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考题优化演练第4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考基自主落实考基自主落实一、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主要根据地貌和____。____和____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2.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3.分界线: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图表解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各具特色,区域差异显著。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表解如下:气候土壤植被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3000米等高线自然区内部差异影响因素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量条件的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东向西划分为两个自然地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降水量的东西差异青藏高寒区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变化及自然景观随海拔升高而发生的垂直变化地形地势二、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1.划分依据:各省区的________________。2.经济差异(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____最发达,中部次之,_____较落后。(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___次之,____较慢。3.影响因素:____原因、社会原因和____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东、中、西____发展。5.西部大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东部西部中部西部自然经济协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释疑解惑西部大开发划定的区域并不完全等同于西部地带,除包括西部地带外,还包括东部地带的广西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共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1.5%,人口占28.7%,国内生产总值仅占16.9%。三、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对某一区域进行国土整治,其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1)现代化技术:遥感(RS),_______________(GPS),地理信息系统_____。(2)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_____调查,环境监测,__________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领域。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IS)资源自然灾害考能联动提升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离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因素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自然地理特征巨大的区域差异。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高原、盆地、山地及第三级阶梯的平原、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东部500米以下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高原、盆地。海拔较高,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明显,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距海遥远,降水自东向西减少。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高山气候,空气稀薄,冻土广布植被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荒漠及草原荒漠、草原、高山草甸灌丛土壤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生物种类繁多较少稀少河流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为主;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西北是内流区;东南是外流区,大江、大河发源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最主要农耕区较小,畜牧业及绿洲农业微弱;畜牧业及河谷农业方法突破(1)三大自然区的分布模式(2)中国区域地理的两大划分方法:一是依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或四大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二是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复习时注意二者划分的依据和划分方法,以及在划分界线上的异同点。学以致用1.读下图,完成问题。(1)图中A、B、C三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造成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驱车由①地经②③地至④地沿途可看到的植被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区域主要的高产土壤是________,需改良的主要低产土壤是________。解析: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纬度高低→热量差异海陆位置→水分差异→植被差异(2)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江南丘陵→红壤。答案:(1)温带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南到北随纬度增加,热量逐渐减少(2)森林-草原-荒漠(或: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3)水稻土红壤东部经济地带和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形成原因及区域发展1.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对比分析经济地带差异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发达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较慢经济地带差异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面向大海干旱和高寒;距海远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思想观念开放;产业结构较优;改革开放早思想观念落后;近代工业发展晚;改革开放晚经济地带差异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区域优势①农业基地多;②交通便利;③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④科技水平高;⑤城市密集;⑥最具实力的工业区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②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产区;③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④沿边贸易优势区域发展①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优势产业;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④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2.西部大开发(1)加强地区之间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2)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方法突破三个经济地带划分学以致用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1: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材料2:上图圆内部分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答案:(1)位于内陆地区(2)以城市为中心沿交通线(河流、铁路)呈条带状分布(3)有利因素: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比较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自然条件比较好(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较充足),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以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交通比较便利。(任答四点即可)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国土整治工作带来便利,现代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成为了高考的热点。技术概念特点应用遥感技术(RS)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适应性强);成本低、效益大广泛应用于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规划管理等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特点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信、城市管理等部门和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指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应用于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宏观决策等诸多方面学以致用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车辆跟踪B.全球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天气预报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第(1)题,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路线上车辆的总的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个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第(2)题,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天气预报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后得到的。答案:(1)D(2)A考向真题探究考情分析分析近三年非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是考查的重点,往往和中国地理部分相结合,不好区分,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等。对现代技术应用的考查,单纯涉及的较少。2.从命题角度来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往往和时政热点相联系,如西部大开发,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等。现代技术的考查,侧重对概念的理解及在国土整治中的运用。3.从能力立意的考查来看,往往提供较多的资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真题导航考向一中国对外开放过程(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读下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例1【命题立意】该题以我国的对外开放为背景,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通过对图示的分析和整合,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思路点拨】材料中已详细给出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只不过是要求把图的形式转化为文字形式。抓住下列线索是回答问题的关键: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等沿海地带→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全方位开放。【标准答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2010年高考江苏卷)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思路点拨】设计合理的线路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要借助GIS。【标准答案】A考向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例2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课件-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1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