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56个民族的居住地理分布图及各民族概况
中华56个民族的居住地理分布图及各民族概况(全部整理完成)1、彝族彝族人口4,446,l00人,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此为1997年云南省民族人口统计数字,下同)。云南省绝大部份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继彝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已出现于我国史籍,其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彝族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支系繁多,主要自称有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改苏泼,撒尼泼、阿细泼,濮拉泼等。彝族有许多古朴的习俗,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过去,某些地方有不落夫家和抢婚的遗俗,既反映了奴隶制,封建制婚姻的特点,又保留肩·原始社会的残余。彝族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歌曲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内中又有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音乐则有歌舞音乐、口弦音乐、吹叶子音乐,其中也各有许多曲调。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三步弦”--又称“烟盒舞”,“跳弦”,是有一百余套动作的舞蹈。彝族人民多流行“跳乐”,有不少地方也称“打歌”,“跳歌”,“打跳”、“叠脚”等等,其舞蹈动作大致相同。婚俗:彝族婚俗,联系感情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对歌。红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对歌。青年人多通过对歌互相了解,认识,加深感情,定下终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称公房,是彝族青年的乐园,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会和娱乐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也有请媒人说亲的。彝族的婚礼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未,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背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侠背,喘息不止,新娘的陪伴--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新娘一到,就举行迎亲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迎亲调,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人洞房。迎亲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歌声合看舞步响了起来,大家通宵达旦的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彝族也有非常俭朴的婚礼,彝族支系,居住在弥勒县的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他们选择对象的条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劳。阿细青年自由恋爱。婚姻程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不请客。这样往返几次,共同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这时,双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事就算完毕了。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很少。服饰:彝族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近几百种,红河彝族的鸡冠帽,撒尼妇女的头饰,凉山彝族妇女的长裙,彝族小伙于的火草褂等等,火草褂是用每年六七月间在山坡、箐沟中生长的一种叫火草的植物叶片根部,把一层柔软的白色纤维绒毛剥下,捻成线,织成布缝制而成。褂子色白微黄,洗后晒在太阳下,有耀眼的光泽,火草褂柔软,耐穿。从采集火草,到缝成褂子,一共要二十多道工序,所以,与其说是件衣服,不如说是一件表现彝族青年勤劳和善良品格的工艺品。彝族支系腊鲁人妇女的银泡围腰,围腰是用几种色彩鲜艳的布拼制而成,底板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一颗颗银泡排成六路镶成六边形,中间镶制成两个大小不等的四边形,银泡周围用花边相配,每块围腰上镶的银泡少则二百颗,多则六百八十颗。下部有用花边花线镶制而成,再配上银挂链八股,从脖上挂到胸前。银链中间用白带缀上银钮扣四十颗,分两排挂在胸前,围腰上的银泡,银钮扣,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双数,表示吉祥。每当节日,妇女们系着银泡围腰跳舞赛歌,那闪闪发光的银泡围腰更是耀眼夺目。丧葬:彝族的丧葬多种多样:分树葬、陶器葬、岩葬,火葬和土葬。树葬是彝族最古老的一种葬俗,人死后用布裹尸,搁在青松的树枝上,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传说,孟获将军的妾死了,就是用这种葬礼。陶器葬是用约六尺高的陶罐,将死者直立放在里面,埋在土里,垒成坟,这又称直葬、冲天葬,头顶青大,脚踏大地,显示出彝族人的骨气。宕葬有三种形式:一是将棺木葬在岩洞里,洞口用石头砌起来;二是将骨灰用陶器装着放在岩洞里;三是把棺木安放在岩洞里,洞里放上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禽兽等作陪葬。因为彝族的祖先曾住在岩洞里,岩葬是为了死者灵魂能与祖先相会。火葬;尸体火化前,要通知亲友,亲友得知后,牵着牛羊,抱着鸡,带着酒肉等来祭悼。在远离死者家就开始吹号打锣,放声大哭,哀声惊天动地,迸门时。丧家须供给酒,任其痛饮。奔丧者一面饮酒,一面哭泣,历数死者的功德。三大祭奠完毕,移尸火化,火化时,尸体蜷曲,男仰卧,最后用坛子将骨灰和茅草混装,挖坑埋葬,也有的送往岩洞安放。土葬:棺木土葬,形式与汉族一样,习俗却完全不同。尸体人殓时要择吉日良辰,并用柏枝、檀香煎水洗尸。穿衣要成单数,不能带铜扣,不能垫毡子,守灵要唱《守灵歌》:不走也得走,你就要走了,过了打鼓岩,就到阿着底,阿着底好地方,我们的祖先,煮肉大锅满,吹打在等你。先生得先生,后生后再来。2、白族白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人口:1,482,000人,75%左右聚居在大理自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有少部份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和湖南桑植县。