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2018
时评类作文的写法什么是时评类作文时评类作文本质上属于材料性议论文,但和一般的材料性议论文又有显著的不同:一、时评类作文是以时事新闻事件作为阅读材料;二、时评类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时事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这就决定了时评类作文的两大特点:1,旗帜鲜明(必须表态);2,就事论事(不要扯远了)。时评类作文怎么写1、关注时事:时事是源,作文是水。缺少对时事的充分了解,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隔靴搔痒。2,就事论事:重点剖析,事件本身。不需要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即便举例子也要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3,旗帜鲜明:是非对错,立场坚定。不要含糊其辞,摇摆不定;也不要只有别人,没有自己。4,深入分析:发生原因,产生影响。不要蜻蜓点水,语焉不详。2020/6/304时评类作文写作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引用材料2.分析材料3.联系实际说道理4.做出结论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引简洁(引析材料,提出论点)析充分(分析材料,深入挖掘)联紧扣(联系扩展,例析议论)结点题(回扣材料,升华总结)•1.引析材料,提出论点(引)•忌机械照抄,应针对概括•①引材料宜在开头部份,开篇第一小段可形象导入,但很快就要提及材料•②引述时要抓住关键,简洁概括。不要停留于照搬原句,可适当转换方式引述•③可在引的结尾马上点出自己的观点•开头:适度描述事件主体,但切忌花大篇幅回顾。应找出事件的主题,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2.分析材料,深入挖掘(析)•分析原因、危害、意义等•①体现一定的思辨性,呈现一定的论述力度(多用:因果句、假设句、转折句、对比句)•②体现激情,形象评析(如:善用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对偶增强气势,加强节奏;以感叹句等将自己代入其中)•3.联系扩展,例析议论:(联—例—议)•(1)联:有过渡句,自然延展•建议:①以对材料的生发议论水到渠成联系②以巧妙的过渡句自然联系•(2)例、议:类似举例,分析扣题•①相似联想,类似举例②有小观点,体现层次(并列、对照、层进)③例后有议,议要扣题(回扣论点)•4.回扣材料,升华总结:(回—升—收)•(1)回:回扣材料•可以在每个例子后均回扣材料,也可以全部例子举完后再回扣•(2)升:总结升华•①上升到一定高度总结②联系现实(社会、个人)升华③辩证分析补充④排比概括总结⑤意蕴分析总结•(3)收:形象意蕴•①形象收尾(比喻、意蕴句、排比段等)②情感收尾(感叹句、祈使句、展望)陈光标在扶危济困、慈善捐赠方面因其慷慨大方,被冠以“中国首善”之美誉。但他的高调慈善引发全球式的激辩。有人称他为“裸体慈善”,也有人称他为“暴力慈善”,还有人认为他就是借慈善“作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国内多处灾区到台湾,尔后又转战日本,他一路走来一路捐赠。有人戏称为“陈光标满世界撒钱是否想征服全球?”。然而,陈光标本人却认为,他希望用高调慈善刺激富人行善之道。时下,陈式“裸暴秀”能否推动公益慈善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褒贬有之,正反难辩。(3月23日新华网、人民网)【范例剖析】阅读并思考:此文开头有何特点?引简洁(引析材料,提出观点)阅读并思考:此段议论有何特点?析(分析材料,深入挖掘)(原因)阅读并思考:此段议论有何特点?联紧扣(联系扩展,例析评论)阅读并思考:本文结尾有何特点?结点题(回扣材料,升华总结)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学会包容与体谅因为一辆BB车,司机与女乘客“对峙”数小时;因为一辆BB车,警察两度出警;因为一辆BB车,数十乘客被迫转车。这也许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但却充满讽刺,令人唏嘘。(引用材料)这件事本来不难解决,只要司机肯体谅一下那位年轻的母亲,让她把BB车停在车内一角;只要车上的哪位乘客能体谅一下司机的顾虑,把位子让给那位要抱婴儿的母亲,帮她折叠一下那BB车。但是在那天的车厢里,就是没有这种忍让,这种体谅,所以可笑可悲的一幕就此发生。(针对材料具体分析)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人相处,与人打交道,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与别人发生磨擦,发生争执,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体谅一下他人的难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许,这社会中的许多干戈就能化为玉帛,也许和谐社会就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过渡到生活实际)但是,在这个唯自己利益至上,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可以先放下自己的利益去体谅他人,又有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忍让别人?城管为了严格执法,强行扣留小贩的货物,小贩为了与城管对抗,不惜把货物摔烂,不惜以死相挟;房地产商为了尽快收地,野蛮拆掉居民民房;住户为了争取更多的补偿,甘愿死守阵地,做“钉子户”;农户为了摆脱薰天的臭气,不惜火烧邻居的猪棚,学生为了一时之愤,用笔刺伤同学,邻居间为了越墙的树恶言相向……我们都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了吗?