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内中心区立体交通实例分析东京谈及立体化城市.自然会联想起美国费城、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的地下街系统,以及美国明尼阿波利斯、新新那提和英国伦顿的高架天桥系统。但在东京中心区.不单可享用与建筑有机结合的高架步行道系统.而且还可体验与地铁系统巧妙组合的四通八达的地下街网络。此外,除常规地面广场外,在城市新建的大型商业副都心或原有商业中心的改建中,还规划设计有空中(屋顶)广场、台阶状斜面广场、下沉式广场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开敞空间。这~全方位的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结构.在东京1100多万人口的城市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30年在地铁上野车站附近建成的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由地下车站的通道扩建而成,以后又在日本桥和银座等处建设了地下街。较大规模的地下商业街开发建设则多集中在经济高度发达时期的1950~1970年代。如建于1957年的有近1.6万平方米的池袋东口地下街、建于1965年的总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的八重州地下街,以及建于1973年的有近3.8万平方米的新宿歌舞伎町地下商业街等。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1990年代末.东京中心区内已建成地下商城20处,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高架步道系统和空中连廊等也已遍布东京的各主要商业中心区。东京大规模立体再开发多在铁道、地铁车站的站前地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昂贵。从东京每年公布的城市建成区地价可看出,东京的地价大多以各铁路、地铁车站为价峰.离车站越近.土地商业价值越高、市场价格越贵。这一地价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经济化原理,站前再开发不得不向多层面立体方向发展。二是功能需要。站前地区是电车、汽车、自行车、行人等各类交通汇集的地区,同时,由于地段商业价值高,各行业设施云集,在这种功能高度集中的地区,站前立体再开发已成为解决道路交通拥挤等各类矛盾、满足对商业等各种空间需求的有效手段。明尼阿波利斯fMinneap0Ijs)是美国中北部的重要商业城市,约36万人。该市从1960年代起按照中心区改造总体规划.在中心区建立了一个空中连廊步行系统,该系统贯穿大小街坊共15个,街坊之间通过全天候过街天桥连接,空中连廊两侧为各类商店、银行、旅馆和办公楼入口.并与地下车库也直接相连。这一全天候空中连廊天桥系统不仅适合明市冬季漫长、多雪的(广州多雨)自然气候特点.给市民生活带来舒适和方便.而且提高了街道两侧各种商业服务设施及办公商务设施的可达性和交通便捷度.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中心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成为恢复中心区活力的要因之一。同时.按照中心区改造总体规划,明市还对包括主要商业街~一尼古莱大街在内的中心区主要街道也进行了综合改造.如拓宽步道加大面积,重新进行道路铺装,精心设计公交站点、路灯、喷泉、花坛、休息座椅、自行车架和垃圾箱等,道路层面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全天候空中连廊天桥系统和街道网络在多个重要节点还通过多层共享大厅有机连为一体。拿波里(Naples)是意大利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和商业城市。市政府从1980年开始委托丹下健三设计所在市中心的东部规划设计了拿波里新都心.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拿波里新都心总用地共110公顷.朝向老城中心区方向规划有三条主要轴线.即从左至右的绿化轴、市政中心轴及文化体育轴。这是一个多层面的立体开发规划,利用北高南低的地貌,实行全方位的人车分流,道路系统在中心区转入地下,街道层主要为人行步道系统,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之间为停车场。为保证地下机动交通路和停车场有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沿街设有数十个大型采光井,采光井周边设计有植物和花坛。在大型采光井处还设有楼梯、自动扶梯等,使各层面有机联系为一整体。