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备管理术语目录一、设备管理制度类术语1、设备管理2、安全管理3、压力容器管理4、应急预案5、特种作业人员6、持证上岗7、设备借用8、设备搬迁9、设备交接10、擅自外借11、随意转借二、操作规程类术语1、设备操作规程2、设备保养规范3、机器操作说明书4、维修保养计划5、设备年度修理计划6、设备月度修理计划三、维修保养类1、保养2、三级保养制3、日常保养4、一级保养5、二级保养6、例行保养7、定期点检8、保养“五定”9、定点10、定质11、定量12、定期13、定人14、预防为主15、计划检修16、预防性检修17、强制保养18、设备故障19、设备维修20、设备维护21、设备改造22、委外修理23、预防维修24、抢修25、大修26、中修27、小修28、项修(项目修理)29、设备空载30、设备负载31、设备超载四、生产设备类1、固定资产2、生产设备3、重点设备4、特种设备5、关键设备6、待修设备7、备用设备8、闲置设备9、报废设备10、完好设备11、设备型号五、设备用电安全类1、设备事故2、设备质量事故3、安全装置4、触电事故6、接地7、保护接零8、保护接地9、安全电压10、电气绝缘11、过压保护12、漏电保护防六设备管理各项指标术语1、及时维修率2、保养完成率3、设备安全事故率4、设备台帐准确率5、设备的完好率6、设备的利用率7、故障停机率8、设备闲置率9、设备完好标准10、设备生产率11、设备的安全性七、设备及配件名称类1、配件2、备件2、常用备件4、关键配件5、进口设备配件6、易损件7、机械配件8、电器配件9、气动元件11、配电柜12、空气开关13、漏电保护开关一、设备管理制度类术语1、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以公司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2、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是要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提高防护标准,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3、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对企业广泛使用的具有爆炸危险、有压力(密闭)的特种设备的统计建档、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状态监测、定期检验、报废更新等管理环节所制定的管理制度。4、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7、特种作业人员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国务院有关部门作出过相应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瓦斯检查工、起重机械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爆破工、通风工、信号工、拥罐工、电工、金属焊接(切割)工、矿井泵工、瓦斯抽放工、主扇风机操作工、主提升机操作工、绞车操作工、输送机操作工、尾矿工、安全检查工和矿内机动车司机等十多个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考核。6、持证上岗国家《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考核合格的,颁发特种操作资格证书。未经专门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7、设备借用生产分厂因生产需要,临时向其他分厂、部门或基地借用设备的,且在30天内归还的按《设备申请单》审批单的设备调动,称为设备借用。8、设备搬迁(调拔)设备搬迁是指生产车间因其中一方有设备的需求,并通过《设备转帐单》的审批后,将设备保管权接收为本单位的,称为设备搬迁。设备搬迁后必须经过财务部转移固定资产。9、设备交接当车间设备责任人调离岗位或离职,必须由机电管理处与责任人进行设备盘点,核对帐目准确无误后,并交给新的责任人保管而进行的设备交接手续.10、擅自外借生产车间未通过《设备借用单》审批,私自将车间机器借到本车间以外的部门使用。11、随意转借生产车间未办理相关手续,将本车间的设备私自借到其它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二、设备操作规程类术语1、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其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等作出规定。其内容如操作前现场清理及设备状态检查的要求;设备运行工艺参数;操作程序要求;点检、维护、润滑等要求。操作人员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2、设备保养规程针对各种类型设备结构特点及运行要求,依据设备说明书及该设备保养实践所提供的经验而综合制定的有关本设备规范性保养的条文。3、机器操作说明书生产设备供应商为满足购置机器客户的登记、操作、维护、保养等一系列过程而制定的方法和步骤。4、维修保养计划根据设备规定的运行时间、技术状况、检查和监测数据、零件失效规律、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及其复杂程度等,采取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修理类别并综合考虑生产、技术、物质、劳动力与费用等各方面的条件,来安排检修日期和确定检修时间,以消除设备技术状况劣化而制定的系统方案。5、设备年度修理计划设备年度修理计划应包括:(1)大修计划;(2)项修计划;(3)技术改造计划:(4)实行定期维修的小修计划:(5)更新设备的安装计划。6、设备月度修理计划设备月度修理计划包括:(1)按年度计划分解的大修、项修、技术改造、小修及安装计划;(2)设备的精度调整;(3)根据上月设备故障修理遗留的问题及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安排在本月的小修项目。三、维修保养类1、保养保养是劳动量较大,技术要求较高,需更换简单零件或元器件的定期性活动,且由维修人员参与或为主来完成的活动称为保养。2、三级保养制三级保养制是专业管理维修与群管群修相结合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三级保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维护保养(通称为例保),一级保养(简称一保)和二级保养(简称二保)。设备的“三级保养制”是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众管理,搞好设备维护保养的有效办法。3、日常保养日常维护保养班前班后由操作工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和加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及时给予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4、一级保养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辅导,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油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5、二级保养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局部恢复精度,满足加工零件的最低要求。