我们都忘了“以和为贵”的意义了吗?(联系生活现象反面论证)但我们必定还记得蔺相如谅解廉颇对自己的不满,对对方处处迁就,最后他以国事为重,忍让同僚的品质使廉颇羞悔自疚,负荆请罪,我们必定还记得张英在建屋子的时候叮嘱家人为邻居留下几尺小巷,结果邻居也为他们留下小巷子的故事。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想要的结局,少一些争吵,多一点忍让,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和谐。这个结局,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联系生活现象正面论证)放下自己烦燥,功利、自私的心吧,多去体谅一下他人,多为旁人着想,也许人家也在体谅着你的难处,也在包容着你的错误。用包容的心,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体谅去化解每一场干戈。(点题、扣题)就事论事缘事发挥就事选例谈古论今就事说理并列对照引—析—联—结时评类一般议论文⑴2017年4日上午,淅沥的小雨中,北京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邱德拔体育馆举行,数千名毕业生参加。校长林建华通过分享两个小故事寄语毕业生,“吃亏就是占便宜”。他希望北大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说:世界上1%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99%的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1%,“吃亏是福”的观点获得高度认同。⑶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是名满天下的乳业巨头,其养母嘱其“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长期的身体力行让其赢得了信任、尊重与爱戴,也造就了事业上的辉煌。⑷有人认为,吃亏就是吃亏。吃亏不是祸但决不是福。说吃亏是福,那是愚民。综合上述观点,你是怎么看的?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例文:福由亏来,亏可生福•①现代社会的许多年轻人,丝毫不能忍受一点儿委屈,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应如己所愿,不能吃亏,只能占便宜,这才是福;也有人认:吃亏就是吃亏。但北大校长林建华毕业典礼上,语重心长地说“吃亏是福。”的确,“吃亏”就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如果我们能正确面对所谓的吃亏,也许就会品尝到他人所说的“福”,所以我认为福由亏来,亏可生福。•②失败乃成功之母,亏可转化为福。要想得到“福”,就得先吃一点“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真正经历了挫折与失败,才能从中积累经验教训,得以成长。林建华、牛根生等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顶天立地的巨人,他们之所以感到吃亏是福,想必他们一定亲身领会过,是他们经验的总结。塞翁丢马本是一件坏事,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丢失的马领会了一群马;他儿子骑马摔伤腿,因跛脚而免去参军,得以保全性命。寓言完美的演绎了福祸相生的道理。所以,我认为,吃亏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因为祸可转化为福。••③福由亏来,是因为亏能给人教训。当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时,毫无防范之心,所以他们们往往被伤害得很惨,在人看来这是坏事。但得到了教训,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积累了经验教训。所以,先吃点儿亏,交点学费也是正常的,哪有占便宜的事情都被你遇到?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吃亏是福的原因吧。马云开创阿里巴巴成为中国首富,人们在羡慕他成功的同时,更应看到他先前无数次的失败,正是这些失败吃亏才成就了今天的大咖马云。•④吃不了小亏,就注定成不了大事。做人要学会忍受,不能因吃了一点儿小亏就放弃了目标。而有人认为自己吃亏就是吃亏了,其实不然,虽然“吃亏”,但是为了放眼全局,吃点儿小亏又算什么?一位无赖曾逼迫韩信从胯下爬过去,以侮辱他。如当时的韩信忍受不了胯下之辱,也许成为无赖的刀下鬼;但韩信是个成大事之人,能正视局面,舍小辱而保大命,终成历史上少有的军事杰出人物。不吃小亏,怎能成就大事?••⑤在我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得必有失,有好必有坏,有正必有反……所以,我认为福祸亦然,福由亏来,亏可生福。把握好辩证关系,方可成就大事。牛刀小试•近两年电视上的综艺大都被各种娱乐节目霸屏,很多节目也都本着娱乐大众的心态去制作内容,在大家对纯娱乐的综艺审美疲劳的时候,出现了诸如《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称之为“综艺清流”的节目,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阅读这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标题: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20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9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