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报批稿)
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00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TechnicalGuidelineforDelineatingSourceWaterProtectionAreas2006-□□-□□发布2006-□□-□□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HJ/T□□□—200□~i~目次1前言........................................................................................................................................................II2范围.........................................................................................................................................................13规范性引用文件.....................................................................................................................................14术语和定义.............................................................................................................................................15总则.........................................................................................................................................................26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37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58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79其他.......................................................................................................................................................11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1211监督实施...........................................................................................................................................12附录A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规范性附录)...............................................................................13附录B二维水质模型基本方程及解析解(资料性附录)...................................................................14附录C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概念模型(资料性附录)...................................................................17附录D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型(资料性附录)...............................................................................19HJ/T□□□—200□~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1月9日批准。本标准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HJ/T□□□—200□~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国家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3.2潮汐河段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3.3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3.4承压水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3.5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3.6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3.7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HJ/T□□□—200□~2~4总则4.1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4.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周围的地表区域。4.1.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4.1.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4.1.4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分中,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放在最优先位置;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4.1.5应对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和筛选;对于因污染已达不到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经技术、经济论证证明饮用水功能难以恢复的水源地,应采取措施,有计划地调整饮用水源地。4.1.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应作为监督管理工作重点,纳入地方环境管理体系中,若不能满足保护区规定水质的要求,应及时调整保护区范围。4.2划分的一般技术原则4.2.1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污染负荷以及规划供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分布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4.2.2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应足以使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点(或开采井、井群)输移(或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事件,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4.2.3在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4.3水质要求4.3.1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4.3.1.1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HJ/T□□□—200□~3~4.3.1.2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并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4.3.1.3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4.3.2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不得低于GB/T14848中的Ⅲ类标准。5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5.1一级保护区5.1.1水域范围5.1.1.1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5.1.1.1.1一般河流型水源地,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一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范围内应满足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B,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5.1.1.1.2潮汐河段水源地,运用非稳态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计算可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最大范围,作为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5.1.1.1.3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的范围。5.1.1.2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5.1.1.2.1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m,下游不小于100m范围内的河道水域。5.1.1.2.2潮汐河段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上、下游两侧范围相当,范围可适当扩大。5.1.1.3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为5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线为界,保留一定宽度的航道外,规定的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范围即为一级保护区范围;非通航河道:整个河道范围。5.1.2陆域范围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一级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陆域范围。卫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HJ/T□□□—200□~4~5.1.2.1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5.1.2.2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m;同时,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与陆域沿岸纵深宽度之和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的范围。5.2二级保护区5.2.1水域范围5.2.1.1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5.2.1.1.1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二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到一级保
本文标题: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报批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4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