6、例行保养(例保)设备的操作、使用、监管、巡视人员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及运行、使用条件进行自己责任所规定的保养工作。7、定期点检为了提高、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者借助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8、设备保养“五定”“五定”是指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9、定点:确定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保持其清洁与完好无损,实施定点给油。润滑的定点工作具体是指:(1)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最好进行标识。(2)参与润滑工作的操作员工、保养员工必须熟悉有关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3)润滑加油时,要按润滑点标识的部位和润滑点加换润滑油。10、定质:设备的润滑油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按规定的润滑油种类进行加油;润滑装置和加油器具保持清洁。设备润滑的定质工作内容包括:(1)必须按照润滑卡片和图表规定的润滑油种类和牌号加换润滑油。(2)加换润滑油的器具必须清洁,不能被污染,以免污染设备内部润滑部位。(3)加油口、加油部位必须清洁,不能有脏污,以免污染物带入设备内部,影响甚至破坏润滑效果。11、定量: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实行日常耗油量定额和定量换油。设备润滑定量原则是:(1)设备油量最好能够可视化,以便于清楚地知道加油量是否合适(2)日常加油点要按照加油定额数量或显示的数量限度进行加油,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既要做到保证润滑,又要避免浪费。(3)换油时循环系统要开机运行,确认油位不再下降后补充至油位。(4)做好废油回收退库工作,治理设备漏油现象,防止浪费12、定期:按照规定的周期加润滑油,对储量大的油,应按规定时间抽样化验,视油质状况确定清洗换油、循环过滤和抽验周期。设备定期润滑工作是指:(1)设备工作之前操作工人必须按润滑卡片的润滑要求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对需要日常加油的润滑点进行注油。(2)设备的加油、换油要按规定时间检查和补充,按润滑卡片的计划加油、换油。(3)对于大型油池,要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取样检验。(4)对于关键设备或关键部位,要按规定的监测周期对油液取样分析。13、定人:按照规定,明确员工对设备日常加油、清洗换油的分工,各司其责,互相监督,并确定取样送检人。润滑管理定人规范包括:(1)当班操作人员对设备润滑系统进行润滑点检,确认润滑系统正常后方能开机。(2)当班操作人员或保养人员负责对设备的加油部位实施加油润滑,对润滑油池的油位进行检查,不足时及时补充。(3)保养人员对设备油池按计划进行清洗换油;对机器轴承部位的润滑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润滑脂。(4)维修或保养人员对整个设备润滑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对跑冒滴漏问题进行改善。14、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设备工程的理论基础,即设备工程应自始至终贯彻“预先防止”和“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在其规划工程阶段,应重视无维修设计、可靠性、维修性的科研与实施;在其维修工程阶段,应做好运行过程的状态监测和技术诊断,加强设备的预防性检查和试验,以及建立健全有关规程制度和各项基础工作,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减少故障事故,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的一生效能,从而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15、计划检修以检修间隔期为基础,编制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修理。16、预防性检修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设备故障和事故停机,从“预防为主”的观点出发,根据事前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维护和修理。预防维修力争对运行中的设备异常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排除,通常应参考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和状态监测的结果。17、强制保养设备运转到规定时限,不管设备的技术状况好坏或任务轻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作业范围和要求,进行检查和保养。18、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指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的功能。故障按其发展情况可分为突发性和渐发性两大类。119、设备维修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称设备维修。20、设备维护为防止设备性能劣化(退化)或降低设备失效的概率,按事先规定的计划或相应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其作用在于延缓设备工作能力的降低,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21、设备改造运用新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改善或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及生产率,减少消耗及污染。设备改造时必需考虑生产上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设备改造的主要作用是补偿无形磨损,某些情况下也补偿有形磨损。通过改造可以实现公司生产手段现代化。22、委外修理委外修理也称外协修理。是指本公司在维修技术或能力上不具备自己修理需修设备的条件,必须委托外公司修理。一般由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委托设备专业修理厂、制造厂或维修公司承修,签订设备修理合同。23、预防维修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设备故障和事故停机,从“预防为主”的观点出发,根据事前的计划和相
本文标题:机电术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3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