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商务谈判礼仪【项目目标】了解商务谈判礼仪的含义和特点;及商务谈判礼仪的作用和原则。熟悉谈判人员个人基本礼仪;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掌握谈判过程中的礼仪;商务谈判中主、客座谈判的礼仪。【项目导入】谈判双方人员具备良好的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商务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谈判者掌握良好的个人礼仪和主、客座礼仪会给谈判对手留下良好的印象,形成和谐的谈判氛围,使谈判在互相尊重、理解的气氛中进行。【导入案例】中国某企业与德国某公司洽谈某种产品的出口业务。按照礼节,中方提前10分钟到达会议室。德国客人到达后,中方人员全体起立,鼓掌欢迎。德方谈判人员男士个个西装革履,女士个个都身穿职业装;反观中方人员,只有经理和翻译身穿西装,其他人员有穿夹克衫的,有穿牛仔服的,更有甚者穿着工作服。现场没有见到德方人员脸上出现期待的笑容,反而显示出一丝的不快。更令人不解的是,预定一上午的谈判日程,在半个小时内就草草结束,德方人员匆匆而去。【引例分析】从中方人员提前10分钟来到会议室,可以看出中方还是比较重视这次谈判的,并且在德方人员到达时全体起立,鼓掌欢迎,这些并没有问题。但实际上一见面德方人员就不愉快,其原因在中方代表的着装上,因中方代表着装混乱,在德方看来,中方不重视这次谈判,因此心中产生不快,只好匆匆结束谈判。商务谈判礼仪一方面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向对方表达尊敬、友好和友善,增进双方的信任和友谊。因此要求商务谈判人员应从自身的形象做起,在商务活动中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任务实施】任务一商务谈判礼仪的概述商务谈判礼仪是指商务人员在从事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即履行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或提供某种服务获取报酬职能的过程中)应使用的礼仪规范。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由于竞争的加剧,行业内部以及相近行业间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趋同性不断增强,使公司与公司之间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无太大差别,这样就使服务态度和商务谈判礼仪成为影响客户选择产品和服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商务谈判的含义1、商务谈判礼仪含义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准则和程序,它是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的总称。所谓商务谈判礼仪,是指人们在从事商品流通的各种经济行为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商务谈判礼仪与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不同,它体现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2、商务谈判礼仪的基本特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增强,现代商务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大,商务交流的手段越来越多,商务谈判礼仪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1)规范性。规范性是指待人接物的标准做法。商务谈判礼仪的规范性是一个舆论约束,它与法律约束不同,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不遵守商务谈判礼仪,后果可能不会致命,但却有可能会让你在商务场合被人笑话。比如,我们在吃自助餐时,要遵守相应的基本规范,如多次少取,这是自助餐的标准化要求,若不遵守,你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所以,在商务交往场合,我们一定要遵守商务谈判礼仪的规范性,例如如何称呼客人、如何打电话、如何做介绍,如何交换名片、如何就餐都是有一定之规的。(2)普遍性。当今社会是商业的社会,各种商务活动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只要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只要是有人来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商务谈判礼仪规范。(3)差异性。即到了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礼仪文化也不尽相同。商务谈判礼仪的主要内容源自于传统礼仪,因此具有差异性的基本特征。在商务交际场合,我们要根据对象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礼仪规则。如在宴请客人时,我们优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便宴优先考虑的应该是菜肴的安排。要问清对方不吃什么,有什么忌讳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惯,我们必须尊重民族习惯。如西方人就有六不吃:①不吃动物内脏;②不吃动物的头和脚;③不吃宠物,尤其是猫和狗;④不能吃珍稀动物;⑤不吃淡水鱼,淡水鱼有土腥味;⑥不吃无磷无鳍的鱼;蛇、膳等。除了民族禁忌之外,还要注意宗教禁忌,比如穆斯林禁忌动物的血。佛教禁忌荤腥,韭菜等。(4)技巧性。商务谈判礼仪强调操作性,这种操作是讲究技巧的,这种技巧体现商务活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比如招待客人喝饮料,就有两种问法,一是“请问您想喝点什么?”,二是“您喝……还是……?”。第一种问法是开放式的,给客人选择的空间是无限的,这种方式可能会产生一种后果,客人的选择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会带来尴尬和不便;第二种是封闭式的,就是一种技巧性比较强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5)发展性。时代在发展,商务谈判礼仪文化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一般通过电报、信件等传递各种商务信息,而在今天,人们常用的则是电子邮件、电视、电话等这些随着时代进步而产生的新生事物。二、商务谈判礼仪的作用和原则【案例】在1972年以前的15年里,中美大使级会谈共进行了136次,全都毫无结果。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归还债务问题、收回资金问题、在押人员获释问题、记者互访问题、贸易前景问题等进行了长期的、反复的讨论与争执。对此,基辛格说:“中美会谈的重大意义似乎就在于,它是不能取得一项重大成就的时间最长的会谈。”然而,周恩来总理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的思维和高超娴熟的谈判艺术,把握住了历史赋予的转机。在他那风度洒脱的举止和富有魅力的笑声中,有条不紊地安排并成功地导演了举世瞩目的中美建交谈判,在1972年的第137次会谈中,终于打破了长达15年的僵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对周恩来总理的仪容仪态、礼貌礼节、谈判艺术、风格作风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尼克松说,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上、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亲切、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谈判中,他善于运用迂回的策略,避开争议之点,通过似乎不重要的事情来传递重要的信息。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门,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他总是那样坚定不移而又彬彬有礼,他在手里有“牌”的时候,说话的声音反而更加柔和了。