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2011-09-1708:06:08)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教育专题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1号)1、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主持人:这个字)“臼”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2、新课标规定高年级段学生的默读速度应达到一分钟()字3、请背诵古诗《长歌行》。这首是汉乐府的诗,请问乐府指的是什么?4、分析题“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2号)1、请写出“爽”字的正确读音和正确笔顺。2、()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填空题: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在天愿作比翼鸟,()。山重水复疑无路,()。4、分析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3号)1、请在黑板上默写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2、请你说出五岳分别是哪五座山?3、请说出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至少10个。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4号)1、《论语》的作者是谁?它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2、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请问他是哪国人?3、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的四个成员是谁?4、论述: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5号)1、选择题让学生默读这一要求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A低段B中段C高段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3、有个典故说的是成语“一枕黄粱”的来历,请为大家讲述这个典故。4、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什么是“幽静”?一学生回答:“幽静是幽雅安静”。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答:“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生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就放课件: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6号)1、请你说出至少十个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词语)。2、《学会看病》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单元的一篇文章,在这组课文中还编排了哪几篇课文?3、4、论述题: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师: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师:贝多芬在干什么?生:散步。师:在什么时候散步?生:秋天。师:秋天的什么时候?生:一天夜晚。师:贝多芬听到了什么?生:断断续续的琴声。师:附近有什么?生:一所茅屋。请你评述这位老师的提问启发设计。你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石嘴山市2010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综合知识答题发布:马兰时间:2010-5-1215:39:21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871讨论:0石嘴山市2010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综合知识答题一、填空:(每题0.5分)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前两句是:2.请写出臼的正确笔顺。3.常见的音变现象包括、、及语气词啊的变读等。4.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5.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二、选择:(5分)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2.中学、小学校园周围()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A.200米B.300米C.400米D.100米。3.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召开,经过13天的艰难谈判,会议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A.日本京都《京都议定书》B.丹麦哥本哈根《哥本哈根协议》C.美国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墨西哥《墨西哥公约》4.狂犬病是急性传染病,人一旦感染发病,病死率为:()A.30%以下B.50%C.90%D.100%5.与画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记载B.登载C.三年五载D.怨声载道三、辨析题(10分)1.课标在教学建议强调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请简要谈谈你对此建议的理解。(5分)2.《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她心中会想些什么?(学生稍加思考,纷纷起起了小手)生:乌鸦很伤心,心想:哎!都怪我爱听好话,才会上当。生:乌鸦真后悔:要是我不那么爱听好话,孩子们这时就有肉吃了。老师正想总结,却有一男生忽地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孩子别急,我再给你们找去。(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如果你是课堂上的这位老师?你该怎么评价这位男生的表现?(5分)答案:一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2.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短横,第四笔是横折,第五笔是短横,第六笔是长横(即从左到右)。3.轻声、儿化、变调4.秦岭-淮河二、1.C2.A3.B4.D5.D三、1.解析:(1)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超量的机械的做题练习,不但无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且可能适得其反。(2)多读书,好读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兴趣。(3)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助于学生吸收人类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健全人格等。2.评析:1.首先写出对该男生的评价语言:你真是一个好妈妈。不过再去给孩子们找肉可要吸取教训啦,不然还会受骗上当的。2.分析:在评价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的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应有宽容、先接受的意识,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回归到文本的主流价值取向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笔试试卷发布:马兰时间:2010-5-1215:38:49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325讨论:0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笔试试卷(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县(区市)学校:教师:得分:一、语文基础部分(50分)。1.补充16个整体认读音节。(4分)zhichishirizicisiyi2.写出下面汉字的笔画数。(5分)贯()鼎()撇()释()沛()3.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12分)纤维()龋齿()木讷()瞥见()妊娠()倏忽()自诩()翩跹()便笺()隽永()钟磬()鸟喙()4.补充下面成语。(12分)再接再()()而不舍义愤填()好高()远风声鹤()()蚌相争飞扬()扈流言()语面面相()()由自取同仇敌()如()薄冰5.写出下列带点字在成语中的意思。(6分)攻无不克()一丝不苟()盛气凌人()鳞次栉比()曲高和寡()闻名遐迩()6.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如果说,书本凝聚着古往今来的知识积累,那么,树木就压缩着一去不返的逝水流年。如果说,书本是用文字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那么,树木就是用记录着地球的历史。因此,读书,让我们得以了解自己,了解人生;读树,让我们懂得把握现在,把握明天。7.给下列一段话加上关联词语。(3分)有的时候,食物本来很清洁,由于手的不清洁,菜刀、案板、抹布的不清洁,致使人体受到细菌地侵害。8、判断下列4句话是否有语病,对的打对,错的打错并在原句上修改。(4分)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问题。()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9.根据意思,补写宣传标语。(2分)学校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了你丢我捡活动,并在学校走廊上写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二、文学素养部分。(10—18题每空1分,计30分;19题6分,共36分)10.在科举时代,乡试录取者称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11.中国古代的乐府双璧是指《》和《》。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写的《》。14.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才女。15.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是,。16.写鬼写妖高人一等,这一对联是对蒲松龄的高度评价。17.有人将中国很有影响的20部古典文学名著用28字诀记忆——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其中第一句包括九个,即《》、《》、《》、《》、《》、《》、《》、《》等。18.补充下面古诗词名句。①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②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③,身世沉浮雨打萍。(《过零丁洋》)④我劝天公重抖擞,。(《己亥杂诗》之一)⑤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⑥,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⑦予独爱莲之,。(《爱莲说》)⑧月上柳梢头,。(宋·朱淑真《生查子》)⑨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己亥杂诗》)⑩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行路难》)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三、其它部分。(20—22题每空1分,计21分;23题8分;24题35分。共64分)20.在下列历史事件的后面填写其产生的历史朝代。①修成《四库全书》()②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③张衡制成地动仪()④黄道婆改进棉纺术()⑤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⑥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21.写出下列各省、直辖市的简称。①河北省()②江西省()③湖北省()④海南省()⑤广东省()⑥重庆市()22.填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阶段目标从、、习作(低段叫写话)、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学段的要求;到第三学段,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的习作。23.下面是《惊弓之鸟》课堂实录的一个片段。请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以分析评点。师:咱们读完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生:(顿时来劲)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师: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生热烈讨论)生1:我说,是更羸害的它,是更羸的嘣!生2:我不同意。更羸根本没碰它,是先前那个猎人,大雁的伤是以前受的。生3:以前那个猎人又没有射死它。它不是活得好好的,在飞吗?生4:是那群大雁,干吗不会来找找它?要不,它也不会这样孤单失群了。生5:我认为关键是它自己。它要是心理素质好,不自己吓自己,更羸的弓弦再嘣嘣嘣也不碍事。(众大笑)师:你说得真好!我觉得这只大雁的死因在于自己吓自己。因为它第一次受到了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惊了。其实它只要不惊,不往上飞,伤口也就不会裂开,也不会直掉下来了……那么,咱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生:(立即接)不要当惊弓之鸟!(众笑)生:心理素质要好,不要自己吓自己。生:不要太心虚了,否则会自投罗网。师:自投罗网?(学生笑,插话:你是坏人啊!)生: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问答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6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