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文学翻译中模糊性的美学价值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学翻译中模糊性的美学价值姓名:罗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王雪20090501文学翻译中模糊性的美学价值作者:罗勤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王潇我们赖以生存的模糊性——语言模糊性的多维度诠释与文学翻译2006随着对模糊学研究的更多关注,作为模糊学和语言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的模糊语言学也获得很大的发展而逐渐系统化。随着对语言模糊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对模糊性本身和模糊语言的了解也更加全面。由于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研究语言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其模糊性及外在表现形式——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不仅表现在对其本体论的研究上,还表现在其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上。如今,模糊理论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结果,包括数学、人工智能、外语教学、翻译学等等。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翻译,作为一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必然会涉及对语言的研究。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尤其在处理模糊语言时,语言模糊性会增加翻译的难度。所以有必要将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结合起来,以期在目的语中恰当地再现源语语言模糊性的内涵。本文首先以语言模糊性为研究的切入点,继而探讨翻译中存在的模糊性,然后将语言模糊性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探究在英汉语之间文学模糊性恰当的转换和合理翻译文学模糊语言的问题。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重点是对语言模糊性的本体论研究,涉及该领域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对模糊性的理解,以及在模糊性研究上出现的一些争论。第二章将从多维度探讨语言模糊性形成的原因。由于模糊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存在也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人们对于模糊性的根源这个有争议的问题也变得热衷起来。虽然很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原因始终未能达到统一。模糊性的形成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所以要从多维度进行分析。本文拟从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对语言模糊性的成因做多维度的诠释,以便找出对语言模糊性形成原因更全面的解释。第三章从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翻译本质的模糊性、翻译标准的模糊性和翻译过程的模糊性,从而将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研究联系起来。第四章探讨文学模糊和英汉翻译中模糊美的再现。模糊性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模糊美是文学魅力的重要表现。文学以其凝练隽永的语言,丰富精深的内涵等美学气质决定了美学是衡量翻译质量和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由于文学模糊传递模糊美,翻译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其模糊美的再现问题。美学,尤其是模糊美学应该用来指导文学模糊语言的翻译,以便再现文学模糊美。本章探讨了文学模糊的普骗性、含义、原因、类型及美学价值;指出文学翻译的关键是模糊美的再现,并阐明模糊心理机制,模糊美学和模糊美;说明由于英汉语文学模糊存在美学差异,文学模糊美再现中会面临模糊美的磨逝和保留的困难;最后运用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和视野融合理论做指导从理论上探讨模糊美的再现,以期达到最终目标——模糊对等。文学翻译中的模糊对等关键在于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格式塔意象,在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实现视野融合,以期在实际操作上实现整体贴近。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在于尝试从多维度诠释语言模糊性的原因。其二将模糊性与翻译研究联系起来,全面探讨了翻译的模糊性。其三在于探讨了文学模糊性,提出了一个新的指导文学翻译中再现模糊美的理论原则——模糊对等,并用实例证明其可行性。因此,本研究既具备理论价值,又拥有应用功能。2.期刊论文周望月文学之美,因其模糊——论等值精髓之标准模糊性与文学翻译-考试周刊2009,(9)本文梳理了等值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认为等值理论的精髓在于其标准的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因其意象的不确定性而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在翻译中不应显化,而应通过保留其模糊性使译语读者和原文读者能得到同样的美的感受.本文通过鲁迅小说呐喊中具体例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标准的模糊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得出标准的模糊性是指导文学翻译的理论依据之一.3.学位论文曹少森AHermeneuticStudyoftheFuzzinessinLiteraryTranslation2008模糊性是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具有语言的模糊性,同时又具有艺术的模糊性。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有意识模糊和无意识的模糊促成了作品的模糊性。顾名思义,文学翻译的模糊性包括文学的模糊性和翻译的模糊性,但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相互渗透和影响的混合体。它主要涉及翻译对象(即文学作品或文学文本或审美客体)的模糊性和翻译过程的模糊性(这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与审美的模糊性和表达即重构的模糊性),从更宽泛的层面来说还有翻译理论(包括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模糊性。对此,纵观已有文献资料,到目前仅有一些相对零散的探讨,对于文学翻译中模糊性的存在有了一定认识,还仅处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浅在层面,不够系统和深入,其中对于模糊如何得以存在和它的理解如何得以发生以及模糊性是否引发不可译性等核心问题探讨不足。阐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和阐释的理论或哲学涉及到文本意义的理解,作者的意图,读者的角色以及审美等问题,促进了当代文论的迅速发展,与文学翻译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上述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正是鉴于对以前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本文从语言的模糊性入手,以阐释学为视角,对文学翻译的模糊性进行探讨。本论文共五章:第一章是全文引言部分,主要说明对于模糊性的研究与应用,分析文学翻译模糊性研究的现状,指出不足及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二章通过模糊性的定义与由来,语言的模糊性和文学的模糊性来看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模糊性。在语言模糊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文学的模糊性,即文学作品不但具有语言的模糊性还具有其特有的审美的模糊性,也就是文学翻译的客体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文本意义模糊与审美模糊两个层面。第三章从阐释学视角分析文学翻译的模糊性。首先介绍阐释学的由来及发展,然后分析阐释学与文学的模糊性的内在联系和文学模糊形成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研究文学翻译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并用阐释学理论(主要是视域融合与具体化)分析文学翻译的模糊性问题。第四章为结论部分。