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八章_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23第一节文学的真实一、文学中的求真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三、真的发掘与表现4一、文学中的求真(一)文学作为认识活动1、文学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旨在其蕴藉中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2、“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巴尔扎克论真实、别林斯基论真实5(1)巴尔扎克论真实“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巴尔扎克HonoredeBalzac6(2)别林斯基论真实“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别林斯基7一、文学中的求真3、真实性成为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1)恩格斯对《城市姑娘》的具体分析:肯定其“如实地叙述”,“表现了真正的艺术家的勇气”(2)列宁高度赞扬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8一、文学中的求真4、求真的审美取向存在于文学创造的全部领域(1)蒲松龄《聊斋志异》(2)贝克特的《等待戈多》(3)抒情作品9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一)与生活真实不同1、内蕴的真实2、假定的真实(二)与科学真实不同1、主观的真实2、诗艺性101、内蕴的真实(1)内蕴的真实: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2)社会生活内蕴的层次1)真相事理层2)历史文化层3)哲学意味层111)文本赏析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艾青122、假定的真实(1)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2)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①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②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3)现实型作品: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4)假定与“真”: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13①《西游记》、《变形记》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14(3)《雷雨》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戏剧家:曹禺15(4)《牡丹亭》《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161、主观的真实(1)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①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②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172、诗艺性(1)含义: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2)作用①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②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③没有“诗艺”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18文本赏析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19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艺术概括)(一)含义: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二)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和《人间喜剧》20三、艺术概括(三)艺术概括的规定性1、从“个别”到“一般”(1)屠格涅夫谈艺术概括(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21(1)艺术概括1)多余人的形象罗亭,革命者的形象巴扎洛夫等,都不是从概念出发由一般演绎成的个别,而是通过对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从个别达到一般2)个别因特殊而不可重复,一般因特殊而意蕴无穷22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1)有赖于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2)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把内在的尺度即审美价值取向运用到对象上去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的过程。23老舍《骆驼祥子》24第二节文学的伦理与情感(情感评价)一、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25一、伦理与情感(一)认识与情感1、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1)认识运用“内在的尺度”将伦理评价融入其中;(2)情感总是与作品中人物的或善或恶的行为和形象联系在一起;(3)作家必须把对生活内蕴的认识与感悟体现在艺术形象之中。26(一)认识与情感2、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因伦理评价所引发的情感表现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1)文学创造向人们展示真理,呈现意义;(2)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发挥审美意识形态作用。27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一)“诗意的裁判”: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1、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1)高尚的品格(2)利他的取向28(1)高尚的品格1)所谓品格高尚,蕴涵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2)文学作品在描写善恶的时候体现出的伦理判断,以及激发的感情符合善良的人性。29(1)高尚的品格3)反面例子----俄国作家蒲宁的《乌鸦》,“写的很肤浅,写成了父子间的争风”。4)在于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裁判它,《红楼梦》其情感态度具有很高的品位,看到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强烈对比,听到对丑恶行径的谴责和对美好人生的呼唤30(1)高尚的品格5)文学创造能否以高尚的情感态度去裁判社会生活,最终取决于创造主体的人格。6)在人的种种需要中,像爱,尊重,认知,审美等高层次的需要,规定着人的本质,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31(2)利他的取向1)归根到底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整体的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他人与社会的功利性。2)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的作品,无不与社会人生的要求息息相关。32(2)利他的取向3)文学创造的功利价值只体现在其对生活的情感性裁判之中,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对生活的实际干预。4)因作家评判生活的着眼点不同而存在着许多层面,诸如政治价值,人文价值,道德价值,哲理价值,宗教价值等。5)体现时代时代精神。33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2、情感的表现方式(1)诚挚的情态1)文学作品需真情而非假意,排斥无病呻吟2)情感的诚挚性与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是联系在一起的,真实与真诚融为一体,文学创造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追求3)真情不是由艺术技巧造就的,而是来自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34二、情感与“诗意的裁判”2、情感的表现方式(2)艺术的呈现1)“善”的价值与情感的表达,是艺术方式的呈现,即把情感寄寓于具体形象的创造之中,并与理性的思索和反省相交融;2)文学作品是通过“境”的创造寄寓价值评价并表达情感;3)艺术的呈现,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是情与境的融合。35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一)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1、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2、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36(1)文学与人学1)正因为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尔基曾不无道理地把文学称之为人学。2)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对文学而言,既是主宰它的审美价值追求的灵魂又是它的存在依据,因而是与生俱来的。3)作家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者,无不高扬人文精神。37(2)人文关怀1)列夫托尔斯泰,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2)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阿Q正传》3)人文关怀从来就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主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38(二)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汇1、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2、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3、单一的历史视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39第三节美的创造一、审美理想的烛照二、文学形式的升华三、文学形式之美40一、审美理想的烛照(一)审美理想的含义(二)审美理想的特征1、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2、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3、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41(三)审美理想的功能1、在文学创作中,审美理想是作家进行审美评价的最高标准。2、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切,美或丑,崇高或卑下,悲或喜,都需要接受审美理想的观照3、不管是否自觉,作家创作总离不开审美理想的引导和调节42(三)审美理想的功能4、审美理想对生活的这种观照和评价功能特别体现在作家对生活丑的艺术表现中。作家对丑的描写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对丑的对象是否作出准确的审美评价。5、沈从文向往一种优美健康和自然地人性;孙犁倾心于普通人物的心灵美和人情美;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对丑的处理。43二、文学形式的升华(一)内容形式化1、作品: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1)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2)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所说(3)内容的形式化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如我国作家王汶石所说44(1)黑格尔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黑格尔:《美学》45(2)别林斯基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形式对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别林斯基46(3)王汶石……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指素材)的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王汶石:《漫谈艺术构思》47二、文学形式的升华(二)形式内容化1、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1)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开始。(2)形式的生成作用使内容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482、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1)形式创造1)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2)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2)艺术形式1)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2)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3)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4)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49(三)化丑为美与美丽地描写悲哀1、化丑为美文学形式的升华功能可通过“化丑为美”得到最集中的发挥。如朱光潜的具体分析:50(1)朱光潜《诗论》……许多悲惨,淫秽或丑陋的材料,用散文写,仍不失其为悲惨,淫秽或丑陋,披上诗的形式,就多少可以把它美化。比如母杀子,妻杀夫,女逐父,子娶母之类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引起痛恨与嫌恶,但是在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它们居然成为极庄严灿烂的艺术意象,就因为它们表现为诗,与日常语言隔着一层,不致使人看成现实,以实用的态度去对付它们,我们的注意力被吸收于美妙的意象与和谐的声音方面去了。512、美丽地描写悲哀(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描绘一副美丽的面孔,是全然不同的事。(2)美丽地描写悲哀与客观地展览悲哀是全然不同的事。任何一种情绪,甚至痛苦的情绪,只要能得到艺术的表现,都能够成为美的来源。522、美丽地描写悲哀(3)南唐后主李煜----刻骨的亡国之悲和个人的身世之苦(4)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3三、文学形式之美1、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2、“有意味的形式”理论3、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542、“有意味的形式”理论(1)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2)英国批评家克莱夫·
本文标题:第八章_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6932 .html