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湖北“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大赛与方案征集活动参考资料:荆楚文化与荆楚建筑2目录一、荆楚文化的定义二、荆楚文化的内涵、发展与特征三、荆楚建筑的几个特点四、荆楚建筑审美特征五、荆楚文化与荆楚建筑风格六、结语:借鉴与化用3一、荆楚文化的定义★楚文化是指由楚人创造、楚国发扬光大的古代文化。从时间上,楚国是我国周代历史最长的古国之一,若从西周初年立国算起,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为止,历时800余年。从空间上说,楚文化的覆盖范围几乎包括了整个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大部分的淮河流域,楚国在极盛时期,曾领有今湖北、湖南的全部及河南、陕西、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的一部或大部,实际上占有当时的天下之半。楚国创造了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亦夏亦夷”的荆楚地域文化,青铜冶铸技术高度发展,丝织刺绣技术后来居上,木竹漆器流光溢彩,老庄哲学独树一帜,屈骚文学“别创新体”,美术乐舞动人心魄。楚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绝伦,不仅与中原文化比肩而立,竞趋争先,而且在很多方面已达到能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高度。★荆楚文化是湖北地区自古到今的历史文化,前从远古、后至现代,历史悠久,因此荆楚文化的时间范围远远超过楚文化。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楚文化是荆楚文化的源头与主干。荆楚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一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二、荆楚文化的发展、内涵与特征(一)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湖北在地势上处于中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整体轮廓略呈向南开放式椭圆形盆地。湖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平原、岗地、丘陵、山原、山地。这种山地与平原地理上的差异,在文化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反映。湖北总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同样,气候在文化生态环境中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容。在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下,荆楚文化历经漫长的发展演化,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具体如下:史前:滥觞与展衍湖北是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富集地区,也是中国远古人类及其文化演化的主要地区之一。先秦:蓄积与崛起先秦时期,楚国的建立与发展,为荆楚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荆楚地区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方面的发展都已达到当时东西方一流水平。秦汉:沉寂与复苏秦统一中国之后,荆楚地区相对边缘化,楚文化受到秦文化的压抑,陷入相对沉寂的状态。西汉后,荆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因子,逐渐地得到复苏,并获得长足的进步。5魏晋南北朝:冲突与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长期处于不同政权的分割之中。虽处动荡与混乱之时,但冲突中有交融,碰撞中有进展。隋唐:吸纳与辐射隋唐时期,荆楚地区成为南北、东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彼时,荆楚文化呈现朝气蓬勃、兼容并蓄的宏伟气象。宋元:深邃与雅致宋元时期,荆楚地区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开拓与进取。荆楚文化深邃与雅致并行,学术包容、文学开新、书艺开宗、教育复兴、科技精进,无不浸染时代气息。明清:激荡与开新明清两代,荆楚文化的发展仍有长足进步,人才辈出,异彩纷呈。尤其是汉调的兴起和广泛传播,使湖北自楚文化以后,重新获得了文化输出的历史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辛亥首义:革故与鼎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成为荆楚文化的优秀特质之一。(二)荆楚文化的内涵荆楚文化的内涵,主要可概括为十大文化系列:★远古人类文化6大约从200万年开始,建始人、郧县人、长阳人等远古人类就生活在荆楚大地上。湖北境内新石器时期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表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神农故里即今湖北随州一带,谷城、房县、神农架等地也是炎帝神农生活、活动的主要区域。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完成了向农耕时代的过渡。炎帝神农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发明创造只有黄帝才能和他相媲美。所以,炎、黄二帝同时被尊崇为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人筚路蓝缕、追新逐奇、兼收并蓄、崇武爱国、和谐诚信的精神以及楚庄王、孙叔敖、老子、庄子、屈原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人。楚国炉火纯青的青铜冶炼、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髹、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7★秦汉至明清历史文化秦汉时期,荆楚是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三国时期,湖北境内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三国演义》120回中有80多回的故事发生在湖北或与湖北密切相关,荆楚大地上形成了影响久远,魅力独特的三国文化。在唐朝,湖北同样洋溢着盛世气象,社会全面进步,诗坛鄂军、陆羽《茶经》和蕲黄禅宗等领风气之先。宋代,武昌是名列南宋三大都会之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湖北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中,最令人骄傲的是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明清,事件如汉口崛起、武当大兴、湖北建省、汉调进京等,人物如张居正、李时珍、“公安三袁”以及吴伟等等,都在湖北乃至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巴土文化巴土文化,是指由古代巴人创造的、经过古代巴人后裔—土家族继承、发展、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远古的巴人遗迹,高亢婉转的山歌,古朴清雅的南曲,炽烈淳朴的跳丧舞,情真意切的“哭嫁”,质朴清新的竹枝词,巧夺天工的吊脚楼……无不体现8出巴土文化浪漫、达观的独特魅力。★宗教文化湖北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教俱全,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尤以佛教文化的传播和道教文化的兴盛而举世闻名。湖北既是佛教初传我国的南方重镇,又是孕育天台宗、禅宗发展的摇篮,在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发端于远古的民间巫术和道家方术,从道家演化而自成组织宗派。在湖北,宋元时期的九宫山、明清时期的武当山,不仅是南方道教的中心道场,而且在全国道教界具有异乎寻常的影响力,也展现了湖北道教文化的宗教魅力。