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一直用“生命线”来概括和表述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4年2月,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科学论断。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我军的许多领导同志,都进一步阐述了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的重要意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工作的“生命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著名论断。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又说:“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全党必须牢固树立“生命线”意识。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略地位的高度概括,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既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唯物史观认为,虽然经济决定政治,但是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反映了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强调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唯物史观还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总是强烈地反映着阶级对经济运动的某种需求,并通过种种政治手段,干预整个经济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理论、纲领、路线、政策等,通过一定的政治形式,灌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从而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唯物史观还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在诸多社会意识形式中,先进的政治观点代表着历史潮流的方向,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灌输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去,激发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生命线”,才唤起工农千百万,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惊涛骇浪和艰难曲折,夺取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从现实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社会变革时期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矛盾和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社会变革期带来的社会生活多样性、多元性和多变性,使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难以掌握。特别是邪教“法轮功”的猖獗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唯物论同唯心论的斗争、科学同伪科学的斗争、无神论同有神论的斗争还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很激烈的。这一切决定了只有在“生命线”意识的指导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始终占领思想政治领域。还应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今天,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多种手段,加紧向我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这一斗争也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牢固树立“生命线”意识。牢固树立“生命线”意识,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六条方针原则,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1[1]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同时,要切实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树立“生命线”意识,就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在行动上给群众作出表率。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和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略地位的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依据这一思想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后还将取得更大的成就。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①邓小平同志总结几十年领导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经验,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形成全党和全体人民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他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②又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③可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团结全党和全体人民,坚定共同理想和信念,形成凝聚力,无坚不摧的最主要工作。只有紧紧抓住和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中心环节,才能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排除万难,实现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94页。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90页。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65页。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中心环节”,有效地克服了党内、军内和人民内部各种有害思想和分歧,齐心协力,夺取了革命的胜利。我国革命是在产业工人十分有限,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开始的,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农村中大量发展党员,造成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大量存在。如古田会议决议就列举了党内八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表现: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个“中心环节”的作用,才从党内做起,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复杂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就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中心环节”,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同时期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把党和人民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夺取胜利的。社会变革时期复杂多变的情况,决定了必须牢固树立“中心环节”意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现实,势必导致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矛盾、冲突和复杂多变。这个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牢固确立“中心环节”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作用,以共产主义理想和我国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说服人、教育人,团结和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不断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的目标。任何淡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牢固树立“中心环节”意识,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深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形势政策教育,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的巨大作用。三思想政治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动力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提供强大“动力与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一条重要结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略地位的科学概括。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略地位和功能的精辟论述和科学概括。这一论述和概括有着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核心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也对经济基础有着重要的反作用,能够制约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这种反作用是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作用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的机制和理论依据。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主体。人的行为方向如何,积极性的高低,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向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通过引导人的思想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向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回顾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经受住无数次内外严峻环境的考验,转危为安,再展鸿图;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我们的人民之所以能在白色恐怖下坚定不移,在经济困难时期艰苦卓绝,在国际社会主义低潮时期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就是靠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结和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充分发挥其“强大动力与保证”作用的结果。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决定了必须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与保证”意识。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型的时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分化的烈度、速度、深度和广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以至新的社会矛盾大量积聚,因此,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矛盾凸显期”。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大业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实现。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看,正确化解这些矛盾,需要在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功能,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沟通协调工作以及社会心理的调适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化解各种矛盾的“清道夫”和调适社会心理的“润滑剂”,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得到尊重,合理的诉求得到满足,正常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从根源上看,社会各种矛盾一方面是由必然性因素引起的。这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规律引起的,
本文标题: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