他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中国政府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他不愧是一位将国家尊严、个人人格与谈判艺术融洽地结合在一起的伟大人物。谈判的成功固然应归结于谈判原则、谈判时机、谈判策略、谈判艺术等多种因素,但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他的最佳礼节礼仪无疑也是促成谈判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商务谈判礼仪的作用自古以来,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崇尚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礼仪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商务活动中,礼仪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规范行为。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在商务交往中,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范,双方就缺乏协作的基础。在众多的商务规范中,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2)传递信息。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可以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等感情,使别人感到温暖。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有助于事业的发展。(3)增进感情。在商务活动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双方可能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两种情感状态:一是感情共鸣,另一种是情感排斥。礼仪容易使双方互相吸引,增进感情,导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反之.如果不讲礼仪,粗俗不堪,那么就容易产生感情排斥,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案例】据报道,一次,辽宁省政府组织驻该省的外资金融机构的20余名代表考察该省的投资环境,整个考察活动是成功的。然而,给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各市对引进资金的迫切心情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外,还有一些令他们费解,同时也令国人汗颜的小片断。在某开发区,在向考察者介绍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时,不知是疏忽,还是有意安排,由开发区的一个副主任作英语翻译。活动组织者和随行记者都认为一个精通英语的当地领导一定会增强考察者们的投资信心。哪知,这位副主任翻译起来结结巴巴、漏洞百出,几分钟后,不得不换另外一个翻译,但水平同样糟糕。而且,外资金融机构的代表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这位翻译却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开着领口,袖子卷得老高。考察团中几乎所有的中方人员都为这蹩脚的翻译及其近乎随便的打扮感到难为情。外方人员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下午在某市市内考察,市里另安排了一个翻译时,几个外方考察人员都对记者说:“这个翻译的水平还行。”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考察团在考察一家钢琴厂时,主人介绍钢琴的质量如何好,市场上如何抢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选用的木材都是从兴安岭林场中专门挑选的一个品种,而且这个品种的树木生长缓慢。一位外资金融机构的代表顺口问道:“木材这么珍贵,却拿来做钢琴,环保问题怎么解决?”没想到旁边一位当地陪同人员竟说:“中国人现在正忙着吃饭,还没顾上搞环保。”一时间,令所有听到这个回答的考察团中方人员瞠目结舌。事后,那个提问的外方金融机构的代表对记者说:“做钢琴用不了多少木头,我只是顺口问问,也许他没想好就回答了。”虽然提问者通情达理,然而作为那位“率直”的回答者口中的“正忙着吃饭”的中国人,却不能不感到羞愧。在某市,当地安排考察团到一个风景区游览,山清水秀的环境的确令人心旷神怡。外资金融机构的代表刚下车,一位中方陪同人员却把一个带着的或许是变质了的西瓜当着这些老外的面扔到了路旁。这大煞风景的举动令其他中方人员感到无地自容。(4)树立形象。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省。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体现在形象竞争。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就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也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2、商务谈判礼仪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则,商务谈判礼仪也不例外,凝结在商务谈判礼仪规范背后的共同理念和宗旨就是商务谈判礼仪的原则,是我们在操作每一项商务谈判礼仪规则的时候应该遵守的共同法则,同时也是衡量我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正确、得体的标准。同样的礼仪在不同的场合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场合却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如何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商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掌握商务谈判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敬”原则“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尊敬是礼仪的情感基础。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长辈,关心客户,这不但不是自我卑下的行为,反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礼仪,说明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敬人者恒敬之,爱人者恒爱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礼”的良性循环就是借助这样的机制而得以生生不已的。当然,礼待他人也是一种自重,不应以伪善取悦于人,更不可以富贵骄人。尊敬人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喜好与禁忌。总之,对人尊敬和友善,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2)“真诚”原则商务人员的礼仪主要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个人和组织形象,所以礼仪对于商务活动的目的来说,不仅仅在于其形式和手段层面上的意义,同时更应注重从事商务、讲求礼仪的长远效益。只有恪守真诚原则,着眼于将来,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获得最终的利益。也就是说商务人员与企业要爱惜其形象与声誉,就不应仅追求礼仪外在形式的完美,更应将其视为商务人员情感的真诚流露与表现。(3)“谦和”原则“谦”就是谦虚,“和”就是和善、随和。谦和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交成功的重要条件。《苟子﹒劝学》中曾说到:“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
本文标题:商务谈判礼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9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