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刑法冲刺讲义——柏浪涛
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人怎样用心上律龙图,中国的法律图腾龙图学校,法律人野蛮成长部落★司考法硕学硕法博留学实习就业一站服务★★★名校升学,理想就业,幸福生活★12015刑法冲刺80题柏浪涛【提示】80题背后的100个本年度考点,请扎实掌握。下列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1.王某下岗后开“黑车”拉活,车上安装了某个公司的打车软件。许多乘客根据打车软件约到王某的车辆。王某从事这种道路运输经营活动,获利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虑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维护正常和谐的道路运输经营秩序,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予以严惩。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否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应当以乘客的满意度来判断。C.只要不是合法经营,就是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经营”。例如,餐馆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就属于这种“非法经营”。D.对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经营”的含义应当根据同类解释规则来解释,不是泛指一切不合法的经营。2.李某(警察)在执勤时,所携带枪支被歹徒田某抢夺去。李某担心被处分,没有向单位报告。田某某天在楼顶喝酒时,不慎致枪支掉落,将一位行人砸成重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由于丢失枪支不报罪要求“丢失”枪支,而李某不是丢失枪支,基于此原因,不构成该罪B.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可以解释为“非自愿而导致枪支脱离控制”,这是一种扩大解释。因此,李某的枪支属于丢失枪支C.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成立要求“造成严重后果”。行人重伤的结果属于严重后果,所以李某构成该罪D.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造成严重后果”仅指不法分子用枪支作为违法犯罪工具而导致的严重后果。这是一种缩小解释。因此,李某不构成该罪3.《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关于该规定的理解,有以下观点:1第一句话旨在明确刑法的法益保护原则。第二句话旨在明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2两句话均在明确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3第二句话的目的是保障人权。4罪刑法定原则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表述正确的是()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B.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D.第①②③④句均正确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人怎样用心上律龙图,中国的法律图腾龙图学校,法律人野蛮成长部落★司考法硕学硕法博留学实习就业一站服务★★★名校升学,理想就业,幸福生活★24.关于刑法的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甲在我国国内犯贪污罪,逃到国外,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可以管辖B.从我国驶往国外的列车,即使进入外国境内,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我国有管辖权C.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如果是轻罪,可以不予追究D.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5.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第4款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妨害公务罪)处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该款规定了妨害公务罪的一种行为类型B.该款中“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属于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C.该款中“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属于表面的、虚假的构成要件要素D.该款中“造成严重后果”属于真正的构成要件要素6.甲的轿车丢失,警察在乙的住所找到。现有证据能够证明的程度是:乙要么亲自盗窃了该车,要么替盗窃犯窝藏了该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可以认定乙构成盗窃罪B.可以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既可以认定乙构成盗窃罪,也可以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既不能认定乙构成盗窃罪,也不能认定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7.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以单位名义犯罪,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应以个人犯罪论处B.乙(单位领导)组织管理层开会,集体决策盗窃电力,共盗窃电力计费为10万元。由于单位不能构成盗窃罪,所以本案应作无罪处理C.丙欲实施贷款诈骗,请求星星公司帮助提供虚假担保,星星公司答应。丙因此诈骗成功。由于贷款诈骗罪不能由单位构成,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帮助犯的行为主体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其主管部门宣告破产,此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8.王某是某天天公司董事长,集体决策,以单位名义实施了两件事:第一,实施有价证券诈骗,骗得100万元。第二,帮助王某的表弟李某实施信用卡诈骗,李某骗得10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第一件事应作无罪处理,因为有价证券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B.第一件事应作有罪处理,王某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C.第二件事中不存在帮助犯,因为信用卡诈骗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D.第二件事中存在帮助犯,王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帮助犯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六岁幼女甲看到邻居大叔乙在院子里洗澡,因为年幼无知,对乙身体实施了“猥亵”举动。乙任其“猥亵”并不制止,时间很久。乙构成不作为的猥亵儿童罪。B.甲开车不慎重伤乙,甲欲抢救,但乙的家属多人拿着凶器赶来要教训甲。甲逃跑。乙因未得到及时救助死亡。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人怎样用心上律龙图,中国的法律图腾龙图学校,法律人野蛮成长部落★司考法硕学硕法博留学实习就业一站服务★★★名校升学,理想就业,幸福生活★3C.甲殴打家中保姆致其腿骨折,因担心被人发现,不带保姆就医,只是用家中药物止痛,保姆因骨折无法动弹,最终伤势加重,导致死亡。甲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D.故意的不作为犯存在未遂形态。