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际方面:○1网络基础理:很多相关资料表明,美国等西文发达国家虽然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较早,但是他们的学校教育同样存在着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而且目前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措施和解决方案。美国卡内基隆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曾花18个月时间进行网络调查,强烈呼吁社会抵制网络垃圾,但见效是甚微,○2德育研究上: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对21世纪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构想,即21世纪德育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由此,教科文组织还提出: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中,要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各学校要进行深入有效的探索。2、国内方面:○1网络现状:当前,国内教育系统正进一步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虚拟化、远程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超乎预想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很多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都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与此同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的并不仅是福音。有统计表明,学生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观看不健康内容的电影所用的时间,要远远多于网上学习的时间,由于网上各种良莠混杂的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此外,由于有网络作为依托,老师、家长难以体察和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轨迹,难以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针对这些现象,国内对网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对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及德育功能的发挥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但解决的网络德育问题仍然甚少,尤其是理论研究成果几乎是空白,偶见杂志报端有零星的文章发表,如《网络传播带给学校德育的利与弊》、《网络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等等,可见这些研究都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形成体例,因此,我们选择该课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现实发展前景。○2理论研究上:如深圳宝安教师编著的《学会生存在中国》一书,包括防范侵扰,火灾逃生、网络安全、旅游安全、心理健康等20章,这些内容对如今中小学可能面对的校园暴力,网上欺诈,团伙推动和性骚扰等作出了详细解答,是一本指导性很强的学生读本。这些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但如何根据我校实际,确定构建小学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途径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二)选题意义: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精彩纷呈的网络文化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同时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1网络信息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影响着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文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败生活方式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使广大学生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网络的虚拟化影响学生们现实的人际交往,他们往往以网络为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为方式。这种交往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和苦闷。然而,由于青少年的性格沿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虚化他们与真实世界交往的能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3“网络上瘾”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如果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另一方面,长时间上网,也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精神不振,影响身体发育。我们进行网络环境下立体化德育模式研究课题实验,是为了克服网络环境的上述弊病,充分发挥网络德育的积极功能:首先网络能缩短时空距离,拓展德育内容,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且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整合、吸纳、创新、提高道德认识力。第二,网络开放、交互式的特点,能够拓宽德育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得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教师则可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德育发展动态,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第三,网络的仿现实性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生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仿真练习、模拟观察,网络中的虚拟社区相当于一个社会,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更好地了解社会,接受教育,然后再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使知、情、意、行逐步社会化,进而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需的品德,形成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见,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立体化德育模式研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三)、理论依据:1、网络德育研究的理论依据。网络德育研究体现了“与日俱进”的思想,利用网络环境,教育界正在开展“新教育”的研究,在这种新教育理论中,应当有“新德育”的一块天地、而网络德育是新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模式,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网络德育的新方法,构建网络德育的理论体系,可以丰富德育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网络德育新的方法论。2、网络德育研究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日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会有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德育工作的新环境,我们认真研究网络德育,可以找出网络德育的新规律,形成网络德育的新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南师大朱小蔓教授指出:要重视孩子多样化感官经验和灵性表达,学会赏识孩子表现出来的多元化兴趣和生命潜能,促进孩子人格、情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网络社会的出现,正是可以让孩子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广阔的网络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利用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儿童可以在网上和家长、和老师、和朋友说真话、吐真情、讲真事,这对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4、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主要着眼于人人都具有一种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的自我实现,它是采用创造学提示的有关“创造”的理论与方法,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教育活动的一种新教育,旨在培养善于想象,富有创造力、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而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德育模式研究,正是体现了德育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新思路、新构想,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四)、理论假设:我们假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点,广泛开辟学校、家庭、社会等网络平台,精心策划学校、家庭、社会等网络德育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自我道德意识。(五)、研究价值:1、从社会角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改善网络德育环境。经常开展社会德育活动能够加强对社区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面对网络上混杂的信息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另外,通过“家样通”“校校通”工程使学校与社会取得最为便捷的联系,并通过加强与有关技术部门的合作,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的信息软件,从而借助社会力量改善学校网络德育环境。2、从学校角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整合网络德育资源。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网络德育的重任,积极发挥学校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做好五件实事:○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网络内容,设置校园网络文化,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2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以发挥网络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操作技术,提高学生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3创造条件,监控过渡,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网站的消极消息,使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4加强“网风”、“网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的宣传,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搞诱惑能力。○5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情感在线”、“网上聊天”等专栏帮助学生医治由于网络的相对封闭性而衍生的心理疾病。3、从家庭角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规范网络德育行为。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家公开上网,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帮助自己学习,消除家长对子女上网惶恐不安的焦虑心理,我们计划开辟“对话家长”专题网站,帮助辅导家长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规避家庭网络教育误区:建议家长正确处理好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学校沟通,多让孩子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以避免孩子沉溺网络的虚拟世界。进而真正实现利用网络教育规范学生德育行为的目的。(六)、研究内容:1、网络环境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利弊分析。2、现代网络的德育功能研究。3、网络环境下校园德育活动研究。4、网络环境下家庭德育活动研究。5、网络环境下社会德育活动研究。(七)、研究目标:1、培养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校德育活动研究服务的意识,构建一支网络化的教师队伍。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造就一批优秀的网络人才。3、构建一个动态优化的网络德育环境。4、构建网络环境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八)、主要观点:1、网络信息环境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即网络信息环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诸多弊端。2、网络信息环境积极有利的因素将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3、利用网络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将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新的途径。(九)、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1、研究思路:全面调研情况——分析、筛选、确立研究课题——分步实施研究——阶段专题突破——反思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进行区域推广。2、本课题创新之处:网站创新特色○1开放拓展性:在网站内容设计上突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内容。○2互动参与性:多栏目设计交互窗口,让学生自主参与网上对话交流。○3形式新颖性:网上开班会——让班队活动走进网络;风上敞心扉——网上心理辅导,为你打开一扇窗;网上俱乐部——走进绿色网络小屋。(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即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先由课题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集中讨论,参照他人成功的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在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构建学校德育活动平台。○2问卷法:把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变量),再拟成具体问题,编制成标准化问卷,让被试回答。○3观察法:通过全程化多方观察,全方位了解研究对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过程。○4实证分析法:本课题研究与学校德育网站建设同步进行,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网络内容,培养、锻炼教师队伍,分析研究学生的成长过程、德育形成过程。2、技术路线(研究基本框架)(十一)、实验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选题,组织论证、申报。○2进行理论研究,形成研究假设和理论体系。○3召开课题开题会,布置研究任务。○4做好研究前期准备工作。2、课题实施阶段○1按照课题计划全面开展实验研究。。○2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3定期进行教师教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水平。研究区域学校家庭社会完成预设目标社区专题网站改善网络德育环境家庭个人专栏规范网络德育行为校园网络平台整合网络德育资源技术手段研究策略预制研究模块○4进行阶段性研究小结。3、课题总结阶段○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完成专著○2召开课题鉴定和评审会,汇报课题研究结果。○3召开课题成果发布会,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本文标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8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