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取之不禁,用之不竭。•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国君做到“,”,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重物在路上行走了。•3、庄子的《逍遥游》中“,”两句,以自然界中生物的事例来具体阐释“小年”一词。•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诧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5、《诗经氓》里的“,”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没有哪一天不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6、《论语》中,表示应以德才兼备的人为榜样,并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的两句是:“,”•7、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两句,运用典型的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君做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重物在路上行走了。•3、庄子的《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两句,以自然界中生物的事例来具体阐释“小年”一词。•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诧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诗经氓》里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没有哪一天不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6、《论语》中,表示应以德才兼备的人为榜样,并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的两句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两句,运用典型的动作描写,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深邃的人生感悟逍遥游(节选)•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1)《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2)去以六月息者也止息,停下来休息(3)绝云气,负青天超越(4)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5)置杯焉则胶搁浅(6)而后乃今培风凭借(7)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堵塞;图谋,打算(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碰(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到(10)适千里者腹犹果然到;饱腹的样子(11)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1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凭借;闻名(1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比(14)彼且奚适也将要(15)彼且恶乎待哉何,什么(16)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急迫的样子1.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春日野外林泽间的雾气。2.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4.列坐其次古义:曲水旁边•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普通人,平常人。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2.不过数仞而下名词作动词降落3.水击三千里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4.时则不至名词作状语有时5.此亦飞之至也动词作名词最高限度•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名词,标志)③《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动词,命名③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动词,说出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形容词,出名穷: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②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③穷则独善其身(形容词,不得志)而•(1)怒而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决起而飞•(4)而控于地而已矣•(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连词,就)(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其翼若垂天之云•(3)鹏之徙于南冥也•(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而莫之天阏者•(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之二虫又何知•(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它)(动词,到,往)(代词,这些)(代词,他,指彭祖)(代词,他,指宋荣子)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奚以知九万里而南为宾语前置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申之以孝悌之义。④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于(从)蓝]取之、[于(比)蓝]青[乎(对)己]参省[以(用)孝悌之义]申之[以(把)事]具告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其中尤以由“以”“于”构成的介词结构居多。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②遂与秦王会渑池。③得璧,传之美人。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于(在)河北]作战、[于(在)河南]作战[于(在)渑池]会见[于(给)]美人[于(给)]秦王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得复见将军于此。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5)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洼处,那么小草也可以作它的船;放只杯子在上面就会搁浅,这是水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采分点:“覆”“焉”“胶”)•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我迅速飞起来,碰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可能还飞不到那么高,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采分点:“决”“抢”“控”“奚”“之”)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所以那些智慧能胜任一官之任,行为能适合一乡之人的心愿,品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心意,能力能取得一国的信任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像这小鸟一样。(采分点:“知”“效”“比”“合”“而”)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整个社会上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更加受到鼓励;整个社会上的人都责难他,他并不因此就更加懊丧,确定于自我与外物的分别,辨别荣耀与耻辱的界限,这就罢了。(采分点:“誉”“劝”“加”“沮”“境”)【双击巩固】•1.D(的/主谓间/前“之”为的,后“之”代“杯水”/动词,到)•2.C(代词,代“鲲之大”或者“鹏之背”/代词,代风/连词,“是……还是”/代词,代大鹏)•3.D(A“知”“辩”B“又”“反”C“知”)【拓展训练】•1.B(“秀”解释为“秀美”。)•2.D(A项,副词,于是,就;介词,趁着。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都是副词,竟。)•3.C(②是说薜萝,③是说嘉树,⑤是说章三益。)•4.B(“弹琴、下棋、喝酒”都是在环中亭。)•5.(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关键点:“尝”“树”“帅”“之”“盖”“植”“自见”。)•(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关键点:“其”“凌”“是故”“若斯”。)一、课外迁移:盖1、胜过,压倒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2、表肯定判断,原来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译文: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3、表推测性判断,大概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译文: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4、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何不,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译文: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盖通盍,相当于“何不”,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忌不自信。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信自未有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宾语“自”“之”“余”“余”都是代词。•3、这些宾语都前置。不自信未之有不余欺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规律发现一•注意如下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寂寥而莫我知也。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C继续发现规律二•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1、孔子云:“何陋之有?”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规律二•“唯(惟)……是……”格式•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格式。惟:只,只是。“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1、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2、唯利是图。3、唯才是举。•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规律二A、微斯人,吾谁与归?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其间旦暮闻何物?规律发现三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D规律发现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规律三•疑问代词有“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2、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优秀作文题目•且行且修行•活在当下,静心修行•人生处处可修行•“慢”修行•沉下心,慢慢修行•开启“慢修行”模式•何妨吟啸且徐行•“红笺小字,写尽平生意”的带着幽幽墨香的书信已被虚无的email取代,有了鼠标轻点的方便快捷,却失去了等信与看信时的无限韵味;•清闲散步的乐趣也被飞驰的车轮碾在身后,古代商船要航行数日才能到达另一个国家,现代人出行有汽车、飞机可乘,出国也只是几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事。如此一来,方便是方便了,但不知那些坐在机舱中的人,是否能领略到“星垂平野阔”的古典意境。••外国哲人曾说,情感是人生最大的归宿,只有在温情中才能感到生命的存在。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的人都匆忙地只能通过电视、网络进行速配式的恋爱,那么我想你一定会怀念青梅竹马的年代的,因为只有慢品生活,你才能尝到其中的真味。没有大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大师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让我们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在天做大鹏,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强坦荡,又似隐士般自在逍遥。如此,日子就能演绎成一门生活化的艺术,一路前行的风景,更是值得期待。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33篇。《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形而上的本体观念法则、规范、不可思议之事庄子思想:“
本文标题:逍遥游-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8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