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分三个部分讲第一部分要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要求掌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解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成本价格的意义1、商品价值W=C+V+m任何一个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都包括C、V、M三个部分,即W=C+V+M。2、成本价格K=C+V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对资本家而言,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他耗费的资本,即C+V;而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即C+V+M,它比资本的耗费要大得多。工人只是一个要素,谁是生产的主人也在此得到体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商品使资本家耗费的东西和商品的生产本身所耗费的东西,无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它的一个附加额,掩盖了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1)在成本价格的形态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看不见了(前者转移旧价值,后者创造新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被资本耗费所掩盖。(2)成本价格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同样作为资本家价值耗费被支出,再作为成本价格周转回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完全被抹杀。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生产有重大意义(1)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标志,也是资本家出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界限;(2)资本家可以利用商品价值和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进行竞争,差额越大,竞争力越强,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这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竞争规律。一、成本价格概念: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1、用K表示,公式:K=C+V2、商品价值转化为W=K+m3、意义:产品出售的最低价格界限竞争胜败的关键。4、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C与V的区别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随着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所费资本的产物,而且是他全部资本的产物。他们认为,是他们垫支了全部资本,购买了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才能进行生产,所以,剩余价值理所当然的是他们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增加额时,就转化为利润。如果以P表示利润,商品价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利润:W=C+V+MW=K+mW=K+P•从C+(V+M)到(C+V)+M的转变,C和V的区别更加模糊了,价值和成本价格之间有无数的价格,M越大,价格越多。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价值的来源变得神秘化了,似乎是由资本自行生出来的。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实际上,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是对全部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二、利润概念: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后的余额符号P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关系: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p一、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1、利润率的计算①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即m’=M/V②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C+V的比率,即p’=M/C所以,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两者之间:①内容不同:②结果不同:剩余价值率远远高于利润率③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是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利润率是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家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一卷,829页。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剩余价值率×V/C+V•(1)剩余价值率。前提是预付资本已定•(2)资本有机构成。前提是预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不变•(3)资本的周转速度。前提是剩余价值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4)不变资本的节省。••(5)商品价格的变动。三、利润率概念: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关系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K量的比率。区别质:前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后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影响利润率因素m`高低,C:V高低,n快慢,C节省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于社会各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导致了各部门的利润率的差别。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利润率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但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家不管投在那一个产业部门,都能得到和他的预付资本大体相应的利润。简单地说,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里似乎与价值规律发生矛盾:一个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售,各部门的利润率就会有差别,等量资本就得不到等量利润;如果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商品就不能按价值出售。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分析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利润的平均化是资本主义自由竟争的结果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原因:利润的性质和资本的本性机制:竞争1、部门内的竞争,形成了商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①部门内的竞争,部门内各企业为争取较好的市场条件而展开的竞争②手段:改进技术,改善管理,加强剥削③结果:形成了商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使商品的价格围绕市场价值上下波动。企业条件类别产量个别价值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单位商品全部商品单位商品全部商品优等1088010100中等801080010800劣等101212010100总计或平均1001,000101,0002、部门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①部门间的竞争: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②竞争手段: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③部门间的竞争引起两种后果:一方面,有机构成低,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资本争相投入,商品生产逐渐增多,供应量增大,其产品价格因供求关系的影响,会逐渐下降,一直降到价值以下,从而使这个部门的利润率降低。另一方面,原来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纷纷抽走,商品生产规模缩小,供应下降,于是产品价格逐渐上涨,以致涨到价值以上,从而使这个部门的利润率提高。生产部门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利润率食品部门70c+30v100%3013030%纺织部门80c+20v100%2012020%机械制造90c+10v100%1011010%总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竞争,导致资本的自由转移,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所以,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资本总额。(如下表所示)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各部门的利润水平和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大小。部门资本mW价值W价格P’平均P’平均P价差利差食品70c+30v3013012030%20%20-10-10纺织80c+20v2012012020%20%2000机械90c+10v1011012010%20%20+10+10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说明•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排除个别企业的超额利润•资本有机构成的区别与资本能在部门间自由转移是平均利润形成的条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更为直接地•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如一个超级股份公司,不同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分得一份剩余价值,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了差别。各部门的利润量都是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正比例,而不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只要是等量资本,就可以获得等量利润。利润的平均化的逻辑•利润率差别引起资本转移——资本转移引起商品供求变化——商品价格变化——利润平均化利润平均化途径与绩效•资本的灵活性,工商业自由、信用制度发展、•劳动力转移自由: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100%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1、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3、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注意•资本有机构成在各部门间存在差别,资本能在部门间自由转移,是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排除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值W=C+V+m•生产价格W=K+p•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K`+p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概念区别:与价值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规律起作用公式:W=k+pW=c+v+mW=k+p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全社会:总额相等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全社会:总额相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意义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揭示了雇佣工人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部门预付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平均利润价值生产价格差额食品1007:33020130120-10纺织1008:220201201200机械1009:11020110120+10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就是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所谓生产价格就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从上表中看出:(1)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不一致。(2)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一致的。(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此时,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非商品价值。(注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否定价值规律)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发生作用,掩盖了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个别部门看,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和价值存在差异,但从全社会看,它们的总量都是相等的。同时,价值的变化反映到生产价格的变化上,价值的增减影响着生产价格的提高或降低。转形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否定马克思重要的一点,就是第一卷与第三卷的冲突•森岛通夫的计算表明,两者总额相等。•在马克思看来,一些产业的商品将按照高出它们价值的价格出售,一些反之•但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而言,劳动价值论还是在起作用。注意•从成本价格+利润---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关键是利润率的平均化。•回顾:讲利润率时针对单个资本,他们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平均化,然后在整个社会资本中平均化。平均利润率形成,;利润就转化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1)解决了劳动价值理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证明了生产价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具体形式。在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家常苦于劳动价值论与现实现象的差异。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2)阐明了各部门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证明了两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要摆脱自己的阶级地位,就要联合起来(3)说明资本家之间也存在争夺利润的矛盾。生产价格理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路径的一致性•商品价值先于生产价格--简单商品经济下价值是市场价格的波动中心,资本主义初期,自由转移受限,商品价值没有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发展-市场规模拓展-联系紧密-信用制度-科技进步--行会制度--自由竞争-平均利润率形成价值规律具体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不
本文标题:剩余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