例如,甲欺骗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乙,在寒冷的夜晚,将其带到人迹罕见的山谷,抢走其钱财,不顾其返回困难和生命危险,独自离开。后一个猎人偶然看到,将奄奄一息的乙救活。甲的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未遂。10.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甲在医院值班时接到病人求救电话,基于泄愤心理,拒不出诊。病人因未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B.乙由于过失将朋友反锁在车里,随后发现,但基于报复心理,不予释放。乙构成不作为的非法拘禁罪C.王某开车不小心撞伤李某,打车送李某去医院,途中谎称要买烟便下车,出租车司机丙等不到王某,担心自己被认作肇事者,便悄悄将李某抛弃在市区马路边,然后开车离去。后李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丙构成不作为犯罪D.张某在岸边看到一个人在河中快要被洪水冲走,用绳子绑着一个救生圈,扔过去。这个人抓住救生圈,张某用力往岸上拉。快到岸边时,张某发现这个人是自己的昔日情敌杨某,便没有继续往岸上拉,放开绳子。杨某被洪水冲走。张某构成不作为犯罪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发现钱包被王某偷了,便追赶王某。王某情急之下跑上结冰的湖面,掉进冰窟窿死亡。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B.乙赠送李某(成年,精神正常)一斤摇头丸,告知是摇头丸,暗中希望李某大量吸食死亡。李某在歌厅吸食过量死亡。乙构成故意杀人罪C.丙是生物学博士,在某餐厅做服务员,发现自己端的饭菜中有剧毒蘑菇。一般人难以认出这种剧毒蘑菇。丙认为自己只负责端菜,仍然端给客人,客人服用后中毒死亡。丙不构成犯罪D.紧急避险能够成为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12.关于行为对象,说法错误的有()A.所有的犯罪都有行为对象B.伪造货币罪的行为对象是假币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所获得的销售金额五万元是行为对象D.飞车抢夺中的所使用的摩托车是行为对象1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甲(女)一直怀疑乙(女)是丈夫的小三。某日,甲在大街上撞见乙,便伸手想打乙,乙赶紧躲避。在躲避过程中,乙闯红灯逃向马路对面,被一辆越野车撞倒,撞成重伤。甲应对乙的重伤负责B.在暴风雨中,乘客甲欲让摆渡工乙把自己渡过河。乙劝阻甲,指出此时渡河危险性很大。但甲因为有急事要办,执意要过河。乙只好冒险摆渡。船在河中被风浪掀翻。甲溺死,乙获救。乙应对甲的死亡负责C.甲(男)与乙(女)喝完酒后,乙要求甲开车送自己回家。甲声称自己喝酒了,不能开车,有危险。但乙执意要求甲开车送自己回家,骂甲不够勇敢。甲无奈便驾车送乙。途中,由于甲酒后判断力减弱,导致车祸,车祸导致乙受到重伤,行人丙死亡。事后鉴定,甲属于醉酒驾车。甲应对乙的重伤负责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人怎样用心上律龙图,中国的法律图腾龙图学校,法律人野蛮成长部落★司考法硕学硕法博留学实习就业一站服务★★★名校升学,理想就业,幸福生活★4D.乙以伤害故意将李某打成重伤,然后离开现场。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乙的哥哥来到现场。李某的哥哥也来到现场欲抢救李某,但乙的哥哥不许进入抢救,导致李某死亡。乙应对李某的死亡负责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重伤乙,乙在治疗期间,没有遵照医嘱卧床充分休息,多次接打电话,导致伤情恶化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B.在野外旅途中,甲重伤乙,乙为了得到更好治疗,要求回到宿营地,因路途上的时间,治疗延误导致伤情恶化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C.甲将炸弹扔到乙身边,乙立即踢开,炸弹落到丙身边,丙被炸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D.甲以伤害故意将王某打得重伤昏迷,离开现场时出于习惯随手扔掉烟头,未料到竟引起火灾,烧死了王某。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15.甲乙因琐事相互斗殴,可能发生以下情形,说法正确的有()A.期间甲停止并求饶,乙继续侵害。此时甲可以正当防卫B.期间乙突然掏出手枪欲杀害甲。此时甲可以正当防卫C.甲致乙轻伤。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轻伤)D.甲致乙重伤。甲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16.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张某误将一个小孩的身影当作野兔,准备开枪射击。李某见此情景,情况紧急,朝张某大腿开一枪,救了小孩。李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B.重婚罪属于不法侵害,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C.对正当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紧急避险可以正当防卫D.对假想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事后防卫可以正当防卫17.乙欲杀害丙,正要开枪时,被甲的枪打死。原来,在距乙十米的地方,甲(猎人)正在擦枪,不慎触动扳机,打死了乙。甲当时看到旁边有乙及其他人,但没有发现乙在悄悄杀人。事后查明,若甲不打死乙,乙便会打死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如果认为成立正当防卫要求具有防卫意思,那么甲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B.如果认为成立正当防卫不要求具有防卫意思,那么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C.客观上,甲的行为本身对他人的生命法益具有一定危险性D.客观上,甲的行为制造的结果(打死乙、救了丙)不是刑法禁止发生的危害结果18.甲拿起丙的花瓶(价值一万元)砸向乙,欲伤害乙。乙急忙用手臂抵挡,导致花瓶损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乙的行为对甲构成正当防卫B.乙的行为对丙构成紧急避险C.甲的行为对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甲的行为对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万物皆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都是考验,试人怎样用心上律龙图,中国的法律图腾龙图学校,法律人野蛮成长部落★司考法硕学硕法博留学实习就业一站服务★★★名校升学,理想就业,幸福生活★519.关于犯罪主观要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开车寻找仇人王某,不慎撞死一个行人,发现竟是仇人王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乙下飞机时错拿他人行李箱,事后发现不是自己的行李箱,但仍继续占有,不予归还。乙构成盗窃罪C.丙是盲人,拄着拐杖在人行道上摸索行走,不慎撞倒了走路的幼儿,并使幼儿负伤。这属于意外事件D.丁欲杀死王某看见王某走进小屋,便用炸弹炸毁小屋,事后发现炸死的是李某。丁对李某的死亡是过失20.下列情形中,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的有()A.甲欲毒杀王某,给王某邮寄毒药,误将李某家的地址当作王某家的地址,邮寄给了李某,导致李某中毒死亡B.甲欲毒杀王某,给王某邮寄毒药,地址正确,但邮递员疏忽,误将李某家的地址当作王某家的地址,投递给了李某,导致李某中毒死亡C.甲欲炸死王某,准备给王某的轿车安装炸弹,误将李某的轿车当作王某的轿车,炸弹安装到了李某的车上,炸死了李某D.甲欲开枪打死王某,由于没有瞄准,子弹没有击中王某,而是打死了旁边树上的麻雀21.15周岁的行为人,实施下列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A.积极参加聚众斗殴,过失致人死亡B
本文标题:刑法冲刺讲义——柏浪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1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