通过前面的研究,总结了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问题与其存在的原因并对不可译性问题作以解释,同时说明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4.期刊论文彭爱民.PENGAimin从审美角度看文学翻译的模糊性-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6)语言具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更是如此.文学翻译不能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因为语言艺术作品的效果在源语中和目标语中都是模糊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世界的美或丑的感受只具有一个模糊测度.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了决定文学翻译模糊性的三个方面.5.学位论文康大伟模糊性与文学翻译2006本文运用认知理论、接受理论、模糊语言学理论和美学理论从认知学、模糊语言学、修辞学,翻译审美等角度探讨了模糊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和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以期更好地了解语言和翻译的本质。在整个翻译及其评价过程中,模糊性理论与翻译密切相关。译者必须对模糊性理论有很好的掌握,按照“尽可能直译必要时意译”的原则,从多角度,多层次仔细分析原文文本,才能确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较为合适,以期准确传递真实,充分的信息,产生与原文儿乎一样的效果。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极其简要地介绍了人们对认知及语言的模糊性的认识以及人们对模糊性与翻译的关注,并说明这方面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有待深入,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问题和研究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结构。第二章简单介绍了自然语言的两种对立属性——精确性与模糊性,认知和认知语言学,模糊语言学,接受美学,等效翻泽理论,回顾了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成果,接着又对已有的模糊性与翻译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第三章从认知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与翻译审美,模糊性与翻译评价标准四个层面探讨了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第四章基于语言学与美学及读者接受的综合分析,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针对模糊性现象所应采取的原则和翻译策略。指出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十分紧密,译者须对语言的模糊性有较好的认识,按照“尽可能直译必要时意译”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审视原文,去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较为合适,这样才能正确传递原文信息,达到与原文一致或几乎一致的效果。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本章对全文作了简要概括,概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6.期刊论文王雪.刘著妍模糊:文学翻译的客观属性-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客观属性,它体现在文学翻译的各个层面:从译者对原著的理解过程、转化过程以及读者对译文的评价过程都包含着模糊性.正确认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对指导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7.期刊论文王霞.石会亚论文学翻译的模糊性-首都教育学报2010,04(9)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翻译活动是一项语言转换的活动,所以它也具有模糊性.而文学作品又因为其独特的风格与模糊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文学翻译中的模糊性必定不可忽视.本文将从翻译中模糊性的产生,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并结合故都的秋的英译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8.期刊论文韩征顺.HANZheng-shun文学翻译模糊性纵观-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11)本文主要分析和说明了文学翻译在语言、作品、翻译过程、风格、标准以及文化层面的模糊性体现.进一步佐证了文学翻译中模糊性质的无所不在和其诱人的无穷魅力.没有模糊性的翻译必定是拙劣之作,而有模糊的译作必然是既忠实又通顺的上乘佳作.9.学位论文余胜映模糊语言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2008模糊作为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是指自然语言的不确定性。由于人脑的有限性和客观世界的无限性,用来描绘客观世界的语言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模糊。特别地,意义的模糊性是指在某一个语义范畴内,人们难以决定某些边缘情况是否属于该范畴。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语义范畴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从而使语义得不到明确的规定。而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语际转换活动也就不可避免的具有模糊性。模糊性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出现被称为模糊语言。本文主要论述了模糊语言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论文中,作者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分为本体模糊,认识模糊和方法模糊等。其次,作者特别从语境理论和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并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翻译方法。模糊性贯穿于文学翻译中,且离不开模糊语言的使用。但是,模糊性仅仅是翻译理论发展阶段中的一个主要特色。作为模糊性的对立面的精确性与模糊性是辩证统一体,相互依靠,不可分割。文章最后指出,模糊性虽然存在于文学翻译中,但夸大模糊性就会导致误解和翻译的不准确,从而导致翻译的失败。因此,模糊要有一定的度。文学翻译中模糊性及模糊语言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为理论学者提供了一个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同时也有助于译者将文学作品的翻译做得更好。10.学位论文于晓林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的审美再现2007本文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审美再现。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语音模糊、语意模糊、句法模糊、修辞模糊、意象模糊和风格模糊。文学文本的阅读过程是动态的,文学翻译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是审美主体,文本是审美客体。文学翻译是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再现原文本文学美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解释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特征,本文引入了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及文本空白与不确定性与模糊语言的相关性,同时也强调了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并揭示了接受美学对于文学翻译的意义。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角度阐释了文学模糊语言的艺术及审美效果和价值,对中西美学思想差异及中英语言表现形式的差异作了分析,并引入了文学翻译的审美图示。模糊与精确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语言模糊性与确定性是语言系统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概念和组成部分,因此精确为解决模
本文标题:文学翻译中模糊性的美学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