西雅图是一个美丽的海湾城市,其中心区从南向北沿其西侧的Pugetsound海湾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面状发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中心区东西向的高低差起伏最大,而南北向高差相对较小。中心区东部的第7大街的地势最高.西侧的第l大街和沿海湾的阿拉斯堪大街的地势最低,整个中心区呈东高西低地形。根据这一地形特点和市民的实际需要,西雅图在中心区沿东西方向规划设计了多条由自动扶梯、地下步道、台阶及天桥组成的与地表地貌有机结合的步行系统.每条步道系统均把从第7大街到阿拉斯堪大街的几个街坊,在东西方向有机地联为一个整体环境。利用地形特点而实现的这一交通系统,不但创造了一个较为经济的、与机动车交通基本分离的步行系统.而且强化了各街坊之间的有机联系、改善了通向海湾的便捷度和交通舒适性。在冬季多雨的西雅图,这一步行系统更加受到了市民的喜爱,取得良好效果。多摩新城15住区位于东京都多摩新城的西部,距都心约40公里。该住区地处丘陵地带.地势极不平整.高低差较大,因此,该住区利用这一地形地貌特点,规划设计了一个在一般居住区难以实现的立体人车分流道路系统。道路线型设计顺应自然地势,并在机动车路和步行道的交叉口处,巧妙利用自然地形高差设计成立体交差。根据地形和道路走向而形成八个集合住宅街坊,建筑布置和设计造型也适应各自的地形、用地大小及形状特点,形式各异多样,个性突出,地形利用也十分巧妙。如第2街坊的停车场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形,1层车库标高设定在南面道路,北面道路则可直通车库2层部分,大大提高了车库的使用效率,在第3、5和8街坊,结合北高南低的地形,巧妙设计有坡地台阶式住宅.并通过低、中和高层住宅的有机配置,创造了层次丰富的、变化多样的街区景观。“空中连廊”疏导交通功不可没城市人行通道是“上天”还是“入地”,历来就有争论。记者在香港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天采访考察,还是有一些发现:富有创新精神而又务实的香港人,在这个事情上并没有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根据香港的实际,把几种方法进行了完美的组合。目前,香港共有大大小小近600条人行天桥,大量的天桥、地下通道、空中连廊,组成了一个完善的行人交通系统,既改善了香港市民及游客的出行环境,又减少了人车争道的困扰。拥有55万辆汽车的香港,至今没有患上交通拥堵的“现代都市病”,这其中,天桥连廊的作用功不可没。“空中连廊”构成四通八达的空中步行体系车在路上跑人在桥上行在香港采访,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香港车多路窄,但汽车却开得快,而且很少见到堵车的现象。香港人多地少,商业发达的闹市区更是人口密集,楼宇密布,特别是在港九都会区,面积仅占全港的十分之一,但承载的人口却达到300万,几近是全港人口的一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成为香港城市建筑的必然选择。人们出行“上天(桥)入地(道)”,成为香港这座“立体城市”的一大特色。朋友介绍说,香港以前建楼也是各自为政,后来车多人多,把路都堵死了,市民纷纷反映生活不方便,从马路的这边到另一边,都要绕很远的路。于是,香港政府顺从民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改造城市步行系统。如今,中环、金钟、湾仔和尖沙咀地区的步行系统都很完善,所有的过街天桥、大厦中的二层走廊及各种零售店、地铁站、公交站点和其他的活动场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空中步行体系。记者看到,从上环到中环,有一条全港最长、也最具特点的人行天桥。这座天桥由西向东全长1000多米,加上其他旁支,它的整体长度至少有3000米以上。天桥从上环西港城的信德中心开始,跨越数个街区,连接多幢著名大厦,到达中环的怡和大厦等地。这一带是香港的“心脏”,凭借这条纵横交错的人行天桥,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抵达有关政府部门、立法会、港交所、邮政局,多家著名银行、保险公司、图书馆、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交通十分便利。既是空中观景台,又是商业集聚地游人购物观光不惧风雨记者为此专门请教香港规划部门的有关专家。专家认为,通过发达的人行天桥系统实现商业区的人车分流,是香港道路交通设计的显著特点。首先,香港部分地区是海岛,地下全是坚硬的岩石,如果建设地下人行通道,施工难度较大;其次,香港地铁已用了大部分有限的地下空间,进一步增加了地下人行通道建设难度;另外,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只有空中资源可能比较廉价,且能达到比较好的人车分流效果。