★红色文化辛亥武昌首义,湖北革命党人敢为天下先,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形成了湖北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湖北既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心区域、农民运动中心区域和大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诞生地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根据地,为波澜壮阔的中国红色革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30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9不断,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走出了两位共和国主席、235位开国将帅和70万英烈(其中31位是党的省委书记或担任过省委书记职务),构成了湖北红色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山水文化湖北地处祖国腹地,境内名山大川众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长江、汉水、清江横贯其中,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大洪山、九宫山等,皆为荆楚名山,盛誉中外。荆楚人民长期以来钟情大自然,同大自然的神往与反馈中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荆楚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拥有星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化石”,凝结着千百年的智慧,是荆楚文明的底色与基因,荆风楚韵,醇香迸发。至今,我省已公布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计260项,其中105项列入国家级目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99人,端午节和雕花剪纸更是被列入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人文化物华与天宝竞辉,地灵与人杰争艳。在中华文明史上,荆楚大地,可谓人才济济:“中华诗祖”尹吉甫,世界名人10屈原,汉赋开山宋玉,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茶圣陆羽,佛学大师道信、弘忍、神会,书画双绝的米芾,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医圣李时珍,文学家“公安三袁”、“竟陵钟谭”,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哲学大师熊十力、汤用彤,经济学家王亚南,语言学家黄侃,作家废名、聂绀弩、张光年,文艺理论家胡风,剧作家曹禺,思想家殷海光、徐复观,历史学家习凿齿、王葆心,考古学家李济,湖北的文化因他们而生辉,湖北的山水因他们而增色,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述十大文化系列,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进荆楚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三)荆楚文化的特征在荆楚文化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浪漫奔放、兼容并蓄和趋时拓新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荆楚文化的特征之一:崇尚自然崇尚自然,其旨在追求人生天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顺其自然和追求人的自然天性。前者是指主体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方法和途径;后者则指主体追求人性的一种最高境界。两者在湖北文化中都显得尤为突出。崇尚自然的思想自当首推道家。对人天性的追求则以晚明鄂东泰州学派最为突出,李贽是其代表,晚明文坛的公安11派和竟陵派亦受其影响至深,是中国早期的启蒙主义思想。荆楚文化的特征之二:浪漫奔放荆楚文化宝库中,浪漫奔放的特色也十分突出,在文学、艺术、思想等各方面都有表现。湖北雄奇的高山峡谷,浩渺的江水湖光是浪漫奔放文化特征产生的地理条件。除了上述特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湖北较盛的巫文化因素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湖北文化具有较强的崇尚个性的价值取向。屈原作品是湖北文化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楚国丝绸、漆器、青铜器、乐舞等无不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意蕴。荆楚文化的特征之三:兼容并蓄湖北居华中之中,水陆交通发达,除西北和西南山区经济文化比较闭塞落后外,大部分地区处于枢纽性纵横交通线上,不仅南北东西来往人口较多,而且因境内外战争等原因人口迁徙较其他地区为多,如历史上湖北数次来自北方的移民,以及明清时“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东西向移民。体现在文化上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亦即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这种开放兼容的特色突出地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会上。荆楚文化的特征之四:趋时拓新湖北由于区位优势,以及创新主体所特有的精神,在不12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层面都不乏创新之举,其中不少或开全国风气之先,或对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趋时拓新即与时俱进、革故创新,它既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又是湖北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如楚国首创县制,就是在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新。北宋蕲州罗田人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印刷技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张之洞督鄂期间的“湖北新政”,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为武汉的崛起乃至成为辛亥首义之区奠定了基础。三、荆楚建筑的几个特点★建筑样式丰富多彩楚国的建筑形式和居住习俗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主要建筑原型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宫、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台:单层土台,又称“坛”。层台:重台。榭:在台上修筑的屋顶、明柱和围栏。轩:附属于宫室建筑的走廊。层轩:台式建筑的上、下和多层建筑的每一层均有走廊。阙:是宫寝门道两旁的高台建筑,供瞭望之用。13楚院落建筑★高台巍峨楚国高台建筑,最能集中体现楚建筑的特点和工艺水平,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有重要地位。历代楚王,多好筑台。其中,最著名的是章华台。《渚宫旧事》载:“初,(成)王登台临后宫,宫人皆仰视。”李白亦有诗云:“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见楚宫室建筑巍然峻高,傲岸挺拔,体现了楚人强烈向上的生命活力。楚国高台形制形成的原因,与其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地下水位高的环境是分不开的。楚国高台建筑是后代高楼建筑的先河,对秦汉以后的高楼建筑有着重要影响。武汉地区宋代建筑的琴台、禹稷行宫、明代创建的晴川阁便是实例。14楚高台建筑(示意)★干栏式建筑别有风情干栏式建筑是
本文标题:荆楚文化与荆楚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5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