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014届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2.《孟子》两章
2.《孟子》两章知识积累一知识积累1.重点词语解释(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2)寡助之至.极点(3)天下顺.之归顺,服从(4)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田间、田地(5)管夷吾举于士.狱官(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7)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扰乱(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9)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2.通假现象识别(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一词多义辨析(1)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2)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3)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举用,被选拔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4)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5)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因此扶苏以数谏故缘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4.词类活用分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3)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4)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5.古今异义区分(1)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2)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屈;委托;委任(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不包括父母兄弟6.特殊句式认知(1)判断句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中的“……也”表判断。(2)倒装句式“舜发于畎亩之中”即“舜于畎亩之中发”。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1.关键语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所以说,限制人民(不迁到别处)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精良。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众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2.重点难点分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点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即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由此,再加以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逻辑性很强。(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中,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点拨: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3.文章主旨概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作者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关系的论证,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并经过引申论述,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本文标题:2014届中考语文(人教版)总复习:2.《孟子》两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2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