香港将路权分配概念充分贯彻到道路设计中,通过单行线、人行安全岛、天桥等基本做到人有人路,车行车道,交通秩序井然。专家指出,内地不少城市目前的道路设计就缺乏路权分配的理念,造成很多地段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既不安全,也降低城市通行能力。如果道路设计上升不到这个层次,修再多的马路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记者记得,早年深圳在讨论城市规划的时候,曾经有一种意见认为,空中通道会影响城市景观。那么“空中连廊”会不会破坏城市景观呢?香港的城市规划专家告诉记者,“空中连廊”大多适合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相反,有些个性鲜明、创意突出的“空中连廊”,其本身就成为城市一景。记者通过几天在香港“空中连廊”的穿梭,感受到它有这样的好处:首先,“空中连廊”除了本身就是城市的景观之外,它们也是城市的观景台。许多游人徜徉其间,一览日景的繁华、夜景的璀璨,把香港的美景尽收眼底。其次,这些走廊全是上盖式的,不管是日晒雨淋,市民出行都“胜似闲庭信步”,其中体现了一份人文关怀。第三,治安问题更易解决,行人有安全感。最后,据专家介绍,“空中连廊”建造成本相应也更低。专家指出,“空中连廊”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好处,就是对分散的商业设施起到一种拉紧的集聚效果,有利于商圈的形成。这一点在中环、金钟等地可以得到明显的印证。专家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是商务办公的集聚地,也是休闲、娱乐、购物的汇集场所。以商务和商业活动为核心,将现代化的办公、宾馆、购物休闲娱乐中心、酒店式公寓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高密度、高效率集聚,通过“空中连廊”等形式将区域内楼宇有机相联,达到细分和疏导各类人流、车流的效果。在寸土寸金的港岛,连楼宇间的连廊也被开发利用金钟廊”商铺林立生意旺乘地铁到金钟站,出了地铁口,上面有一条长度不过几百米的走廊,被称为“金钟廊”。这是一条独特的走廊。说它独特,是因为这条走廊是由数百家商铺组成的,一条走廊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商业旺区。在朋友的带领下,记者在金钟廊来回走了两趟。这种以长廊形式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把商业、交通、人流的积聚效应发挥到了极致。这条走廊位于地铁出口,永远都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流,在香港,人流就意味着财富。走廊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品牌商品,大多是舶来品,时装、化妆品、珠宝首饰、食店、咖啡店、银行、书报店……应有尽有。记者发现,在寸土寸金的金钟廊,还设有天台,天台有公众花园、儿童嬉戏场地和展览中心,为游客提供可以拍照留念的地方。记者随意走进一间珠宝店,服务生立即热情地迎了上来:“先生,有什么可以帮到您?”他告诉记者,这里人流量大,生意好做,但租金不菲,每年都在加租。浏览中,记者不经意地发现一个熟悉的标志——国美。店员告诉记者,这是国美在香港开的第8间分店,生意一直不错,他们在这里打拼了整整两年。香港被称为“购物天堂”,尤其在寸土寸金的港岛商业区,就连楼宇之间的走廊也被开发用作商业用途,让你不得不佩服商家的眼光。市民称乘半山电梯就像坐“劳斯莱斯”半山电梯走廊变身香港一景在香港采访期间,记者与摄影记者一起专程去参观位于中环的半山自动扶梯,体验到这个号称“世界之最”的最长电动扶梯的妙处。刚来到扶梯入口,记者发现,电动扶梯正从山上往山下运行,有不少人从山上乘电梯下来,扶梯口还有不少老年人站在一旁等待。这是怎么回事?住在半山的陈太刚从集贸市场买菜回来,正要搭乘扶梯回家,她热情地向记者解释道:“自动扶梯每天早上5点开始运行,运行方向是从山上往下运行,目的是方便市民出行上班或购物,到10点左右改为反方向由下往山上运行,方便市民往山上去。”抬头看了看出口上方悬挂的时钟,10点刚过,不一会儿,电动扶梯果然改变了方向,开始往上运行。陈太告诉记者,她每天都要乘这个扶梯上下购物办事,非常方便。这条扶梯经过的沿线都是住宅区,半山上建造屋宇,居民出行不便,香港政府耗资2亿多港元修建了这条自动扶梯,长度加起来有800多米,据称是世界上最长的自动扶梯。扶梯从中环闹市一直通到半山上面的住宅小区,十分便捷,沿线居民每天出行一般都是搭乘扶梯,既少跑了冤枉路,又节
本文标题:国外中心区立体交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9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