(14分)答案要点:(1)新航路开辟(2分)(2)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或新的交通、通讯工具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3分)(3)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2001年上海召开APEC会议、2010年上海举行世博会。如答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5)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措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3分)[评分说明]非选择题的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均可酌情赋分。每小
本文标题:九年级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9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