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1-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1.1.2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1.1.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辩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辩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是根据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背后的客观规律,总结上升成为科学理论的。教学实践经验偏重于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1.1.4□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遗产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1.2教育学的发展特点:教育学还没有从各学科中分化出来,多是对现象的描述和自我经验的概括总结,缺少独立的科学命题和理论范畴萌芽阶段中国孔子《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立志乐道”中国《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法国卢梭《爱弥尔》教育界“圣经”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独立形态教育学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英国洛克《教育漫话》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天下对阳光…”教育知识与能力-2-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苏联最早以马克思注意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重视智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育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苏联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倡导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较早提出系统理论学习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瑞士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3中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2.1教育的本质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2.1.1教育的基本概念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2.1.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目的性,专业性发展性和不成熟型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体性○辩三者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护卫主客体关系,在教的活动,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知识与能力-3-2.1.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属性教育具有继承性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2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2.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法国利托尔洛+英国沛西能: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2、生物起源说1、较之神话起源说是一个大的进步,较科学化,标志着开始转变了唯心注意的观点2、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教育的起源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是不科学的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活动2.2.2教育的发展: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原始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具有无产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夏朝最早出现了学校教育目的:培养巩固和维护奴隶社会统治人才中国教育实行“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教育:几乎全是军事训练,目的就是培养骁古代社会教育欧洲勇的军人和武士雅典教育:多方面人才,目的使后代适应阶级斗争中国:“六学二馆”“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三科”+“四学”欧洲骑士教育:“马泳击打枪下吟”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目的: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给予广大劳动人民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现代社会教育扩大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取代了个别教学封建社会教育知识与能力-4-社会主义社会:目的:培养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共同点2.3教育与社会本节阐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和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制约作用单选: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着学校结构5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简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社会政治经理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1、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辩如何分析:教育对社政经制度起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政经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设正经发展的动力,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范围内发挥作用。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影响价值取向2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3、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5、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社政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只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辩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的质量2.4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知识与能力-6-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辩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发育具有急剧性,在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方面有独有的特征。□简人的发展有什么特征?这些特征对教育有怎么的影响?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教育必须遵循人发展的这些特征: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这种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为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4、教育要遵循人发展的互补性,进行长善救失5、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简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都起到什么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表现为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资源、机遇等。3、在教育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这对教育起主导作用、促进作用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辩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无条件的起主导作用)?培养任何人的教育万能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第二章教育制度3.1教育制度概述3.1.1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知识与能力-7-广义: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狭义: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生产力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3.2.1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1902年“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旧中国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中国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现代学制。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轻视女子教育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充实自然科学,将学堂改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1951.10.1政务院《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该学制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体现了学校面向工农的原则;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原则;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新中国学制1958.9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改提示指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目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实行九义,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5《教育法》3.3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3.3.1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一)双轨制:英国一轨为特权阶层子女所设立,条件优越,学术高,具有等级性和学术性的一轨。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的。两轨互补相通,互不衔接。(二)单轨制:美国这种学制有利于普及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三)分支制:苏联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课时多、课程复杂使教学不够灵活3.3.2西方发达国家学制发展的趋势1、终身教育体系不段完善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段延长3、重视职业教育,并力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4、高等教育大众化,层次多样化扩展---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法国保罗*朗格朗终
本文标题: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5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