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一直是白族人民习用的文字,在历史上虽曾有过借用汉字标音的“白文”,但因缺乏统一规范而没有能够推广。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远在三千年前社会分工己有一定程度发展。公元前二世纪时,分布在云南西部、中部的白族已经与中原和邻近地区的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自唐南诏以后,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早在大理国时期就用汉字记录白族语言写下了《白史》、《国史》等历史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更是丰富多彩,很有文学价值。其中《望夫云》就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神话传说。《望夫云》传说在大理,万里无云的秋冬时节,苍山顶峰常常升起一朵被称作望夫云的神奇美丽的洁自云团。每当这朵白云出现,苍山洱海就会狂风大作,白浪翻腾。相传,南诏国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公主,她在苍山采花玩耍时,遇见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猎人,两人一见钟情,深深坠人情网。公主向父王吐露真情,请求答应这门婚事,国王听后,非常气愤,把公主关进深宫。公王伤心极了,整天闷闷不乐,不思茶饭,盼着猎人来救她出去。公主让贴身侍女去苍山找到猎人,转告自己的处境和思念之情。猎人得知后,非常着急,但公主禁锢深宫,他无法接近。公主想念猎人,猎人更思念公主,他在苍山上狂奔,高声呼唤着公主的名字,他们纯洁的爱情感动了山神,山神送给猎人一时翅膀,猎人有了翅膀,便悄悄飞迸王宫,带着公主从宫墙飞了出来。国王很快发现,立即派兵追赶,他们俩跑啊跑,一直跑到苍山顶峰,藏进了石洞里,国王派兵驻守苍山,不准他俩下来,国王认为公主受不了苍山的寒冷,会放弃爱情回到王宫,但公主执意追随自己的情人,他们俩往洞里过着自由自在的清苦生活。冬天到了,苍山顶上冰天雪地,猎人怕公主受冻,就去盗洱海东岸罗圣寺罗荃法师的冬暖夏凉宝衣,为公主御寒,被罗荃法师发现,用法术把猎人打入洱海变成一头石骡子。公主知道猎人遇难,悲痛而死。她的精气化成了一朵白云,升到苍山顶,望她的丈夫,这就是望夫云。每到秋冬时节,当望夫云升上苍山顶,就要刮大风,这是公主要把洱海的水吹开,看看睡在海底的丈夫--石骡子。服饰: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的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巾缠在头上,雪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习俗: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花,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白族人民喜欢山歌,大理洱源西山就是民歌之乡,那里的孩子长到三五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们唱调子。从小受着诗歌的熏陶,十三四岁的孩子就能唱上百余个调子,二十来岁能唱千余个调子,而且能随唱、随编,即兴创作。自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山歌,山歌唱古往今来的悠悠岁月,人民的喜怒哀乐,忠贞不移的爱情、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眷恋等。到大理去旅游,常常会碰上白族人聚在一起,唱山歌、对调子。调子诙谐幽默,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婚俗: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于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白族在宗教方面除信佛教、道教外,普遍崇拜村社神“本主”,几乎每个村寨都有“本主庙”,塑有本主像,村民把“本主”当作一个村的保护神来祭祀,大理一带村寨中,本主之神共有62个,有自然之神:如太阳神、洱河神、雪山神;也有历代的部落之神,英雄之神等。这些本主都有自己的历史功绩,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敬。“本主”诞辰之日,村里就过本主节,村民们唱歌跳舞,耍龙耍狮进行庆祝活动。白族传统的节日有火把节、绕山林、耍海会、渔潭会等等,最隆重的三月街是大理州的民族节日,也是滇西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盛会。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自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大井”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在大理,白族的扎染布是很有民族特色的。他们把织好的布用线扎起。扎成各种花、蝴蝶或其它图案,放在染缸里染后,把扎线解开,没在染到的地方就显出了各种白色图形。扎染一般是蓝色,也以蓝色最美,其它还有绿色、紫色、红色、黄色等。白族的扎染古朴、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大理的风味食品以砂锅鱼、辣子鱼有名,欧洲游客最爱吃的是大理特产乳扇,用牛奶制作,油煎后食用。3、藏族藏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我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约有459.3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果洛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很早以前,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一些部落。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和狩猎,自称为“博”,这就是藏族先民。公元6世纪,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公元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整个西藏地区,自此,他定都在逻些(今拉萨),设立官职,划分军政区域,创造文字,制订法律,统一度量衡,建成了吐著奴隶制政权,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著”。吐番政权建立以后,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代他到唐朝的
本文标题:56个民族的居住地理分布图及各民族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8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