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品名称第六课戊戌变法作者姓名刘宇昕性别女任教年限2年所用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单元第二单元课节第六课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戊戌变法》一课,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中有更多的篇章要教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只有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相关课目教授好,让学生弄清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和中国封建势力顽固的特征,才能更好地讲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至“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逻辑推理上具有紧密的因果关系,因为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幼稚,力量上的微弱,资产阶级不论通过什么形式的改革都是不能成功的,“戊戌变法”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从逆向思维这个角度通过反证法的规律,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性,这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的能力。2.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问题导向,阅读教材,能够说出戊戌变法的背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的相关信息2、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能简单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并理解其带给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提高分析历史事件和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戊戌变法和北京大学的相关视频播放,感受到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的爱国热情和创新变革的精神,认识到维新变法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进而教育学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努力。3.教材分析(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是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在中国近代社会,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经过洋务运动,中国并没有强盛起来,反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新的阶层即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寻求救国出路,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它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并对教育近代化、思想近代化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这是近代史体系中有关中国人民探索历程的重要环节,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加深对该主线知识的认识、理解。本课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维新思想的传播本课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影响。4.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善于思考和想像,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观看视频、观察图片、情境模拟、体验交流、引导感悟等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通过对第一单元以及洋务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情况已经有了系统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对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内容很陌生,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影响的总结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从而可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5.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均要说明设计意图,最后附板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视频中习近平主席在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阐述中国梦。来到维新变法运动展厅,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维新变法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继而穿越时空回到一百多年前。设问,变法真的能救当时的中国吗?变法领导人之一梁启超留下了相关文字资料,就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讲述拨开历史迷雾,去感受这位文人的强国梦。【设计意图: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梁启超这个历史人物串联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播放视频,介绍人物梁启超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步骤2:【合作探究,走进变法】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指导学生回顾旧知阅读材料,回顾旧知,回答问题梁启超所说的唤醒四千年大梦的是什么事?此后签订了什么条约?【设计意图:由梁启超的记述开始学习内容,以此了解维新变法的背景。】2、如果让你在梁启超之后主办的《时务报》上对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报道,你会从哪些方面介绍?【设计意图:用新闻报道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想象和发挥的机会,学会介绍历史事件。】3、“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什么?这与洋务派的观点有什么区别?【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比较法,理解维新变法的探索是近代化发展的进步。】二、短暂的“百日维新”4、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人士依然奔走于各地,宣传变法。如果同学们是维新派的一员,你将怎样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呢?5、梁启超介绍康有为上书及变法开指导学生完善报道内容引导学生区别主张,指导学习君主立宪制引导学生站在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对学生不能清楚分类的作解释小组合作中进行指导,发表观点时引导学生认识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配合展示投票动画阅读教材,设计需要报道内容,并归纳回答阅读史料,了解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对比洋务派,得出结论引出《时务报》、《国闻报》、强学会等内容。结合书上内容,分类整理变法内容。分小组体验历史角色,讨论是否支持法令内容,派代表回答,给变法投票阅读史料,小组合作分析原因始情况。如果要你替康有为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四方面拟一份全面变法的诏书,你打算如何起草这份政令?【设计意图:创设起草政令情境,激发兴趣,突破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6、如果你是下列人物——普通百姓(农民阶级)、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新、旧)、官僚大臣(旗人、绿营官兵),你对变法有何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并为变法投票。【设计意图:学生学会多角度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体验历史角色,理解新政推行的不易之处,为新政的失败埋下伏笔,也对分析原因和影响加深了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7、结合合作探究,讲述变法后续情况,出示图片。【设计意图: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8、出示戊戌六君子图片【设计意图:站在历史人物角度感受历史选择,理解谭嗣同为民族大义牺牲的果敢。】9、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启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总结变法失败原因引导学生做出抉择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总结维新变法历史影响,指导史料阅读方法历史设想,回答问题讨论维新变法影响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结合史料,你怎样看待变法产生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史料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和氛围,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突破本课难点,理解维新变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步骤3:【总结提高,首尾呼应】学习了本课的内容,总结知识点【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回到复兴之路展厅的维新变法运动部分,学以致用,整理回顾知识。】完善板书回顾知识点步骤4:【视频回放,情感升华】回顾戊戌变法的视频,借北大一百二十周年校庆,提出希望。【设计意图:由强国梦衍生到中国梦,借梁启超之言对中国少年提出期望,情感升华】展示视频板书设计6.教学设计特色(建议从教学立意、教学构思等方面加以阐述)教学立意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2.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近代史上志士仁人为国家前途不惜以热血生命唤醒国民的一曲壮烈悲歌,他的精神、气节值得后人景仰。3.在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不发动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教学构思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主观与客观、必然与偶然等方面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本课之史料,剖析中国资产阶级及其自上而下的“立宪保皇”的改良运动之特征和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历史规律的探究能力。在教法的选择上,要紧扣教育、培养、发展三大功能,通过教法使学生掌握学法,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与交叉使用,寓教于乐。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戊戌变法(高潮)戊戌政变(失败)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1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